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集 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
信理神學
2
神學思想發展史
38
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
導讀
現在播出的是神學思想發展史第七課,在第六課里,我們講了由教父到經院神學,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
思考
為什麼說十三世紀是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當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傳入歐洲時,神學界有什麼反應?對神學內容產生什麼影響?
多瑪斯的思想在啟示概念、理性與信仰,存有本身和神學理論等四方面是怎麼樣的?
多瑪斯認為神學有哪三種功能以及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奧斯定傳統是不是指承襲聖奧斯定思想的學派呢?奧斯定傳統和亞里斯多德傳統很不一樣在哪裡?
奧斯定傳統中兩位著名神學家是誰?
文德對神學有什麼看法呢?
如果把多瑪斯和文德拿來比較的話,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神父:您好,在前面一課里,我們把第七、八世紀到十二世紀,也就是從教父時代到經院神學,各階段的神學思想發展作了介紹。現在,我們要介紹的是十三世紀的神學。十三世紀可以說是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為什麼說是經院神學的黃金時代?因為那時正是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第三度進入歐洲,加上大學的興起,於是,經院神學步入了高峰時期。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亞里斯多德的影響,以當時兩位代表人物,一位是亞里斯多德傳統的多瑪斯,另一位是奧斯定傳統的文德,最後我們作一個結論。
學生:請問神父,當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傳入歐洲的時候,神學界有什麼反應呢?
神父:十三世紀,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心理學和宇宙論等傳入歐洲,面對這些新的哲學思想,神學界產生不同的反應。比方說,奧斯定傳統的態度比較消極,具防衛性,有的學派則全盤接受,至於亞里斯多德主義,取其中合乎基督信仰的因素加以運用,對於不合基督信仰的部分,或者消除不用,或者予以基督化。不過,無論反應怎麼樣,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確實影響了神學的內容,並造成經院神學的高峰。
學生:神父,具體的說,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對神學內容產生什麼影響呢?
神父: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主要的影響有兩點。第一點是,神學家用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內容來解釋信仰,使人對一些肯定的信仰一目了然。第二點是亞里斯多德把存有界加以分類,這種哲學系統的影響是,使得「神學大全」的分類更清楚,神學更系統化。此外,在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影響下,理性和信仰,自然和超自然的觀念得到澄清,而且,彼此間的領域和活動,都劃分的比較清楚,尤其是在多瑪斯的著作中,神學和哲學的區分非常清楚。
學生:神父,您是說多瑪斯也接受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然後再區分什麼是神學?什麼是哲學了?
神父:是的。多瑪斯一面接受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同時,他也是上承教父們的神學家中最偉大的一位。多瑪斯重視傳統,但他也是一位革新者,他改良了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創造了有次序而深刻的神學巨著。多瑪斯的思想充滿創造性,強調要用科學方法研究神學,他完全承認理性的權利,但他也堅持,理性是為信德服務的。
接下來,我們要從四個方面來介紹多瑪斯的思想,首先是多瑪斯的啟示概念。一般來說,無論聖經作者、教父、或者中古時代以前的神學家,都還沒有把天主啟示作系統化的分析,一直到多瑪斯,他才開始作天主啟示的分析工作。
學生:請問神父,多瑪斯對啟示有什麼看法呢?
神父:對多瑪斯來說,所謂的「啟示」,原來是指天主的光照,其次是指在人心理產生的現象,接著是指進入人類的歷史事件,然後是指來自基督的道理,最後是指不同於理性的認識。
學生:神父,這可不可以說是啟示的過程和步驟呢?
神父:這是一種過程,是由主體性進入客體性的過程。意思是說,啟示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一種個人內心的經驗,但是,慢慢地進到天主的啟示中,客觀的看到底天主的啟示是什麼,這時候,個人內心的經驗並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見,多瑪斯的啟示概念是逐漸由主體性進入客體性,逐漸重視啟示的道理,而不再注意個人內心的經驗。
此外,多瑪斯認為,天主的啟示有宇宙啟示和歷史的啟示。宇宙的啟示一直是在創造中的啟示,人的理性能夠認識。比方說,到黃山,看黃山的壯麗,就不得不由心底發出對造物主的讚歎,這種由人的理性認出的啟示就叫做宇宙的啟示。
學生:那什麼是歷史的啟示呢?
