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國際人」的第一步,10個問題和孩子一起探索|青禾旅讀
青 禾 旅 讀
育兒育己,學以致用
今年春節人在美國。周圍的華人朋友紛紛參與到一場「反對族裔配額」的申訴中,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會怎麼樣」這樣的問題,在兒女的教育中越發迫近。
豈止在美國。其實,當全球化娛樂化打破地域疆界,我們說要做國際人的時候,每一個你我,更需要知道自己來自何方,可以以何為傲。
奉上一篇過去的思考,因為今天仍然覺得迫切。當美國小學鼓勵學生描畫自己的家庭樹(family tree)和分享每個人的家庭民族傳統,我們急於把家鄉只定義為「出生的地方」,會不會錯過什麼?
------------------
春節回鄉。
高中畢業以後,每年來去匆匆,迎來送往,少有機會在家鄉周邊走走。
前天一個周遊甚廣的舊友,約我散步舊城區。小時候熟悉的「老」建築,朋友一一說來,才發現是「小」古迹,才發現原以為籍籍無名的故鄉,居然是歷史上被屈辱割讓的「七子」之一。本城百姓抗法的事迹,雖然在課本上學過也背過,一直以為是零碎的歷史插曲,現在才知道,是反殖民大歷史里不可忽略的血性故事。
這類故事,我曾經帶著孩子,在京城博物館裡,看著展品讀著導覽去了解,慨嘆沒有實物沒有實景;原來它們默默地藏在故鄉的巷陌小屋裡、街道名稱里,食品物件里,在城頭大樹里。
這天經由朋友帶著尋古,學過的片段才隱隱連成了一小片。
在朋友圈感慨了幾句。沒想到,同在本城長大的同學,和我一樣驚訝的不在少數。原來,不只是我,不知道,不了解。
成長於此城,這類故事,我們幼時在課本里背過考過,也在各種愛國主義基地里春遊秋遊過,卻從來沒有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街頭巷尾聯想過,也從來沒有和大歷史相關聯。
這天之前,我對本城的閉塞滯後頗有微詞,這天之後,深深檢討,沒有皇城舊史卻也足以大書一筆的故鄉,為什麼在我的心裡這麼微不足道,甚至毫不了解?
感謝本文作者,應約寫下她的思考和問題,幫助我們帶著孩子,去發現家鄉和家族的歷史。
發現故鄉,發現歷史
文 / fancy nancy
當 「思鄉」、「故土」、「記憶」、「風俗」這些辭彙不斷湧出,我們心有戚戚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這片生養我們的土地?是否真的知道這裡發生過的歷史?
當我們看著孩子哈日、哈韓、哈美,除了感慨世風變化,我們是否給夠了,孩子他們應該知道的過去?
當我們在博物館、在書本上塞滿了文字、圖片、甚至試題,我們自己是不是也並不了解,巷陌里、用具里、食物里、家族裡,沉澱下來的故事?
歷史,不應該只是宏大的家國題材,更不應該是碎片化、應試化的書本知識,而應該是在吾鄉吾民,一簞一食的傳承中。愛家人、愛朋友、愛家鄉、愛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才是歷史對普通人的應有之義。
將來,不管孩子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希望他們認同自己的價值,心裡有所依傍,好走得堅定走得更遠。這份認同里,只有包含身份的認同,文化的驕傲,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春節,是難得的舉家回到故鄉,有閑暇和父母孩子一起消磨的時光。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從最熟悉的故鄉開始,和孩子一起追溯,讓孩子了解這一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麼,留下些什麼,和整個中國的歷史又有什麼關係。
吾鄉吾民,會給孩子更本地化、生活化的歷史,他們收穫的,將遠比書本上那些生澀、遙遠、陌生的年代和人物,來得更加具體、生動、深切、和有趣。
哪怕,故鄉只是一座無名的小城,我們也一定找到它的故事,一定能讓孩子更加鮮活地記住這片土地,那些先人。
比如,
1、家族裡的老人都是什麼輩分,意味著什麼?
2、他們的生活狀態什麼樣子?他們年輕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故事?
3、故鄉地名的由來,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4、打開地圖,故鄉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古今的歸屬地或轄地是哪一個?
5、距此地最近的名城是什麼,他們曾經是什麼關係?
6、帶著孩子,回憶本城歷史上的重要地點,這裡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事件?這些事件有什麼關聯?
7、本地在哪個時期最為繁華?在政治、軍事、商業、文化等方面,是否有特別的價值?現在的城鎮里,還有痕迹嗎?
8、經過哪些歷史變遷,現在和過去相比,是更加繁盛,還是趨於衰敗?從現有的建築能看出來嗎?
9、本地有什麼特色食品、特別物種、特色手工藝品嗎?有關的傳說是什麼樣的?怎麼製作?可以的話,讓孩子現場參與參觀。
10、本地有什麼過節風俗可以一起去參加?都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把「故土」「記憶」,從白紙黑字的印刷體里,還原回活生生的陽光下的舊磚房、海堤邊的大榕樹、熱騰騰的吃食、家傳的老照片,或者是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的故事。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重新發現故鄉,發現家人,發現歷史。
謹此,祝福您的家人,祝福您的孩子。
特約作者
fancy nancy
美豬媽,沒生孩子之前任性、愛玩兒、沒心沒肺,有娃之後全職媽媽三年,最願意跟優秀的媽媽一起混,喜歡琢磨應該如何養孩子,特別愛帶著孩子旅行。自己是京二代北京人,對家鄉和北京的歷史、傳統、文化、習俗……都不甚了解,一邊兒替自己著急一邊兒替孩子著急。所以響應青禾的號召,一起來發現身邊的歷史。
TAG:青禾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