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這張網——《一地雞毛》

生活這張網——《一地雞毛》

劉震雲,這是個我熟悉的名字。我的記性一貫不好,也許是他的文章在初、高中的課本中出現過,也可能是高中做過的無數閱讀理解里有他的文字。《一地雞毛》,也是個很熟悉的名,興許很久前我就惦記過呢。

近乎白描的寫作也並沒有令我覺得寡淡,情節是細碎些,內容是瑣碎點,也許是讀時正值興緻好,讀來覺著還挺生動。碎碎渣渣的場景里,一個個人物形象竟躍然紙上,給我一種「確有其人」的共鳴。書里都是作者走過的生活,我的生活與他的生活,雖不同但不至於天差地別,所以這樣的共鳴是白描之下合理的存在。書里每一段生活故事裡,都有那個時代、那個環境鮮明的烙印。

這是他的一篇小說名,也是一本小說集名,收錄了《塔鋪》、《新兵連》、《頭人》、《官場》、《口信》、《單位》和《一地雞毛》這些個短、中篇小說。我兀自地將這幾篇歸為兩類,一是鄉村人與鄉村人的過活,像《塔鋪》、《頭人》、《口信》,一是城市、軍政環境中的等級機制與機制下人們的掙扎,除那三篇其餘皆有明顯涉及。

這本作品集是他早年的作品,簡單直白,沒有龐雜的結構、多變的技巧、繁複的語言、含混的意義。《塔鋪》寫1978年的鄉村小鎮,背景是高考恢復第二年,一個鎮上中學補習班的人與情。性格不同、境遇不同、想法也迥異的一群人,聚集於此,為了趕赴高考。摩擦、互助、共勉中,我看到的是有情誼的一群人。只是夢想常常會敗給現實,所以夢想可貴呀,現實碾殺了「我」與李愛蓮初開的情竇,破碎了李愛蓮的大學夢;現實讓王全低頭,一地待收割的小麥比高考、大學更重要;暈倒在考場上的現實,殘酷地磨滅了「磨桌」的默默刻苦……我看不到這些人的未來,只得更多地去感受其中真情:鄉村老父的愛子心,情竇初開的澀澀的吻,「苟富貴,勿相忘」的同窗情,未來一路,這些是值得他們慢慢品的滋味。

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倚重生活描寫,對內核的東西不一定完全領悟,但寫生活本身的時候會幫作者理清相關事物,「就像你在地里,一鍬下去,有雜草根、蚯蚓啊什麼的,你未必知道一鍬下去有這麼多東西,但土地確實有這麼多含量,所以一開始寫東西很佔便宜」。的確,有些東西,作者沒有必要掰開揉碎了拿到眼前給我們看,有時候也掰不開個具體來,作者寫的是生活現象,也許他沒料到現象之下會有那麼多含義,我們讀到的是表象,能讀到多少含量,是個人的思維方式與能力各異。其實寫作與閱讀的樂趣,大多是在此。

《單位》與《一地雞毛》是相關聯呼應的姊妹篇,以人物「小林」作為銜接點,前者著重他的工作單位,後者關注他的家庭內容,展現的是他在兩個環境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反映了大多數國人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單位》是小林低頭,開始自我轉變的地方,也不是說向誰低頭,好像就有個什麼力量,逼著他向一切人、事低頭順從,心甘情願,又無可奈何。女老喬、女小彭的戰火殃及了小林,入黨、升級、搬新家的努力便前功盡棄。男老何、男老孫聯盟盼升級,一升職一待觀察,加上二人截然的性格,直接決定了兩種人生的走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男老張,一路升級、犯錯、停職又復職,心路歷程起伏。單位同事,利益糾葛,每每有變故,就又該想一想對自己的利弊了,人人為己,思慮萬分,情誼是有些薄涼了。無法控制的慾望、人性的弱點,嚴密的社會權力機制,構成了普通人的生活世界中難以掙脫的網。面對強大的環境壓力,找不到歸屬感,逼不得已地適應,又經歷互相的折磨、傾軋。

《一地雞毛》以「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開篇,不起眼的日常食物,不值一提的日常小事,而在於小林,這是一天的開端,也是一系列事件的「星星之火」,就像朝著不乾不淨的池水裡扎了個猛子,憋悶,鄙俗,暗淡,喘不過氣。餿豆腐引發家庭矛盾,小保姆平添煩惱,時而造訪的鄉下親戚也是苦惱的來源,孩子的健康、入學又侵佔著小林夫婦各自的生活、工作。瑣事的堆積轉換,恰恰像是「一地雞毛」,篇末小林半夜做夢,「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著一堆雞毛,下邊鋪著許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軟舒服,度年如日」。說來也有些矛盾,但不乏真道理:生活既讓人飽受無休止的這樣、那樣煩惱的折磨,同時又以生活本身施捨給人撫慰般的舒適。雖有張愛玲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依然要懷著卑微的願望在艱難的境遇中尋求心理滿足,就像小林期待的「啤酒與燒雞」。

離了象牙塔,我們是初生的牛犢,我們躊躇滿志、心比天高,摩拳擦掌地準備接受大環境的磨礪。我們沒有過強的想像力,想不到生活的細枝末節,想不到將會遇到的人的性格、事的折轉,所以當真的發生了、遇到了,便覺得這與當初想的未來大相徑庭。我們保證不了是否會有那麼一天,像「小林」一樣,滅了自己的氣焰,磨平稜稜角角,為了改變現狀,為了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而變得世俗墮落,從不願到積極送禮,從「視金錢身外物」到「菜市坦然賣鴨」,早到打掃、打水泡茶、低聲下氣、買廉價劣質的處理菜,自此再不敢以「精英」自居,在拮据中放棄自己的知識分子身份……這些,不知道會是哪一天的我們。千千萬不至顯得面目可憎。

作者像是一個站在眾人身旁的隱形人,在生活之中,又不為生活所累,精講生活、工作瑣事,又像拋開萬事一身輕,敘述口吻平淡冷靜,對人物的評判也僅是站在另一個人物的角色上,以其眼看他人,充斥著「個人」情緒,但這又不是他本人的情緒,這些情緒倒色彩斑斕,成為各個人物最鮮活的亮色。

於是,生活這張難以掙脫的網,也不會完全擋住彩虹的顏色,網下不是永遠晦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愚 的精彩文章:

TAG:醫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