神父:多瑪斯認為歷史的啟示,是人在信仰中接受的,需要天主的恩寵。歷史啟示的對象,主要是超自然的真理,至於有些自然真理,比方說,天主的存在它雖然能由人的理性認識,但是,具體而論,因為人類罪惡的阻礙,要發現天主的存在常是困難重重的。因此,有罪的人要正確的了解天主,必須有天主的恩寵,必須有天主在歷史中的啟示。
神父: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多瑪斯,他對理性和信仰的看法。前面我們提過,十一、十二世紀的時候,一直有理性和信仰的神學問題,這種問題到了多瑪斯,才得到比較清楚的澄清。
多瑪斯指出,理性和信仰是人身上兩種不同的認知能力。理性是人本來就有的能力,信仰是超自然的能力,兩者的領域不一樣,理性的領域是自然,信仰的領域是超自然,兩者不應該發生衝突,因為都是來自天主的真理。
學生:那理性和信仰有什麼關係呢?或者怎麼樣才不會發生衝突呢?
神父:信仰和理性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理性的作用並不是發現信仰,而是對信仰加以批判、反省和解釋。可是,理性的批判、反省和解釋是有界限的,因為信仰是從天主來的,理性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雖然理性本身具有能力,原則上不需要外力就能肯定事物的意義和價值,可是,理性也有軟弱的地方。所以,信仰可以給理性外在的指導,而不是取消理性能力,這樣,人仍然可以以自己的能力來思考事情。
第三點要看的是,多瑪斯對存有本身的看法。多瑪斯認為事物的存有是天主創造的,事物本身便具有意義和價值,並不是在救恩次序中才有意義和價值。換句話說,宇宙萬物是天主創造的,所以有它的次序、意義和價值,而不是因為基督的救援才有意義和價值。
學生:記得前面幾次聽神父說過,神學成為一門科學,也是多瑪斯時代的事,多瑪斯他是怎麼樣解釋的呢?
神父:這是我們要介紹多瑪斯思想的最後一點,就是他的神學理論。當時,科學的定義是指,具有一個最高的原則,由這個最高的原則,演繹出一連串的真理而構成的系統。多瑪斯認為神學具有最高的原則,而且,他把神學問題一條一條的連接起來形成系統,所以,神學是一門科學。
至於神學的功能,多瑪斯認為神學有三種功能,第一種是面對外邦人作信仰前導,第二種是在信仰的光照下解釋信仰,第三種功能是把信仰經過演繹而系統化。最後,多瑪斯認為神學的目的,是在獲得天主的知識。
神父:講到這裡,我們已經分別從啟示概念、理性與信仰,存有本身和神學理論等四方面,扼要的介紹了多瑪斯的思想,下面要看的是奧斯定的傳統。
學生:請問神父,奧斯定傳統是不是指承襲聖奧斯定思想的學派呢?
神父:是的。比方說,方濟學派就是屬於奧斯定傳說。奧斯定、柏拉圖傳統在知識方面,重視情、重倫理和次序,也重視善的一面,所以,知識和愛也就是真和善常常是相連的。
學生:神父,我覺得這和亞里斯多德的傳統很不一樣。
神父:不錯,奧斯定傳統和亞里斯多德傳統很不一樣。對亞里斯多德傳統來說,理性就是認知,不必和愛相連在一起。
神父:下面,我們要看看奧斯定傳統中,兩位著名神學家的思想,第一位是培根。培根認為知識應該是可以經驗到的,至於那些由推理而得到的抽象知識,在培根來看那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哲學不能進到神學的領域中。由培根的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今天人們對科學的看法,認為科學是可以實驗的,培根實在是這種觀念的先聲。
第二位要介紹的神學家是文德。文德是奧斯定傳統的代表人物。文德認為哲學的作用是使人的頭腦更銳利,思想更清晰,為神學作鋪路工作。此外,哲學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說明。比方說,聖經中有許多的象徵和圖像,我們可以用哲學來提供一些例證,來探討這些象徵和圖像的意義,但是,哲學不能進到神學裡面。
學生:那文德對神學有什麼看法呢?
