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聊天少問「在嗎」,學習這5種聊天方式

聊天少問「在嗎」,學習這5種聊天方式

聊天中,我最討厭別人問「在嗎」或者發「微笑」表情。

有事叨擾別人,想麻煩別人幫忙前,比起冰冷又顯套路的「在嗎?」或一個讓人感覺帶有虛情假意的「微笑」表情,不如給「在嗎」的前面加上對方的名字或昵稱。

後面開門見山說主題,這樣顯得近人情有溫度,收到信息的人也會回復你,當對方回復你後,你再態度和藹地說明自己需要對方幫助的原因。

耽擱時間,也影響溝通效率

讓人愉悅的聊天或者說會聊天,不一定你得幽默風趣,通曉各種典故軼事,有啥說啥,別拋下「在嗎」的魚竿把別人釣出來了,結果自己又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

暫且不說沒事兒隨便聊天,從溝通角度來說,這樣的溝通非常浪費時間,而且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工作那會兒有一個同事就喜歡發「在嗎」,這件事讓我記憶猶新的原因是因為她的「在嗎」讓我開會遲到。

她問我在嗎,我沒能第一時間看見,過後回復說在,等了一會兒她說之前發信息是想告訴你3點去開會,然而當她發這條信息給我時已經3點過了,開會遲到了。

無論在職場中抑或生活中,一針見血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拖泥帶水。

學會說重點,少套路別人

我在班級群里問過同學,大家對於聊天中發「在嗎」有什麼看法?大汪第一個訴說自己的「辛酸史」。

大汪說,有一個關係普通的朋友總喜歡給他發「在嗎」,由於好奇心作祟,大汪就問怎麼了,然後套路如下:

在嗎?

怎麼了。

網上買了1件小東西差幾元錢,借給我零錢等會還你。

於是,大汪借給了對方,也不抱希望能收回這錢。幾天後,女生又問在嗎?他依舊說怎麼啦,女生說手機欠費了支付寶沒錢,交20塊過幾天還他。於是,大汪依舊接受對方的套路,想著錢不多,別人困難時能幫忙就幫幫。

接下來時間,女生總會問大汪借幾元零錢或10塊充話費,他把這事情說給他哥們後,他朋友讓他別借了,救急不救窮,而且關係又不是特別好。

對於這種平時不聯繫不交流的普通朋友,關鍵時刻問你借錢買東西,多半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珍惜與感恩。

經過這次後,女生每次問在嗎,大汪直接刪聊天信息不理,只要不理,她就不會再問。

無論你是缺錢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都學會說重點,而不是扔出「在嗎」後開始套路別人。你的套路別人都懂,沒有直說是因為還把你當朋友。

開門見山的聊天是給對方留有餘地

說話別說得太滿,這道理誰都知道,因為是給人留有餘地。聊天談事情時,也同樣得給別人留有餘地。

如果你開門見山說明找同事有什麼事,對方看見後,他會有時間來思考該怎麼回答你的問題,不會讓對方陷入「同事找我准沒好事」的自我恐慌中。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同樣如此,有話就直說,不管好事還是壞事,對方看見後都有時間來考慮回答你問題的思路。

如果你覺得開門見山談正事太生硬了,那麼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對方的昵稱,對於並不是需要用嚴肅語氣來表達的談話內容,可以在聊天里加「啦、呀,嘿嘿」,最好避免「哦、喲、呵呵」這類讓人感覺皮笑肉不笑的陰冷語氣。

用對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說話

身邊有一個同學小蘭,初中時沒發現她口才好會說話,到了大學後平時放假聚在一起玩時,才發現原來她那麼會說話。

她的會說話不是假惺惺地奉承巴結,而是懂得察言觀色,然後根據不同類型的人用對方喜歡的說話方式交流。

有的人說話語氣傲,有的人說話笨,也有的人說話口吐蓮花,她都能應付得了,而且不會讓人覺得很虛偽,而是真心讓對方認為和你聊天我很開心,認識你我很有收穫。

人際交往中,用對方喜歡的方式交流可以較為順暢地打開溝通主題,至少當你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溝通內容時,你會發現如果別人用我喜歡的方式和我交流,我會感到愉悅,也能促進加深彼此的友情。

有溫度的聊天幫你拉近距離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嗎」兩個字顯得很有距離感,無論是親密朋友還是普通朋友,發「在嗎」都不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至少我個人覺得「在嗎」兩個字顯得沒有「溫度」而且「不近人情」,像是陌生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有溫度的聊天不是虛情假意全是客套話,也不是明明不熟悉的朋友非要裝成老友對你噓寒問暖,讓聊天與溝通變得有「溫度」,少問「在嗎」,少發「微笑」表情,少用「呵呵」,按照你平常交朋友的方式真誠、真心對待即可。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雖然不能代表這個人的情商高不高,但影響著這個人為人處世方面的發展。

我並不需要你說話的方式有多麼完美無瑕,甚至像演說家一樣語驚四座,我只希望你的說話方式真誠一點,少點套路,多點像你微笑時那麼美麗的溫度。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情商智慧學 的精彩文章:

在女朋友車上翻出這種東西,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韓庚公布戀情:對的人都會做這件事

TAG:懂點情商智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