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西師大社書訊

廣西師大社書訊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都已經歸家,明天開始,大家就會開始陸陸續續地走親訪友拜年了吧?無論對於學生還是上班族,過年這段假期都是難得的閑暇時間,走親訪友好吃好喝之餘,不妨也趁著假期讀上三兩本書吧(不知大家的假期有多長,反正主頁君的假期從小年那天就開始了,有整整16天,哈哈哈)。

在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天,主頁君給大家帶來我們廣西師大出版社2018年1-2月的新書書訊(額,大概的意思就是,領完紅包過完年,就可以開始買買買了……),願書香伴著年味陪你開啟新的一年,新的一年,還請繼續關照噢。

廣西師大出版社

2018年1-2月新書書訊

1.《樞紐——3000年的中國

著者:施展

《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核心是要回答一個問題,究竟「何謂中國」。施展將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串聯了起來,給出了統一的解釋框架。用這個線索,施展連貫地解釋了中國能夠維持一個大一統帝國的原因,中國在近代陷入落後的原因,20世紀偉大的中國革命史也在這個背景下獲得了全新的意義,更解釋了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獨特位置。

2.《人性的因素: 毛姆短篇小說全集2

著者:[英] 毛姆

譯者:陳以侃

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安東尼?伯吉斯就曾評價他寫下了「英語文學中最好的短篇故事」。《人性的枷鎖》《刀鋒》等長篇小說使毛姆名聞世界,而他的短篇則以編織故事的精湛技巧,對人性和社會生活的敏銳洞察,為其贏得了更多讀者,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1951年,毛姆出版四卷本短篇小說全集,共收錄91個故事,並親自確定篇目和順序,為每一卷撰寫序言。1963年企鵝出版社在此基礎上推出新版,自此被認作標準定本,多次重版。本書即譯自2002年企鵝版全集。

毛姆作品中文譯本繁多,短篇小說多以精選集形式出版。本次計劃推出的《毛姆短篇小說全集》(四卷本)將以精彩譯文再現毛姆短篇作品的全貌。本書為第二卷。

3.《徐悲鴻

著者:楊先讓

楊先讓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也就是現在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為徐悲鴻的學生,在徐悲鴻生命最後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導。在本書中,楊先讓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了徐悲鴻的一生:從徐悲鴻年少時隨父習文學藝,獨闖上海灘、北京,留學歐洲八年,回國後獻身美術事業,到徐悲鴻的美術創作理念、美術教育思想,豐富而曲折的情感經歷,他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追求與選擇……

學生記憶里老校長的音容笑貌,來自徐悲鴻親友學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繪畫作品與歷史照片,展現了徐悲鴻在藝術家、丈夫、父親、教師、校長等多重身份下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複雜的人生選擇,還原了一個真實客觀、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徐悲鴻。

4.《經濟學的著名寓言:市場失靈的神話

編者:[美] 丹尼爾·施普爾伯

著者:[美] 羅納德·科斯、張五常等

譯者:羅君麗 等

資本巨頭通過燒錢、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壟斷市場並謀求暴利;操作系統或平台軟體,一旦形成網路規模效應,就會阻礙甚至扼殺創新;燈塔、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市場很難提供;群眾的愚昧和跟風經常導致股票房產或其他金融泡沫….等等,這些流行說法影響了產業人、投資人、經濟學者、政府決策者的判斷和抉擇。

但是,這些觀念中很多其實錯的離譜,因為段子、故事和寓言更容易傳播,真實歷史和嚴密的邏輯卻往往明珠暗投,甚至學術界、商界和政界諸多頂尖大腦都難免遺漏。 歐美曾在牌照監管、反壟斷、產業政策等理論指導下過多的干預市場,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滯脹,國內也不乏千百億的資金或者人力,砸向了錯誤的風口或者行業模式。

研讀本書,有助於深度了解市場機制的潛力,提升對行業發展的判斷,有助於政府機構的讀者設計推進「放管服」和PPP等制度創新,商界讀者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個人讀者能夠更好的洞察流行觀點模型的堅實度。

5.《哲學家與狼

著者:[英]馬克·羅蘭茲

譯者:路雅

小狼布朗尼與哲學家馬克·羅蘭茲11年來朝夕相處,他與作者一起生活,激發作者思考,甚至走進了作者的大學哲學課堂。作者的人生情懷、哲學底蘊、問題意識,與身邊的狼碰撞,擦出了深厚的思想火花。