神父:在神學上,文德認為神學的目的是格林多後書,第三章第十八節所說的:
「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
神父:文德引用了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單純的理性,如果沒有天主的光照就不能認識什麼。可是,理性如果在信仰光照下就是一種智慧了。
神父:這種在信仰光照下的智慧,文德把它分成三個等級,基本的是信仰,再來,是為了解釋信仰,因為對所相信的要加以解釋,這需要天主的恩惠和特別的光照,這不是理性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智慧是面對面看見天主,這是永遠生命中的知識。所以,對文德來說,神學是信仰生活中的一環,是面對真理的認知,最後是為了解。
學生:神父,如果把多瑪斯和文德拿來相比較的話,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神父:我們可以作一個這樣的結論——多瑪斯和文德是經院神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是綜合性的作家。多瑪斯綜合了理性和信仰,寫出了神學大綱,被稱為「天使聖師」,而文德在信仰透視下,也產生了神學大綱,被稱為「熾愛聖師」。兩個人分別代表兩個傳統,多瑪斯代表亞里斯多德傳統,文德代表的是柏拉圖、奧斯定傳統。多瑪斯重視事物的本質意義,文德看重的是事物救恩次序上的意義。多瑪斯和文德的神學都沒有偏差,但是,他們身上都潛伏了危機,多瑪斯的神學可能導致理性主義,而文德的神學可能導致信仰主義。
《從教父到經院神學》思考答案:
1.東西方教父時代分別什麼時候結束,進到經院神學時代?
1)從教父時代,進到經院神學時代。在時間上,東方教父時代是在第八世紀結束的,而西方教父時代,在第七世紀就結束了,教父時代結束後,一直到十二世紀,神學思想開始了第二階段的發展史。
2)中古世紀之初,教會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因此,傳授學問的地點,大都在隱修院,所以,那時候的神學又叫經院神學。後來,經院神學慢慢走出隱修院,進入大學。
2.經院神學有沒有受到教父思想的影響呢?中古時代的精神是怎麼樣的?
第一點是教父遺產和中古神學精神,中古時代神學大都是繼承教父思想。大體而論,中古時代的精神,就是繼承教父精神,把教父時代的作品保存起來,他們的創造性是表現在對哲學、人文科學和啟示的整合上。這個時代的作品是堆積教父和他人的作品,然後加以註解。第二點是哲學遺產和中古神學的進展。在哲學方面,一般來說,教父並不贊成亞里斯多德主義,可是,在公元第八、十二、十三世紀,亞里斯多德主義曾經三度進入西方,每次都產生不同的影響。
3.中古神學的進展要分哪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第八到第十世紀,查理曼的文藝復興時代。第二階段是十一世紀,神學的主要問題是理性和信仰的關係。第三階段是十二世紀的神學,啟示方面承襲聖經的思想,神學也只涉及理性和信仰的問題,十一、十二世紀神學歷史,很難清楚的劃分。十一世紀因為受到亞里斯多德哲學概念的影響,重視概念而忽略信仰因素,十二世紀受理則學的影響,用理則學來解釋聖經,利用理性分析、批判,而產生理論。
4.第一階段,第八到第十世紀的神學背景和進展是怎樣的?
第一階段是第八到第十世紀,查理曼的文藝復興時代。阿爾琴在神聖羅馬帝國大力推行教育,並首創辯證法,引起神學的革新。他創立三科制和四科制,受教育的人,初期要學習文法、理則學和修辭學三科,後期要學數學、幾何、音樂和天文四科。這些學科是用來作解釋聖經和信仰,這時候的神學是文法紀律下的神學,神學的主要工作,是在亞里斯多德的十大範疇中,澄清聖經里圖像的概念,但仍限於文學的解釋。
5.第二階段,十一世紀神學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面對這些問題,教會有什麼代表性的言論呢?
