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府仲春尋梅
」
一
比起櫻花,日本的賞梅不那麼人頭攢動,也不似賞櫻結伴而行、歡歌笑語;時常是在春雪的期間綻放,偶爾落下的雪與紅梅白梅輝映,別有一種佗寂(Wabi-sabi)之美。
梅原產於中國。《詩經》有:「摽有梅,其實七兮」的記載。漢武帝曾在上林苑引種梅;南朝劉宋時期,金陵栽培梅花,女子化妝美容用梅花圖案,《宋書》記載:「梅花落在公主額上,成五齣之花」。
日本梅花是在中唐(710-784)年間由遣唐使帶回,文化上也同宗,都代表了素樸、別緻、清高。太宰府的官員們遵照唐風在730年設「梅花宴」,從此藝梅和賞梅都在日本傳承,詩文也出現詠梅的內容。
早在751年的日本漢詩文集《懷風藻》中就有「春日賞鶯梅」的詩句;古詩集《萬葉集》中詠櫻花的不過40多首,而詠梅的達100多首;《枕草子》中描寫:「木之花有濃有淡者為梅」;鎌倉時代的《明月記》中有「單紅梅、淺紅梅、重瓣淺紅梅」的記載。
在日本賞梅,少不了天滿宮,各地均有天滿宮的「分號」,裡面供奉著學問之神菅原道真,是讀書人要去敬拜的神殿,就像中國的孔府或者文昌廟一樣。
他原是 9 世紀平安時期的文章博士,學習中唐文學特別是元白體,漢詩漢文達到了很高水平。曾受到醍醐天皇的重用,晉陞為右大臣,後因政治鬥爭得罪了外戚藤原氏,從京都貶至福岡太宰府。
在他去世後,京城宮廷和清涼殿遭到雷劈,瘟疫流行,怪異叢生,人們傳說是顯靈;後來人們把他作為「書法之神、學問之神」來信仰,體現了一種神道信仰和佛教信仰的折中融合。
天滿宮本殿,聚滿了參拜的人群
1954年,菅原後人92歲的蘇峰菅原為了追念菅原道真,寫下了這座詩碑:「儒門出大器,拔擢躋台司,感激恩遇厚,不顧身安危。。。祠堂遍天下,純忠百世師。」
二
太宰府本是九州古城大宰府的所在地,自古與中國交流甚多,所以太宰府天滿宮的寶物殿里收藏有唐張楚金撰的舊抄本《翰苑》及很多重要的文化典籍。
菅原愛梅花,據說在京都天滿宮的一株「飛梅」,也隨他飄到九州——即長在福岡太宰府天滿宮本殿前的白八重梅,樹齡千歲,為日本梅樹之首。
太宰府內有一個廣闊的梅園,日本絕大多數都是櫻花林,梅林非常少見;每年的2月25日,有「梅花祭」(梅祭り)。菅原時代人們多栽種紅梅,有「紅梅主,白梅從」的說法,而菅原道真的園邸稱作「紅梅殿」,整個天滿宮處處可見菅原道真的神紋「星梅缽紋」。
三月仲春,步入太宰府,一路拱橋涼亭,花榭曲徑,古樸的建築伴著幽幽池水,錦鯉悠然其中。梅已綻放。花期時無葉,惟初蕊新霏綴於枝間,凝香而色艷,恬淡而冷冽。
三
每年各類學校招生之際,考生和家長們來到天滿宮,合掌閉目、祈求祝福,尋求心靈上的安慰。有販賣各種「御守」(お守り),即中國的」護身符「,賣的最好的自然是祈求入學考試合格、學業進步或是求職的。本殿西邊是「絵馬掛け所」,即懸掛繪馬的繪馬架。」繪馬「是在日本神社、寺院里祈願時用的一種奉納物,上面寫滿了願望。
繪馬:祈求「學業成就」、「武藝上達」
三月初梅林內會舉辦曲水流觴的文會,據說是在魏晉時期從中國學來的,在平安時代很流行。 《蘭亭集序》描寫的就是這幅場景,據史籍記載: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蘭亭序(圖片來自網路)
「曲水之宴」時,穿著 」十二單」 和 」衣冠」 等平安裝束的詩歌人坐在曲水庭內,像魏晉的風流名士一樣作詩喝酒,古琴聲和梅花飄落中,時間彷彿停駐在千年前。
四
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對待梅花,正如范成大在《梅譜前序》中所言:」梅為天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囿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
梅花可插入古瓶,作為案頭清供;或做成盆景;或畫於屏風;或在自家庭院植於一隅,憑著游廊的雕窗去欣賞。
明高濂《遵生八箋》中「雪霽策蹇尋梅」:
故三冬披紅氈衫,裹以氈笠,跨一黑驢,禿髮童子挈尊相隨,踏雪溪山,尋梅林壑。忽得梅花數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觴劇飲,沉醉酣然,梅香撲袂,不知身為花中之我,亦忘花為目中景也。
南宋張功甫撰寫《梅品》中談到二十六條「花宜稱」,即賞梅最合適最相稱的條件:
「淡陰、晚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石坪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
古人詠梅不下千篇,或寫梅之孤傲氣韻,或狀梅之清奇骨格,或描梅之老枝蒼勁,或贊梅之凌寒傲雪。。。其中隱士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南宋陸遊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的」只留清白滿人間「;白居易在杭州有」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裡麗如妝「等等。
梅動詩興,逢梅送客,寄梅贈友,衷腸百結;宋人馮山作《山路梅花》,通過聞梅、探梅、折梅、賞梅、祝梅、贊梅,寄託鄉井之情;友朋、思親、傲骨、遺世獨立、鄉土情愫等理想人格,被意蘊在梅花之中。
快黃昏時,飄起了小雪,素梅在昏暗背景的襯托下,有一種」煙雨孤芳「的幽姿。頗如周純《滿庭霜 · 墨梅》中的描寫:」似疏疏斜影,蘸水搖空。收入雲窗霧箔,春不老芳意無窮。「
五
賞完梅,走在參道上,可見眾多小店林立在兩旁。由梅衍生而來的糕點「梅枝餅」,是有名的特產,不過是紅豆餡的烤糯米糕,並無特別之處。
太宰府-梅枝餅
離開太宰府,在鳥居前留影一張
無論有意無意,入世出世,梅花從現實生活中「淡出」了;不知是否是大環境下對高潔孤傲少了幾分友善,故出不了不流於俗、清高自潔的真名士;這種」物我「關係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品位;異鄉遇我們已然不再的一縷情調,可嘆。
2014年3月/太宰府天滿宮
圖/文 敏行訥言
版權歸本人所有
可標明作者轉發
參考文獻:
[1]王曉平.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日本卷[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6.
[2]吳滌新. 中國及び日本の花卉園芸の古典の関係[J]. 新花卉, 1986, (130): 74-75
[3]程傑. 梅文化論叢[M]. 北京:中華書局, 2007.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TAG:東西鴻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