作者將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轉化為引人關注的哲思——如何理解幸福、死亡、生命,並將哲學史上與之相關的數位偉大哲學家的思想,以生動、貼切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6.《攝影小史

著者:林一葦

《親愛的親愛》這本書中,作者林一葦從「愛情」、「親情」、「自省」、「回憶」四個方向出發,用細膩的文字將所謂「人之情」最善良美好的樣子,慢慢滲透到讀者的肌膚之中。童話作家筆下的愛情,虛實結合恰到好處。篇篇都是可以輕聲吟誦的美好感情。如棉花糖般夢幻般甜而不膩的感覺,讓人怦然心動。一本讀罷,早已甜到心頭。實在是一本值得靜心品讀細細回味的難得佳作。這本書的讀者定位,並不僅限於從年齡層劃分。相信那些祈盼愛情滋潤的人、感恩世上萬靈的人、困頓於蒼白現世中的人、揚言不再相信愛情的人,通過閱讀這本書,都能夠體會到愛的力量。

7.《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

著者:[美] 霍華德?錢德勒?羅賓斯?蘭登

譯者: 石晰頲

1791年的最後一個月被羅賓斯?蘭登稱為「音樂史上最大的悲劇」——35歲的莫扎特英年早逝。這次事件被各種謎團和陰謀論包圍,如中毒論和對性醜聞的指控。蘭登教授試圖撥正這些錯誤說法,重建莫扎特生命的最後一年。書中對《魔笛》《安魂曲》等作品進行了詳細討論,並試圖釐清莫扎特與共濟會、與薩列里的關係等。

8.《魔丸的誕生

著者:[美] 喬納森·艾格

譯者: 語冰

本書它講述了一顆小小藥丸——避孕丸的故事。講述這顆魔丸是如何被科學家製造出來,人們怎麼看待它,它到底代表著什麼,又是如何改變了世界。

無數人都為避孕丸的發明貢獻過心力。如果說避孕藥的發明是一部電影,那麼瑪格麗特?桑格、格雷戈里?平克斯、凱瑟琳?麥考米克、約翰?洛克四位,就是這部電影的聯合主演,他們對避孕丸的問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桑格掀起了社會啟蒙、麥考米克的資金支持、平克斯的科學攻關、洛克的藥品測試。這本書按照時間順序組織全文,從桑格早年在格林威治村的叛逆時光,到20實際60年代風口浪尖上的性愛革命,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們身後無數支持者的群像,構成這本引人入勝的社會、文化、科學的歷史之書。

9.《唐魯孫作品集》(共十冊)

著者:唐魯孫

唐魯孫的文字像河水,但凡有美食出現,即若流經峽谷,激流險灘,歡騰跳躍,你看得見作者的興奮和垂涎。然而,我更喜歡他美食之外的閑筆,講人生閱歷,講世事滄桑,講故土鄉愁……靜水深流,天光雲影,是另一番開闊和蒼涼。

——陳曉卿

唐魯孫被譽為「中華談吃聖手」,在飲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國」掌舵陳曉卿鼎力推薦。他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

唐魯孫不僅談飲食,更對晚清民國掌故拈之即來,落筆生花,是電影導演王家衛推崇的民國奇人。本套唐魯孫作品系列共10冊,全新精裝口袋本,絕佳閱讀體驗,兼具收藏價值。

10.《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

著者:揚之水

「定名與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斷重複的詞,「定名」針對「物」而言;「相知」,則須出入於「物」與「詩」之間,以此打通二者之聯繫。

本書十一篇文章均為各地博物館觀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銀首飾,或花結綬帶,或家居用器……七十餘家博物館,四百餘幅器物照片,從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領讀者走進各館文物的「繁華」世界,讓物的美、時間的印跡、歷史的片段、生活的詩意,翩然交織於紙上。

11.《知·道》

著者:蕭易

《知·道》是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它帶您走進繁複精美、神秘莫測的石窟藝術,重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馳騁於那波雲詭譎的歷史和政權。石窟的真實、歷史的縹緲,時空交織,包羅萬象。深山尋訪,問道知道,構建一部雅俗共賞的石窟道教史。

