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會是以後我們最常見的作戰樣式
非正規作戰
非正規作戰,是相對局部戰爭和武器衝突等正規作戰而言的,通常泛指國際維和行動、海上危機控制、海上軍事威懾、國際人道主義救助、多國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及配合海上封鎖進行的海上攔截、臨檢等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已經成為新安全觀念條件下的主要軍事行動,其特點是顯示國家威力、尊嚴和軍事實力,支持國家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和海洋權益。
海軍是一個國際性軍種,許多傳統和慣例有著特殊的國際特色,因而是開展此類行動最合適的一個軍種。軍艦是國家流動的國土和國家的軍事使者,和平時期軍艦的出訪,一方面能夠表示兩國間的友好,更重要的是顯示一國的海軍實力和科技水平。當某個地區或海域發生危機時,如果及時派出艦隊前往,它能明確無誤地表明這個國家的態度,是支持、反對還是遏制。如果沒有海軍艦隊的配合,外交政策將黯然失色。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一句名言:「說話要和氣,但手裡要有大棒」,這個大棒就是海軍艦隊。他還有一句名言:「一千項外交聲明,頂不上一支海軍艦隊」。這些都說明軍事對外交的支持是極為重要的。
按照《聯合國憲章》和現代國際法原則,發動侵略和發動戰爭都屬於非法行為,國際法只承認集體防衛。這項國際準則,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干涉地區性局部戰爭和國家內戰的某些隨意性行為,所以它不得不經常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找一些合法的借口,國際維和部隊、國際人道主義救助等便是這類借口中最常用的一些小動作,近年來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巴拿馬、索馬利亞、海地、波黑、海灣等所參與的大量軍事行動,都是採用這類方法。披著國際法合法的外衣,推行地區干涉、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貨色,正是非正規作戰的一種重要樣式。
1994年11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第三世界各國之間因海洋劃界、島嶼爭奪和海洋資源等所誘發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將成為未來海上非正規作戰和武裝衝突的根源,而美國等海洋大國不甘寂寞,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向沿海國家滲透和干涉的行為,則將成為未來海上局部戰爭的又一禍根。前一種屬於非正規作戰,而後一種屬於正規作戰。在前一種非正規作戰行動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海上軍事行動的政治敏感性非常高,因為軍艦代表國家,軍艦的不當行為直接影響國家的外交形象和威信,因此不能僅僅理解為單純的軍事作戰行為。為此,各海洋國家除對軍艦指揮官進行有關的政治和國際法教育外,還傾向於研製一些低強度對抗和非正規作戰的武器裝備,這些裝備和正規作戰裝備不同,它可以制止或消除對方的違法行為,但不能摧毀對方的艦船,不能殺傷對方人員,不能演變成重大外交事件,更不能誘發海上衝突或局部戰爭。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西班牙和加拿大在海上漁業權益鬥爭中,裝有導彈和火炮的軍艦隻能使用專門研製的魚網切割器來破壞對方的漁船,而不能用導彈和火炮直接轟擊。1986年,正當美蘇軍事對抗升級的時候,美國出於外交鬥爭需要,海軍派遣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故意侵入前蘇聯領海內距北方艦隊基地只有幾海里的海域,當時前蘇聯艦艇、飛機和岸基火力完全可以將入侵的美艦擊沉,但艦隊司令派出的是2艘拖船,一方面喊話,一方面向領海外撞擊,才了結此事。當時如果貿然採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引發一場世界大戰。
近年來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巴拿馬、索馬利亞、海地、波黑、海灣等所參與的大量軍事行動,都是利用國際維和行動,推行地區干涉、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這是形成非正規作戰的一種重要樣式。第三世界各國之間因海洋劃界、島嶼爭奪和海洋資源等所誘發的各種矛盾和衝突也將成為未來海上非正規作戰和武裝衝突的根源。
非致命作戰
戰後以來,隨著國際戰略的急劇變化,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從戰後初期的全面戰爭、核戰爭,發展到後來的局部戰爭,8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常規戰爭、低強度衝突和非正規戰爭等等。武器裝備是根據作戰需求發展和研製的,打核戰爭的武器不一定滿足打常規局部戰爭的需要,打常規局部戰爭的武器也不一定適合非正規作戰的需要,那麼,傳統武器裝備將怎樣滿足現在和以後的作戰需求呢?
