五雲瓦屋-我們美好的記憶……
瓦房,漢族傳統民居建築。我們叫「瓦屋」。
90後對於瓦屋,應該是幾個「攀陣」一起去老屋尋寶,收穫一把把銅錢。
70後80後對於瓦屋的記憶,可能是小時候,坐在門檻上啃番薯。
長大了,樓房就建起來了。
再往前,那就是瓦屋的歲月。
瓦房方位大都是大門朝向東南,
以符合「背山面水」和「坐北朝南」的風水格局。
正中間的堂屋,又稱祖堂,跟祠堂的功能一致,後來多用作大廳。
最外面一道門相對外牆向內凹陷,
據說是表示主人家的謙虛謹慎,
瓦屋房頂由三角架支撐,多用常見樹木主幹造(桐樹,楊樹等),牆體一般是石塊或土塊,土和木,原始的建築材料。
較好較大的瓦屋會有一個「天井」,屋子左右對稱,一進門就是天井,左右兩邊各設一房,一般用作廚房或卧室。
穿過天井,來到寬敞明亮的大廳。
頭頂上是木頭搭起的三角形的房頂。燕子會在頭頂上安居。
老瓦屋的設計處處體現中國傳統,對稱的結構顯得大氣,青黑色的瓦古樸素雅。
厚實的大門,房屋的尺寸比例,都蘊含著文化內涵。
講到老瓦屋,值得一提的,是五雲鎮龍江村的「九廳十八井」。
在五雲鎮龍江村。清代彭如干、彭如懷兩兄弟同登進士後,於乾隆十年(1745)興建。由兩層並列三進院落組成「九廳十八井」,進深48.9米,面寬41.4米,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
「按察第」,曾經是眾人羨慕仰望的官家豪宅,如今也是落寞冷清。
甚至被用作了豬圈。
有人為它發聲,要保護起來。
但誰都知道,沒有利益在的事情,
靠一兩個人的熱心,是無法完成的。
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後,我們蓋起了樓房。
這時的房子,除了包含風水學之外,已無太多文化內涵的設計。
很多歐式別墅的元素加了進來,為的是符合現代審美。
你家喜歡這種瓷磚,我家喜歡那種,
沒有了瓦屋的一致性。
但新房子舒適方便。
新樓房很體面,老瓦屋很落寞。
現代社會,很多人開始了心靈的回歸之旅,一些老宅保存較好的古鎮成為了熱門旅遊景點。人們喜歡去探尋真正的生活,而不是鋼筋水泥按部就班的生活。
比如,最美拆遷房--杭州市富陽場口鎮
東梓關村拆遷房,因清新古樸的氣質爆紅網路。
吳冠中筆下的舊時江南,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曾經是尋常巷陌,多年後卻是很多人記憶中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住在這麼美的地方,一定很幸福。
其實我們住過的,回頭看看,那些瓦屋,不是嗎?
TAG:精彩五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