12.《小王子》

作者:[法]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譯者: 繆詠華

小王子住在一顆名叫B612的小行星上,每天的生活是打掃三座火山,清理有害的猴麵包樹樹苗,以及看落日。有一天他的星球上長出一朵玫瑰花,小王子對她呵護備至,又因為感情的懵懂而頻頻衝突。小王子傷心出走,四處遊歷,來到了地球,認識了狐狸和飛行員,也見到了五千朵玫瑰的花園。在見識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之後,小王子決定回去B612,回到他的獨一無二的玫瑰身邊。

13.《我愛時尚,但這也是我所討厭的》

著者:[法] 洛克·普里讓

譯者:張玥

本書收錄了2013年到2016年匯總的法國時尚圈中的經典語錄,有些作者曾在推特上發表,有些首次公開,這些話語出自模特、記者、設計師等時尚行業不同人群之口,可謂生動、辛辣、新鮮有趣。作者就像一個樂團指揮,將這些碎句短章重新編排,組成一幕時尚圈的人間喜劇,反映了他對這個行業的思考和感觸。也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外人所不知的巴黎時尚圈。

14.《郊遊》

著者:蕎麥

新年夜晚的煙火,行向大海的旅程,興之所至的郊區漫遊,邊喝酒邊想像著熊的午夜……在這一系列偶然偏離日常所觸發的時空中,那些似乎代表著過去十年冒險與獲利的自大中年人,與全新的、卻彷彿站在廢墟之上的千禧一代,他們相遇,重逢,厭倦,分離。酒醉後的告白常與習慣性的失望並行,對愛情的追逐始終和自私自利相伴,而關於文學和藝術的夢想則往往遁入虛空。

幽默、苦澀、迷人。《郊遊》堪稱蕎麥目前最為純熟自如的作品。

特別收錄《浮游》別冊,同期寫作旅行筆記,從東京的虛空到釜山的暗金,從村上春樹的動物園到大選之後的美國中部。真實的行旅與虛構的郊遊對照,形成別有意趣的互文。

15.《日本當代住宅

著者:趙翔

譯者:賈楠

現代住宅在形成過程中,成為轉機的重要事例,多數來自建築師的專業性實踐。日本福岡大學教授趙翔對日本的代表性經典事例進行了解析,從中可以把握日本獨立住宅設計始終在世界範圍內獨佔鰲頭的原因。同時,從本書介紹的40 多個案例中,也可以看到經典事例的空間原型。這些案例展示了近三年來日本獨立住宅在空間和造型上體現出的精彩、驚喜和多元。另外,解析的內容還包括日本獨立住宅豐富多元的各種原因。書中關於日本建築論和設計論的知識性簡述,不僅能讓讀者理解住宅空間創造的奧秘和手法,也可作為建築師在創造新型住宅空間時所參考的資料和根據。

16.《戰地日記與父親》

著者:尤今

《戰地日記與父親》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完整地收錄了譚顯炎撰寫、尤今整理的《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二戰時期,日本對東南亞展開慘無人道的侵略,譚顯炎加入由中英兩國聯合組成的136部隊,成為該部隊第一批秘密潛入馬來亞的抗日誌士。回憶錄所寫即他在馬來亞從事抗日活動的真實記錄。他以「生蹦活跳」而又富於條理的文字,帶領讀者,步步驚心地走入處處都是致命陷阱的抗日活動里。第二部分是《父親的戰後歲月》,尤今通過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多個角度抒寫她父親(譚顯炎)的性格與為人,具體刻畫出其勇敢、正義、重情的形象。尤今文筆細膩,許多生活的細節在她溫馨的描繪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17.《文心雕虎全編》

著者:劉緒源

「文心雕虎」本是劉緒源在《中國兒童文學》雜誌所開設的 一個極具風味的書評專欄,廣受讀者好評。繼 2004 年結集出版 以來,已絕版多年。此次再版,保留了原版「雕虎之輯」的精選 之作,並補充了作者後期在《文學報》等媒體上發表的最新文章,故為「全編」。

