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孩子大腦,培養幸福能力
幸福是一種能力,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人父母,我們要具備足夠的能力去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惑、煩惱、挫折,怎樣才能化悲傷為開心,化憤怒為力量,堅定的向我們的幸福出發呢?下面,我就談一下如何幫助孩子整合大腦,培養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
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大腦呢?———體驗。甚至到了老年,體驗也仍然在改變著大腦的生理結構。每經歷一次體驗,一些腦細胞神經元就會被激活,當神經元一起被激活,就能開拓出相互間新的聯結。從感知形象和聲音到更抽象的思維和推理,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不停地變化,不停的重塑。
如果一個人整合得很好,他就會心理健康、生活幸福。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在一條「幸福之河」的中央。對自己、他人以及自己的生活都有清晰的認識,當環境改變時,可以靈活地調整,使自己保持在平靜的水流中央。河的兩岸,一邊是混亂,完全失去控制,另一邊是刻板,有太多的控制,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前進的,時而在平靜中感受和諧,時而混亂,時而刻板,時而在混亂與刻板之間來回往返。和諧在整合中產生,幸福之河就是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遠離混亂與刻板,才能擁有平靜和幸福。
一、整合左腦和右腦,幫助孩子改善情緒
左腦喜歡秩序,是邏輯的、語言的和線性的。而右腦是全面的、非語言的,它發送並接收表情、眼神、語氣等信號,負責接收和解讀情感信息。
要想擁有和諧的生活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讓左右腦協同工作。連接左腦和右腦的結構,幫助左右腦之間交流,成為一個整體進行工作,這是左右腦整合的生理基礎。
如果只有左腦發生作用,一個人就無法理解情感,就無法建立起親密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像是生活在情感荒漠中。而如果只有右腦發生作用,這個人就會被情緒淹沒,無法理性地思考和控制自己。
當孩子產生情緒時,父母應該通過「聆聽與關注」,先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再去嘗試理智地解決問題。也就是先和孩子的右腦建立聯結,幫助他平緩情緒;接下來再把孩子引導到左腦上,關注如何理性地解決問題。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並不是講道理的最佳時機。只有當孩子情緒平穩,能夠啟用左腦時,才能聽得進去我們說的話。
我每天都陪女兒練鋼琴,她有時彈不好就會很生氣,我在旁邊總是及時的幫助她認譜,但這樣做,她反而更生氣,又是踢鋼琴,又是扔樂譜,問她為什麼生氣,她也不說話,也許是年齡小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
我也很委屈啊,每天下了班準時陪她練琴還努力幫助她,為什麼就不體諒媽媽呢?每每這時,我總是很嚴厲很認真的給她講道理,苦口婆心,但她好像根本聽不進去,最終還是不歡而散,當然練琴也進行不下去了。
這樣持續過一段時間,練琴變成了煎熬的時刻,根本和我的初心背道而馳,彈琴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怎麼就變成了母女之間的戰鬥?我必須要好好解決一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書中找答案。
看了好多關於兒童心理方面的書籍,我終於找到答案了。我忽視了跟孩子的右腦聯結,直接用左腦解決問題,才發現根本解決不了。
後來,我試著用書中的方法嘗試了一次。一天,孩子依然不想練琴,這次我換了一種溫和的語氣跟她說:「這首七級的曲子很難,對不對啊?看到這麼複雜的樂譜總是會讓人很頭疼,你現在年齡還小,對你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媽媽理解你。」
每次我說教的時候女兒都不說話,沒想到今天主動開口了,她說:「媽媽,你說的對,我每次彈不好就很著急很生氣,但你還總是要搶在我前面告訴我應該怎麼彈,好像你都會,我卻什麼也不會,我就會更生氣!」
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女兒是產生了挫敗感才不想練琴的。和右腦產生了聯結,情緒緩和下來之後,她的左腦開始啟動了,這樣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
接著我們就共同想辦法,怎麼才能把琴練好呢?我撫摸著女兒的背說到:「我們可以分段分句分小節,慢慢來,一點一點把它練好,媽媽相信你,加油!」
女兒受到鼓勵後,開始嘗試著攻克困難,現在練琴,女兒能做到主動練習,主動識譜,主動安排練琴計劃,我再也不用像直升飛機每天在她頭上「嗡嗡嗡」了,徹底解決了練琴難的問題。
幫助孩子整合了左右腦,感覺生活更和諧了,跟女兒的關係也更加緊密,我很開心!女兒也做到了快樂學琴,享受音樂帶給她的美好!
二、整合下層大腦和上層大腦,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區域,也就是從脖子的上端到鼻樑的位置,這部分比較原始,主要負責人的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與生俱來的一些反應和衝動,比如打鬥和躲避;還有劇烈的情感,憤怒和恐懼。
上層大腦完全不同。它由大腦皮層及其各個部分構成,尤其是額頭後面那部分,比如前額葉皮層。上層大腦進化程度更高,負責高級分析思維功能,比如決策、控制力、自我認知、共情、道德等高度複雜的能力,幫助一個人以更加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十分發達,而上層大腦要到一個人二十幾歲時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這也是大腦最後發育的一個部分。
了解了上下層大腦的構造,就能更好地整合上下腦。我們需要建立上下層樓之間的連接,使得上層大腦可以監視下層大腦的行為,並幫助下層大腦平息強烈的衝動反應。
建立連接的方法就是喚起和鍛煉上層大腦。記得有一次逛商店我沒有給孩子買玩具,孩子非常生氣,在回家的路上,大喊,「我恨你!」這時候我就跟孩子說,「那個玩具是最後一個,已經有人買了,如果你想繼續生氣也可以。但是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想幾個辦法解決問題」。
通過這樣的對話,幫助孩子把關注點引入到上層大腦,當孩子開始問「我們還能怎麼做呢」,她開始啟動上層大腦,和我一起討論怎麼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經常使用上層大腦,鍛煉上層大腦的功能,幫助他們建立控制自己的能力。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控制過激反應的方法,如深呼吸、數數、用語言表達憤怒而不是用拳頭等。
通過不斷整合大腦,使孩子做到左腦和右腦協同工作,與自己的邏輯自我和情感自我相聯結;在代表本能的「下層大腦」與代表思辨的「上層大腦」之間建立聯結,學會以一種溫柔、清醒、有意識的方式表達和處理自己遇到的痛苦,從而促進孩子情感、心理的完善和健康,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全腦兒童」,最終幫助孩子獲得一種幸福的能力。
TAG:王維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