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之「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之「巧言令色,鮮矣仁」

轉載聲明:

本文由公眾號【大海的故事屋】原創發布

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解讀:孔子非常看重實際行動,經常告誡自己的弟子應當言行如一,力戒空談巧言。在孔子的眼中,善於花言巧語的人,表面上討好別人,暗地裡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這種人言行不一,為了自己的圖謀,可以不辭手段,簡直就是一群宵小之輩。

【注釋】

【精讀論語】

遠離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語去迷惑、取悅他人的行徑。那些「巧言令色」之人,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八面玲瓏。討人喜歡。但是如果從動機上分析,這種行為帶有一定的欺騙性,多半是小人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做出來的。作為智者,孔子對這種行為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提出「巧言令色鮮矣仁」的觀點。

那些巧言令色之人,總會巧妙地給自己穿上一件華麗的外裝,用以迷惑他人,不管是為了博取上司歡心以謀提升的機會,還是為了討取同事的支持和幫助,抑或是哄得親友高興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都會將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拿出來掩人耳目。這些人陽奉陰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他們花言巧語、和顏悅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貪婪自私的心和骯髒卑劣的靈魂,若非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這些小人才沒工夫給你賠笑臉說好話呢。

花言巧語沒好人,這個道理誰都懂,可是這種人照樣在社會上大行其道,原因在哪裡呢?花言巧語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事實上,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喜歡被讚美、誇獎和奉承。只是各自喜歡的程度不同而已。比方說,有些做領導的人,就喜歡自己的下屬拍馬屁,下屬們拍得越響他們就越舒服。倘若有哪個不開眼的下屬說話有些直接或是有點兒不順耳,輕者給人家穿小鞋,重者會動人家飯碗。也正因為如此,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說漂亮話,謊話的人越來越多。其實,出現這種狀況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誰都喜歡好的東西,這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弱點,正是這種牢不可破的人性弱點,才為巧言令色者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然,在與他人交往時,沒有一副好口才是不行的,但是好口才和巧言令色不同,好口才是一種據理力爭,所列觀點都有理可依,其目的是辨明真理,說服他人,達成溝通與合作。無論內容還是目的,都是真實和善意的。而巧言令色知識利用花言巧語達到某種鮮為人知的目的罷了,這種行徑根本就是虛偽和醜惡的。

孔子之所以痛斥花言巧語,一方面是因為他看到化驗巧言的醜惡本質,另一方面,則是那些聽信花言巧語的人往往會上當受騙,進而遭受事業的挫敗,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

春秋時期,齊桓公因管仲的忠諫直言稱霸諸國,晚年卻因佞臣的巧言令色而不得善終,管仲在臨死之前就曾告誡齊桓公道:「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為人冷酷無情;開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其心叵測;豎刁甘受閹刑,私慾之心昭然若揭。此三人皆為不仁、不孝之徒,他們為了逢迎君主,可以說是無所不用至極,千萬不能重用。」可是,他們的馬屁拍得太到位了,齊桓公還是未聽忠言任用了他們。結果,齊桓公剛死,三人便偕同公子姜無詭犯上作亂,將其屍體置於床上兩月有餘才裝棺入殮。裝殮時,其屍身已腐爛生蛆。而此後的齊國,則陷入長期的內亂。

在現代的社會,作為大權在握的官員和公司的領導,要對巧言令色者高度警惕,要注意下屬的言行,只有看清其真實的意圖,才不會被那些華麗的表象。惑,才不會因偏聽偏信而失敗。同時,自己也要身體力行,為下屬們做出榜樣,這樣才能促進組織的發展、事業的壯大。

孔子此語,意在告誡他的弟子,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真誠坦蕩。要在言行上服從於真善的準則,不去刻意地追求外在的裝飾。若是利用花言巧語討好別人就是為假作惡,這樣做是無法修成完善人格的。同時,他期望弟子們努力提高個人修養,看清社會上的各色人群,更加合理地處理人際關係,並最終走向成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想要的佛系旅行目的地,躺著就能把最美的風景看透
嗨,2018,讓我們過得不一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