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開戰風險達峰值,大選中的普京迎來大考
美俄開戰風險創新高!16日也就是中國傳統新年的正月初一,在德國慕尼黑開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傳來如此警告。
慕安會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表示,美俄彼此間不信任的程度「不能更糟」,雙方開戰的風險達到冷戰結束以來最高點。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這種說法並非聳人聽聞,2月初,美軍空襲敘利亞,彭博社援引俄羅斯消息源稱,可能最多有200名俄羅斯人喪生。儘管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媒體關於「數百名俄羅斯人死亡」的報道時假消息,但是,他承認美國領導的聯軍在敘利亞的轟炸導致5名俄羅斯人死亡。很多外媒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這是俄美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間接對抗。因為俄羅斯大選臨近,普京接下來的反應也值得關注。
僱傭兵組織負責人曾受普京表彰
美軍在敘打死多少俄僱傭兵?外媒的報道和俄羅斯方面的說法不一。
按照CNN的報道,在2月7日晚間,一支大約有500人組成的部隊從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東部城市代爾祖爾附近跨越幼發拉底河。這支部隊主要由俄羅斯僱傭兵和親敘政府的基督教民兵組成,均受雇於一家叫做「瓦格納集團」的私人軍事承包商。當晚這支部隊的具體任務尚不清楚。但他們確實在幼發拉底河東岸挺進約10英里,逼近一個由「敘利亞民主軍」控制的油田。後者主要由庫爾德人組成,受到美國支持。
親敘政府的部隊隨後開始炮擊敘民主軍營地。該營地內有一個美軍分遣隊,美軍隨即還之以猛烈的空襲和炮擊,據稱持續了近3個小時。
此戰非常慘烈。路透社援引美軍消息稱,美軍動用了F-15E戰鬥機、AC-130炮艇機、B-52轟炸機、AH-64武裝直升機、MQ-9無人機和地面炮火。空襲造成大約100人陣亡,多數是基督教民兵。當地媒體報道稱,該派別曾組織起一場超過30人的大型集體葬禮。
「瓦格納集團」與俄羅斯軍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美軍的這場空襲給雙方的軍事衝突更額外增加了風險。
「瓦格納集團」的總部位於俄羅斯南部,與俄國防部合作在敘開展軍事行動。「衝突情報隊」負責人魯斯蘭·萊維耶夫說,在敘作戰的俄僱傭兵全部來自「瓦格納集團」,雖然名義上是私人軍事企業,但它實際上是俄政府創建並資助的軍事組織。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的報道稱,該組織負責人還受到過普京的表彰。
美俄出現誤判的可能性大增
美俄關係緊張到了什麼程度?
伊申格爾受訪時表示,自蘇聯解體以來,世界大國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高,尤其是美俄之間極度不信任,雙方的聯繫幾乎全部中斷,在敘利亞等問題上出現誤判的可能性大增。
在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看來,美俄之間的信任早在去年4月就已經不存在了。去年4月,梅德韋傑夫說,美國對敘利亞空軍基地的空襲距離與俄軍隊發生軍事衝突「只差毫釐」。他還在臉書網站上發文說,空襲「完全摧毀了」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
此次美軍空襲致多名俄羅斯僱傭兵死亡事件,更是燃起了戰鬥民族對美俄軍事衝突的討論。在莫斯科,很多人士認為這是俄美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間接對抗。201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候選人亞夫林斯基則稱,俄美之間出現意外或蓄意直接軍事對抗的威脅有所增加。
為何當今的世界強權不再只是口頭威脅,而是乾脆直接動武?伊申格爾認為,原因與美國退出中東、不再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有關。按照這種說法,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勢必在更多領域展開,各種「退群」也在所難免,不再扮演「世界警察」的美國,是不是意味著真刀真槍跟俄羅斯對著干,這值得世界警惕。
美俄為何低調處理?
值得玩味的是,相比各國媒體和慕安會主席的反應,美俄雙方對此次軍事衝突的處理卻格外低調。
美國方面堅決表示自己嚴格遵守了關於避免偶發衝突的相關守則。美俄雙方為了避免偶發衝突,在敘戰場設有緊急熱線。美防長馬蒂斯在11日稱,當美方告知俄方有一隻部隊正跨越幼發拉底河時,俄方起初表示並不知情。17日,馬蒂斯表示,並不清楚是誰策劃指揮了這場攻擊。
而俄羅斯政府方面稱,僅有5名俄羅斯人可能陣亡。同時強調這些人都不是俄羅斯現役軍人。
低調處理此事,可能與即將到來的俄羅斯大選有關。還有不到一個月,俄羅斯大選將開始投票。目前俄國內的輿論也開始日漸敏感。
另一方面,普京去年6月就曾對美俄開戰進行表態。當時,普京在接受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採訪時說,一旦美俄開戰,沒人能在這樣的衝突中倖存下去,因為導彈防禦系統無法為美國全境提供保護。
在普京看來,美俄關係能否改善完全取決於美國,「希望總是有的,除非他們鐵了心要把我們送進墳墓。」
但是,對於此次事件,普京顯然還需要一個表態或者行動。目前來看,俄羅斯官方媒體的態度引發了部分俄羅斯國內反對派的不滿。亞博盧黨總統候選人亞夫林斯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普京是俄羅斯總統,他必須為俄羅斯公民的生命承擔一定責任。普京不應繼續緘默,他有義務向國民公開。
普京已於2月6日正式登記為下一屆總統候選人,俄民調機構全俄輿論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總統候選人支持率排行榜顯示,位列榜首的現任總統普京支持率為69.9%。關鍵時刻的關鍵考驗,普京的支持者同樣需要他的態度和行動,這對選舉前的普京是一次微妙的考驗。
※邊境叫囂中國後,印度又拿這事當新年「見面禮」
※新任省領導從嚴治黨經驗,成了「中共的故事」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