18.《勞動婦女王桂花

著者:王祥夫

《勞動婦女王桂花》是王祥夫先生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收錄了《懷魚記》《傷心蘑菇》《發愁》《勞動婦女王桂花》《卟的一聲細響》《雨夜》《喬其的愛情》《愛人》《玻璃保姆》《橋》《房客》《最後一盤》等12篇短篇小說,既有表現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生存狀態的作品,也有展示市井平民生活的題材,語言流暢,人物鮮活。通過小說人物的普通對話,表現人物內心的矛盾,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人的本性。同時,體現了作者慣有的創作態度:對生命的真切關懷,對底層飽含愛意的溫情關注。

19.《麥墅記

著者:方淳

《麥墅紀》是一本記敘浙江西部農村生活的散文集。從草木、時節、飲食、舊事、地理多角度地多層面地展現那個時代特有的無法複製的鄉村生活場景以及作者濃濃的思鄉情懷。有場景,有人物,有風俗習慣,血肉豐滿、生動鮮活。作者不僅僅勾勒歲月,還銘刻了宏大的人生感悟。

20.《歷史的靜脈——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

著者:黃偉林

《歷史的靜脈——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一書由43篇隨筆組成,作者立足桂林這一文化地點,以抗戰時期為時間切入點,書寫了這一時間段在桂林的人、在桂林發生的事情、在桂林的建設,內容涉及文化、飲食、旅遊等方面,重現了一個鮮活的「文化城」的形象。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陷以後,到1944年11月10日桂柳相繼陷落以前,在桂林呈現的抗戰文化現象。本書從多個側面記敘了桂林作為文化城在抗戰期間的部分歷史截面和文化意蘊。是一本挖掘桂林抗戰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深入淺出之作。

21.《日常:光陰里的愛恨與歡喜

著者:簡兒

生活的滋味,日常的歡喜,獻給光陰的一首驪歌。

這本散文集記敘了作者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和人情,如不同時節的草木、食物,日常所用的器物,所穿的衣飾,身邊的形形色色的人,過往歲月里的故事,以及點滴細碎的感受和體驗。表達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生活之美的熱愛。

22.《數學現場:另類世界史》

著者:王雁斌

數學,似乎是一門距離普通讀者很遙遠的學科。它很抽象,讓人望而卻步,很難藉助自己對日常生活的經驗和認知去理解它。這門看似無用的學科為什麼存在?又為什麼會在人類文明的前進中扮演重要角色?《數學現場:另類世界史》將回答這一系列疑問,並揭示,數學的存在對於人類有著多麼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數學的誕生和壯大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的發展與人類的需求息息相關。幾千年來,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等文明古國創造了不同的輝煌文化,也催生了各具特色的數學體系,它們根植於不同的土壤,最終交匯在共同的節點,形成了一部壯麗的數學交響。一位位天才數學家湧現,無論窮達,他們都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合力鋪就了通往現代數學的道路。本書帶領我們回到數學史上那些重大變革的發生現場,親歷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結識走下神壇的數學家,感受數學世界的宏偉和美麗,以獨特的視角審視傳承千年的人類文明史。

23.《馬克的完美計劃》

著者:[美]丹·格邁因哈特

譯者:曹雷雨

繪者:黃雅玲

馬克是個普通男孩,他有一隻忠心的小狗和一個要好的朋友 ;馬克又是個特別的男孩,七年間從未停止與癌症的鬥爭。這一次,馬克決心不再忍受和張望,去完成那個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的計劃。艱辛的跋涉之後,他或許沒有看到山的頂峰,卻看到了生命的真相。

24.《我要收拾安東尼》

著者:[美]朱迪思·維奧斯特

繪者:[美]艾諾·洛貝爾

譯者:周英

這本書描繪了一個小男孩幻想自己長到六歲後,戰勝哥哥、「欺負」哥哥的一幕幕令人捧腹的畫面。安東尼是「我」的哥哥,但他總是不帶「我」玩,總是欺負「我」。在「我」的幻想里,等「我」到了六歲,就會變得處處都比安東尼強,事事都比安東尼做得好。自述的口吻、幽默的語言、充滿童趣的幻想畫面,充分展現了多寶家庭的煩惱與歡樂,也讓人感受到手足之間打打鬧鬧卻又不離不棄的血脈親情。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982次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師大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何嘗不都住著一頭猛虎
當我們談起中國書畫時,我們能談論些什麼?

TAG:廣西師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