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壺論畫語要》8,程式化的書畫製造,不是藝術品
《石壺論畫語要》(8)
上期文章索引:《石壺論畫語要》7,國畫藝術的寫生不等同於寫實丨李西伯愷
陳子庄
8.
繪畫是把大自然中美的東西提煉出來。提煉之法:省其有餘,補其不足。
繪畫中的物象是從現實中來,經過作者頭腦的藝術加工,升華了,這才是藝術的物象。哪有自然界恰好長成一幅畫呢?畫畫是通過客觀景物反映精神上的東西。
馬思聰寫《蒙古小夜曲》,別人叫他去蒙古看看,他說:「我不去也可以寫出,一樣動人。」搞藝術凡僅憑見聞而得,都是低級的。
陳子庄
(問:這與「遷想妙得」有相同處嗎?)
遷想,如杜工部之「拈斷數莖須」,太苦了。我主張不想而得。這並不神妙,全靠平日積累,如懷胎一樣,成熟了自然會生產。沒有畫意而硬畫,等於不管胎兒成熟與否就剖腹取嬰。
中國畫不講透視,也不講光源。可以近大遠小,也可以遠大近小,可以遠淡近濃,也可以遠濃近淡。人物畫如《虢國夫人游春圖》,把主要人物畫大,陪襯的人物畫小。再如郎世寧《御園觀射圖》畫乾隆檢閱貴族子弟射箭,乾隆坐在大殿上,兩旁排列文武朝臣,如按西方之透視法,乾隆的位置在「滅點」上,只能畫得如螞蟻大小,而此幅則將乾隆畫大,射箭者畫大,其餘人物均畫小。中國畫是講主賓,講主從關係,講一幅畫本身的結構,而不是自然物本身的結構。
陳子庄
一個舞台不過兩丈寬,金鑾殿也在,書房也在,駕車跑馬也在,花燭洞房也在。比如划船,舞台上並沒有船,全靠槳或篙來表現。《陳姑趕潘》一劇的艄翁是來源於現實中的船夫,它結合了舞蹈(結構上與陳姑有主從關係的男女對舞)的身段,唱詞、台步、化妝都經過藝術處理,用歌唱來傳達感情。因為藝術性高了,所以觀眾便忘記了舞台上究竟有水無水。如果真的要水,則不如到河邊去看。繪畫也是一樣的道理,什麼都畫得象就無趣了。如吳昌碩畫《玉蘭牡丹圖》,這兩種花不是同時開的,但這是繪畫,不用管它了。牡丹是摘枝還是有根?這是繪畫,不必追究了。在藝術處理上,總要使其有矛盾統一的關係,玉蘭畫得拙,牡丹便畫得巧,巧拙兼施,互相映襯,譬如一曲戲中出現四個朝臣,則需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一個黑臉,一個小花臉一樣。
陳子庄
寫生就是傳神,是寫自己,不是去描摹外形。凡藝術僅依耳目視聽而得者都不高,最高的是自己內心發出的東西。要見此知彼,治一如治萬,不必每樣都要去親自看。繪畫貴在想像。
(問:畫的似與不似,與質感的關係如何?)
形有萬殊,質則一定。形可變,質不可變。桃樹不能畫成李樹,石桌子不能畫成木桌子,男人不能畫得象女人,這都是物性(性質)決定的。要注意質感,造型須有根據,藝術的原則不能變。
寫生,就是傳神,不是西洋畫中的對景作畫。中國畫重觀察,重體會。心領神會,觀察方能入微。要善於觀察。
休息下眼睛!未完待續。。。。。。
我是李西伯愷,書畫藝術研究,感謝您的關注!
李西伯愷
※藝術家對書畫題材與表述形式的不同選擇,反映作者不同的藝術情調
TAG:李西伯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