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非為老,半世是閑人
良宵引
聽玄—郭關古琴專輯
郭關
00:00/03:47
閉門非為老,
半世是閑人。
幾個老友一塊圍爐茶話。有人問曰:
「退休了,你想做什麼?」
我想,除了一些官員對於權力還心懷戀棧,一般人,在其職業生涯的末期,都會對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有所憧憬吧?
我的憧憬就是,做閑人,讀閑書。
一直喜歡陸遊的一首《春雨》,詩曰:
「細雨吞平野,余寒勒早春……閉門非為老,半世是閑人。」
這是陸遊很多以「春雨」為題的詩中其中的一首。
也許是因為年齡與「老」已越來越近的緣故,也許是我目前的生存狀態,與「閑人」極其貼近的緣故,「閉門非為老,半世是閑人」這兩句話,怦然打動了我的心。
詩的意思比較淺顯。
關上門,與年老無關,只是因為經過人世滄桑的打磨,我已變成悠閑散淡之人,只想著,將塵世的喧囂和煩擾,也關在門外。
其實,陸遊在閉門之前,已經欣賞過早春細雨的田園景色了。
早春細雨,籠罩了廣袤的原野。春寒料峭的小路上,露出了短短的萱草芽尖,方橋側畔,柳色鵝黃,新鮮嬌嫩。
門被隨手關閉,但門外的景色,早已變作清晰的底片存留記憶之中,幻化成詩意田園。
半世是閑人,陸遊的閑,是拒絕塵世污濁的閑,是內心裡充滿閑情與詩意的閑。
對這樣的閑人,誰不會心嚮往之,為之陶醉呢?
壹丨
一個人「老」了,要學會做一個「閑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陸遊說的「閑人」呢?
明朝陸紹珩《醉古堂劍掃》有一段話說: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熟大於是。」
閑,不是無所事事。更不是遊手好閒。
閑,是指「閑雅會暮雨,幽情知冷風」的心態。
人在年輕時,是不得閑的。
生活的煩擾,職場的沉浮,功利的掙扎,心神的憔悴,都讓你顧此失彼。所有這些的繁忙與紛擾,已經無法顧及自己的心靈了。
因此閑需要「偷」。
就像唐朝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中說: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繁忙嘈雜的案牘之勞中,偷出半日時間,讓心沉靜,予人予己以閑適。
宋代慧開禪師的《頌古四十八首》曰: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樣的閑,是指心的清閑,如果一個人的心頭,不再為碌碌塵事所累,以一片清朗明撤的心境,品味四時更迭,遍觀春秋代序,可謂得閑適之臻境也。
貳丨
一個人老了,說明你與主流社會漸行漸遠了。
但是老也有老的好處。
不管你是自願還是不情願,那繁忙的案牘之勞日漸稀疏,無謂的酒肉之聚會越老越少,職場的勾心鬥角,也都漸漸遠去。
你慢慢就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與心靈對話,心靜如臨煙渚,心氣平和地盡情欣賞田園美景。
當然,更多的人受物質條件的約束,無法回歸鄉野,無法到處旅遊。
你也可以適應環境,隨遇而安,找幾個老朋友閑聊啦呱,到城市公園裡悠然散步賞花看草。
又或者,閑坐家裡,啜飲清茶,閑翻閑書,隨意碼字,任意潑墨。
這樣,也一樣能夠安頓浮躁,凈化心田,美化心情的了。
也有境界更高的人,學古人「大隱隱於市」,在嘈雜的鬧市中,依然能夠心靜如水,超然洒脫。
「隱於市」的「大隱」,就是面對紛繁蕪雜的世俗世界,在某一時刻,靜下心來,關上了自己的心靈之門。
就像陸遊詩中所說,把塵世庸碌關在門外,在心靈上回歸自我。
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營造一方安頓自我心靈的精神田園,在這方精神田園裡,享受簡約、平和、散淡、悠閑、自由、隨意的生活。
「閉門非為老,半世是閑人」自然也夾雜著陸遊懷才不遇的感慨。
既然「不遇」也就不遇了,過去的事都煙消霧散。
那就一門心思享受這份恬靜、悠閑的生活,不也快哉?
叄丨
《增廣賢文》說: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閑下來做什麼好呢?閑人讀閑書,可以說是地上神仙,享盡人間清福。
「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是非榮辱不到處,卷書一榻清晝眠。」
古人早已看透人生大道,將清心涵養,看作是對自己生命的最大成全。
古人認為,閑暇的時候,讀一些閑書,沒有功利目的,更能得到涵養精神的功夫。
一部閑書,滿目閑情,然而字裡行間,卻流淌著對生命魅力的無限寫照,以及對生息造化的深沉思考。
那麼,什麼樣的書是閑書呢?
少年讀書時,父母老師對閑書的定義是,課本之外的都算「閑書」、「雜書」。因為喜歡這些「閑書」,沒少挨母親的胖揍。
但閑書與正經書,也並非就釘是釘,鉚是鉚。那時候「四大名著」之類的,對我來說是閑書,而現在就不一定了。
計成的《園冶圖說》,講中國古代園林的營造,通篇用精美的駢體文寫成,我是當做美文閑閑地閱讀品賞的。但在園林專業的人來說,卻是珍貴的文獻資料。
誰又能說,你看過的那些「閑書」「雜書」,沒有變成你現在身上的營養呢?
袁枚曾說過:
「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這似乎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翻版,不過,確有道理。
肆丨
閑書,雖然只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卻足以生成蕩滌性靈的巨大力量。
比如李漁的《閑情偶寄》。
《閑情偶寄》寫詞曲、寫音律、寫居室、寫服飾、寫花草、寫養生,無不是筆盡其物,物盡其靈。
閑情難得,所以只能是「偶寄」,偶爾有所寄託。這種閑情是無價的。
閑情是古人刻意的追求,並非無事可做,也不是對事不負責,而是不受制於外物的淡泊明志。
通過長期讀「閑書」,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變化:
知識量增加了,視野開闊了,胸襟豁達了,意趣廣泛了……
不惟天天心中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且是筆頭漸癢,案頭漸豐。
而且,讀這樣的閑書,也等於把生活中的寂寞時刻,換成一種享受。
項鴻祚《憶雲詞》說:
「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人生。」
這話說得著實可愛,我喜歡。讀閑書,也算其一。
讀閑書的感覺,就是生命的自在漫步,就是心靈的愉悅漫遊,在生命中也委實是不可少、更不可缺的。
伍丨
張潮在《幽夢影》里說:
「富貴之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
此生但得有時,便會沉醉於「閑書」之中,管你「謬悠之說、荒唐之言」,抑或「無端崖之辭」,趣若在,心若往,隨處閑書,隨地可讀。
李漁《閑情偶寄》也說:
「讀書,最樂之事,而懶人常以為苦;清閑,最樂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
儘管現在還沒到退休的年齡。
儘管現在還身在職場。但我們確實需要有休閑的時間,和放鬆的頭腦,哪怕只是做片刻的「閑人」也是好的。
有時候過於滿,反而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過於滿,你會沒有時間停下聽一首歌,蹲下來看一株花,坐下來看一本書。
只有閑下來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人生需要有進取心。名與利,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你努力的一種褒獎。
但即使沒有這種褒獎,又能如何呢?
畢竟,你已經努力過了,奮鬥過了。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存留一個閑的心態,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反而轉為煩惱。
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
我所憧憬的,只是讀些閑書,做個閑人,好好享受生活,如此而已。
藝術欣賞
郭關道長: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幼隨祖父習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白雪》 郭關道長演奏,自斫琴,吳聲絲弦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