1)十一世紀神學的主要問題是理性和信仰的關係。討論信仰是不是可以在理性的範疇中表達出來?是不是可以用概念來分析?如果信仰可以用理性加以解釋和說明,那麼何必要信仰呢?假如信仰不可以用理性來解釋說明,那麼,理性有什麼用處呢?此外,討論最激烈的主題是聖體聖事。
2)這個時期有四位代表性的人物,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看法:
(1)首先是培倫加認為理性可以解釋信仰,信仰是在理性的解釋和分析下接受的。對於聖體聖事,培倫加不承認聖體是耶穌基督真實的臨在,他認為聖體聖事只是象徵而已,象徵只是記號而不是事實本身,所以,基督的體血並沒有真正的在聖體中,只是象徵而已。
(2)第二位是達彌盎是一位極端保守派的人,他對信仰抱著無條件的態度,所以,他反對任何對信仰的理性探討,認為這些探討是大不敬的行為。對於聖經,達彌盎認為,聖經是幫助人的靈修生活,而不是要人產生人文科學。
(3)第三位是朗法蘭克贊成理性可以解釋信仰,但必須在教會傳承中進行。在聖體聖事方面,他反對培倫加的聖體論。
(4)第四位安瑟莫是十一世紀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他是經院神學的鼻祖。對於神性和信仰的關係,他有一種非常有名的想法,就是「我相信為了了解」。此外,安瑟莫用本體論證,來證明天主的存在。
6.第三階段,十二世紀神學思想是怎麼樣的?
1)十二世紀的時候,啟示方面承襲了聖經的思想,神學也只涉及理性和信仰的問題,所以十一、十二世紀神學歷史,很難清楚的劃分。十一世紀因為受到亞里斯多德哲學概念的影響,重視概念而忽略信仰因素,十二世紀受到理則學的影響,用理則學來解釋聖經,利用理性分析、批判,而產生理論。
2)中古時代的著作形式受到奧斯定的影響很大。在聖經註解方面,一種是隱修院的註解,重視象徵和生活的體驗,另一種是經院派註解,重視文字意義。在討論問題方面,十二世紀的時候,產生了問答方式的討論,把聖經資料和教父的作品,作了簡單的系統化,把相關的資料,放在同一個論題之下,詳細的鑽研,這種著作形式,後來進一步系統化,便形成了「神學大全」。
3)十二世紀肯定了七件聖事,聖事總論也從此開始講論。
4)十一世紀的時候,神學還沒有成為一門科目,當時的學科稱為七藝七藝是用來解釋信仰的。十二世紀在理則學的影響下,神學家開始對教會的道理加以分辨,什麼是屬於信仰的道理?什麼是屬於論題?又什麼只是神學界的意見而已?所以,十二世紀的神學已經慢慢的走上成為一門科學的路。
7.十二世紀有那些神學家?
當時神學的代表人物有四位:
(1)第一位是亞培拉。亞培拉的思想很有創造性,他不喜歡隱修的教育,只是堆積和註解教父們的著作,他主張用理性來探討意義,因此,他的思想方法可以稱為「理性主義」,不過,不是十六世紀的理性主義。亞培拉用理性分析和批判,來解釋信仰,如果信仰有問題,也不怕用理性加以解釋,在神學方面,他曾經因為聖三的道理,跟保守派的伯爾納多發生爭論。在救援方面,他的理論是「主體救援論」,主張人得救,並不是依靠耶穌基督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而是因為我們看到基督好的榜樣,然後悔改,起而效法基督,因此而得救。
(2)伯爾納多的思想方法和教父的相類似,被稱為隱院神學。他認為理性和各種學問不足重視,重要的是朗讀聖經。他喜歡用象徵性的解釋來註解聖經和信仰,注重在生活中體驗聖經和教父思想。伯爾納多的神學是以基督為中心,研究神學的目的是幫助人祈禱,他個人在祈禱方面富有神祕性的經驗。
(3)第三位是維多派的雨果,他主張信仰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各種學問和理性可以用來解釋信仰,這樣,理性和信仰有了整合,但在概念上常發生困難。
(4)第四位是龍巴。龍巴的神學方法,既不是亞培拉的理性主義,認為除非我們了解,否則信仰不能接受,也不像伯爾納多認為理性不足重視。龍巴的著作「格言錄」,是運用當時理則學的方法,把教父的文句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結構、有系統的書,而且還成為十二、十三世紀的教科書,很多神學家紛紛替「格言錄」作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