核武器是核戰爭時代的產物,由於破壞威力太大,幾乎無法進行戰術性攻擊,即便是破壞性很小的戰術核武器也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並有可能引發大規模戰爭,比如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放了一枚原子彈就把兩座城市夷為廢墟,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已經受到全世界的譴責,並被戰爭法列入禁止試驗和禁止使用的範圍。常規炸彈、炮彈、地雷等殺傷性武器雖然破壞威力比核武器小得多,但它無法區分軍用目標和民用目標,要想對一個目標進行摧毀,通常需要動用轟炸機進行狂轟濫炸,或大量地傾泄炮彈、地雷等殺傷性彈藥,這種濫殺無辜、不區分目標性質和對戰後造成極大潛在威脅的武器正在受到戰爭法的限制。精確制導武器雖然可以做到區分軍用目標和民用目標,但卻無法做到在摧毀軍用目標的同時,不對平民和非軍用設施造成附帶損傷。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由於誤擊多弗斯地區的地下假指揮部和戰斧式導彈誤擊巴格達的拉希德旅館,曾引起世界輿論的譴責,這說明精確制導武器並不能精確到只毀傷敵方的軍人而不傷害老百姓或民用物品。戰爭中,薩達姆則利用戰爭法中不得攻擊宗教等文化遺產的規定,把米格-29等高技術武器藏匿在穆斯林聖地或清真寺附近,由於精確制導武器尚無法精確到只摧毀戰鬥機而不傷害近在咫尺的清真寺的程度,所以美國始終也沒有敢向這些隱藏武器的文化遺迹進行攻擊,使伊軍部分尖端武器得以保留下來。
在今後的戰爭中,如果伊拉克再採用這種方法可就危險了,美國目前正在研製的高技術武器將具有這樣的能力:如果打算摧毀敵人的指揮控制能力,可以做到使敵人整個指揮控制系統完全癱瘓,而人員、機器和設備則完好無損;如果打算襲擊藏在清真寺旁邊或內部的尖端武器,則可保證使武器徹底毀損而文物卻絲毫不受損傷;如果打算進行一場戰役,在敵人寬大正面的戰場,可以保證使敵人千軍萬馬、所有坦克、飛機和艦艇全部喪失戰鬥能力,而這些武器裝備、周圍的城鎮鄉村並不依然存在,它們絲毫受不到物理破壞。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神奇武器呢?美國國防部給它起了兩個名字,一是非致命武器,一是失能武器。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器,但其實都是為了達到一種目的,即:能使敵方人員或裝備喪失戰鬥能力,而又不使其喪生或造成裝備嚴重損壞的新型武器。你千萬不要把這種武器設想的多麼奇妙,實際上它是一種心理戰武器、信息戰武器、電子戰武器和新式武器的結合。這類武器在海灣戰爭中就曾經多次使用。海灣戰爭中,美國發動心理戰的主要手段是撒勸降傳單和使用揚聲器廣播等傳統手段,今後將採用在空中投射全息圖像,用語音合成器模擬領導人聲音,或低頻發生器等方式來干擾或迷惑敵軍,讓他們錯誤地以為真主顯靈,勸他們放下武器投降,或把美軍模擬的薩達姆關於立即結束戰爭、集體投降的公告信以為真,主動繳械投降。專家認為,類似的可對人身心產生巨大影響的心理戰武器,即使只發揮百分之十的效力,也足以使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軍隊驚慌失措,其效能堪與戰術核武器媲美。
海灣戰爭中,美國通常使用電子戰飛機干擾或壓制伊軍雷達或通信設施,使其無法工作,有時並不需要摧毀它們。如果確需摧毀,則使用F-4G反雷達飛機攜載反輻射導彈進行攻擊就行了。今後的戰爭中,美軍將利用強烈的電磁脈衝輻射破壞敵方C3I系統中的雷達、通信、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這種電磁脈衝武器分核電磁脈衝和非核電磁脈衝兩種,前者是通過核爆炸產生的強電磁脈衝,後者是採用激光效應、帶電粒子效應、脈衝放射性效應原理而研製的一種新型武器。此外,還有超高頻發生器、信息病毒和信息炸彈等非致命武器,其中尤以計算機病毒武器最危險。正在發展的高能微波武器態度更「溫和」一些,它能燒毀敵人飛機、坦克和艦艇中的計算機、通信、導航和雷達等電子系統,而不傷害這些武器的外殼和動力裝置。其實,它的大腦神經和中樞系統完蛋了,光留下可完整的驅體和四肢還有什麼用呢?飛機、艦艇和坦克的馬力再大、速度再快,可不知道要幹什麼,目標在哪裡?
海灣戰爭中,要想阻止伊軍在地面上機動或大規模撤退,就需要用飛機投放集束炸彈來破壞公路或炸毀車輛,將來只需把一種對人體無害的特殊的強酸試劑等腐蝕劑噴洒在伊軍必經之路上即可,機械化部隊的車輛輪胎很快就全部溶化。也可以噴洒一些特殊粘合劑,讓機械化部隊的車輛輪胎都粘在地面上,干著急,卻走不了,馬力再大也沒有用。有時,還可使用超級潤滑劑,如果把它撒到火車的軌道上或飛機場的起降跑道上,那就會出現很有意思的現象,火車和飛機將一直往前沖,因為它剎不住車,車輪和地面已經失去摩擦力了。
來源:局座召忠
編輯:梁偉
審核:管晶晶
※春節這些「紅包」不能搶,狗年從哪一天開始算
※心疼!「冰花男孩」意外成網紅,他頭上的冰霜是這麼來的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