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語是母親對兒子的教誨,可惜孩子拋在腦後,最終丟了性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鍾會傳》注引,故事的發生時間是在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所牽涉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是年十五歲的鐘會,一個是他的母親張昌蒲。先來看看原文:
雅好書籍,涉曆書,特好易、老子,每讀易孔子說鳴鶴在陰、勞謙君子、籍用白茅、不出戶庭之義,每使會反覆讀之,曰:『易三百餘爻,仲尼特說此者,以謙恭慎密,樞機之發,行己至要,榮身所由故也,順斯術已往,足為君子矣。』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夫人儒雅好學,涉獵的書籍眾多,尤其喜歡《周易》和《老子》之學。每逢讀《周易》,看到孔子對「鳴鶴在陰、勞謙君子、籍用白茅、不出戶庭」的解讀,便會讓鍾會反覆誦讀。夫人還表示:「《易》有三百多爻,孔仲尼特別解說此爻,是因其教人謙恭謹慎、思慮周密、把握時機而動。讀懂了可使人居於要職,榮耀門庭。順應此術,也可以成為君子。」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夫人口中的「不出戶庭」,意為閉門不出,與外部世界隔絕。這句成語的出處上面的原文中已經提到,是出自《周易》中的「不出戶庭,無咎。」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鍾會的母親張昌蒲。張昌蒲是鍾繇的小妾,也是當時著名的才女。不僅自己博覽群書,對兒子鍾會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據《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中介紹,從四歲開始,張氏便對兒子進行了非常嚴格而系統的教育。「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奇文異訓」,這也使得鍾會迅速成為曹魏中期的青年才俊。
除了督促鍾會讀書之外,張氏還經常教授兒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本文中的「不出戶庭」便是其中的一例。青少年時期的鐘會尚能記住母親的教誨,不僅在高平陵事變後獲得了司馬氏的欣賞,仕途一帆風順,成為曹魏政壇上的一顆新星。
三國志(套裝上下冊)
¥65.50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政治野心的不斷膨脹,鍾會將母親的教誨拋在腦後,不僅在國內樹敵無數,後來還在成都起兵叛亂,最終丟了性命。
※楊家將故事中的小角色,卻是北宋開國元勛,謚號與岳飛相同
※此人是北宋的強勁對手,楊家將對其恨之入骨,醜聞更是天下皆知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