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伊娃》:和魔鬼做交易,沒有人能贏

《伊娃》:和魔鬼做交易,沒有人能贏

《伊娃》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搜狐娛樂獨家專稿(文/幗傑)瑪格麗特-杜拉斯曾經的第一助理,《電影手冊》極為推崇的實力派導演,法國導演伯努瓦-雅克這幾年接連拍了幾部口碑欠奉的作品。本以為這次與六次合作的伊莎貝爾-於佩爾再次攜手,憑著於佩爾去年一部《她》再攀表演高峰的勢頭,《伊娃》能在今年柏林扭轉口碑,沒想到只是再次證明了伯努瓦在自戀矯情的路上一往直前,誰都拽不回來。

伊莎貝爾-於佩爾亮相《伊娃》發布會

《伊娃》改編自詹姆斯-哈德利-契斯的同名小說,已經在1962年被約瑟夫-洛西搬上過銀幕,老版中扮演「蛇蠍美人」的是法國國寶女演員讓娜-莫羅。這不是伯努瓦第一次改編經典舊作,與其說他熱衷於改編,不如說他深深迷戀過世的法國美人讓娜-莫羅,兩年前伯努瓦改編的由蕾雅-賽杜出演的《女僕日記》就是讓娜-莫羅的另一部代表作。這也不是伯努瓦第一次改編作品撲街,法國權威的評分網站上,5分的評分系統,1964年路易斯-布努埃爾和讓娜-莫羅版本的《女僕日記》3.8分,2015年伯努瓦和蕾雅-賽杜的版本只有2.4。

《伊娃》本是一場互相勾引的貓鼠遊戲。一位老年作家一天晚上在浴缸里意外死亡,只有一個人知道他最後一份手稿的存在,那就是見證了老人死亡的「牛郎」伯特蘭( 加斯帕德-尤利爾《聖羅蘭傳》)。伯特蘭將這份手稿據為己有,並因為手稿改編話劇獲得巨大成功,搖身一變成為文學新貴。所有人都渴望這個所謂的年輕文學天才開始新的創作,伯特蘭轉換身份後交往的女友卻漸漸覺察到不對勁的地方。毫無文學天賦的伯特蘭在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時遇到伊娃,一個迷人又神秘的女人,對伯特蘭來說,她不僅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高級妓女,更是他新作的靈感來源,伊娃的性魅力以及渴望繼續成功的名利誘惑,讓伯特蘭漸漸沉溺於這場毒品般的關係無法自拔,而慾望最終將他拉下那個虛假的神壇,失去了一切。

影片最後,來到巴黎和丈夫和朋友生活的舒適愜意的伊娃,街頭偶遇已經滿臉鬍渣頹廢落魄的伯特蘭,眼神交匯,女友問伊娃,「他是誰?」,伊娃面無表情道,「誰也不是」。伯特蘭誰也不是,只是一個慾望的犧牲品,一個和魔鬼做交易最終失去了一切的可憐蟲。

道德墮落,慾望沉淪,功成名就和一無所有隻在旦夕之間,這場慾望和道德的交鋒本該精彩絕倫,想必伯努瓦也希望它是一部探討道德深度的作品。但很遺憾,除了於佩爾阿姨嬌小的身軀強大的氣場(跟她很多角色都很類似),還有尤利爾的美好顏值,我們實在看不到道德慾望糾纏扭曲的力量和無望。有人把道理講得淺顯易懂,有人善於琢磨平凡背後的厚重高深,伯努瓦兩邊不搭,就剩了矯情。

影片有很有張力的情節,比如才華依舊的老作家,熱衷於年輕的肉體,結果在召牛郎的時候意外過世;比如伯特蘭的未婚女友終於親眼看到伊娃存在,失控中墜落山崖,伯特蘭卻依然敵不過慾望驅使去找伊娃,卻被伊娃出獄的丈夫一頓暴打,這些有戲的地方本可以像導演期望的那樣引發觀眾更深層的思考,但被那種鬆散的結構,偶爾沒有下文的劇情,甚至是過度運用的音樂破壞了。《伊娃》的人物有著非常複雜的截面,身份替代與身份焦慮,自我和本我建設與摧毀,名利的慾望與原始的情慾。這些每一個點都值得著力,卻在伯努瓦的面面俱到下都失去了力度。

總想著從原著中發現一些不同的角度引發不同的思考,沾沾自喜的告訴觀眾,看,我從裡面看到了這一點。三角戀他想為之找到愛情的支撐,結果就是一段糾結哀怨的狗血八卦(《三心兩意》),花錢賣春的約炮經歷他想挖掘慾望本源,結果一番糾結掙扎我們既沒有看到比原著原版更有深度的思考,也沒有在視聽語言上看到什麼建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娛樂 的精彩文章:

蓋茨女兒火了 最該得公主病的比你拼
理查德·克萊德曼新春音樂會 倡導樂迷綠色出行

TAG:搜狐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