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江連絲路(四)海內外子孫守護原鄉文化 滄江風采不減當年
原標題:滄江連絲路(四)海內外子孫守護原鄉文化 滄江風采不減當年
福建人下南洋,不僅打拚創業,也把祖籍地燦爛的文化播衍到海外。廈門海滄新垵村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和「文化之鄉」,從這裡走出去的邱氏族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枝散葉,閩南的建築、方言和歷史文化也隨著他們在海外代代相傳。今天的系列報道《滄江連絲路》,我們就帶您來看看海外的邱氏子孫守護家鄉文化的故事。
剛剛在新加坡辦完畫展,這個星期天,邱昌仁又帶著兒子來到馬來西亞喬治市古迹區寫生。林立的華人宗祠和廟宇,不僅是父子倆切磋畫藝的好題材,也是重溫祖輩下南洋歷史、傳承家鄉文化的生動課堂。
馬來西亞建築師 邱昌仁
VS 兒子 邱懷硯
你看這些街景
它其實就是祖先南來到檳城的時候
很多就是在樓下做生意
他們就住在上面
再來就是華人在的地方通常都有宗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喬治市的建築非常豐富
祖籍海滄新垵的第四代華人邱昌仁,已經在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社區里生活了五十多年,對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宗祠、每一家商鋪都如數家珍。
邱昌仁
馬來西亞建築師
我就是在這個老街長大的
就會勾起很多回憶
我在畫的時候
就可以看到屋子裡有什麼故事
所以畫起來就特別有感情
背起畫板,邱昌仁尋著先人的足跡,到東南亞各國採風,用畫筆描摹各地的華人聚落,記錄海外華人原生態的生活。車水路的觀音廟、恢弘的華人宗祠、金玉樓里的木偶劇團、華人的茶室和咖啡廳,都是他創作的素材。他先後創作了300餘幅作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展出,被大家稱作是「華人記憶採集者」。
邱昌仁
馬來西亞建築師
很多時候還是會看到一些老房子被拆
或者是修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說
想趁著原有的那些風貌還在的時候
盡量把它畫下來
邱昌仁說他今年有一個心愿,就是想回到祖籍地海滄新垵村,畫一畫家鄉的祖屋,給海外的華人看。
邱忠仁
廈門海滄邱氏後人
原來這箇舊物是潮州的師傅
來幫我們蓋大厝的時候雕刻的
同時蓋這個大厝前後
有考證的差不多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
在廈門海滄新垵,邱忠仁專門請來潮州的師傅,修復邱氏祖屋慶壽堂。這座始建於清末的紅磚古民居極具藝術價值。正廳的這座荔枝木天穹罩,百鳥朝鳳刻畫入微,如此完整精細的透雕作品在廈門僅此一件。
邱忠仁
廈門海滄邱氏後人
修理舊大厝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包括我要找一塊磚
找一塊石料
找一塊木頭
我可能要找很多地方
去找工匠師傅
所以保護大厝是一個很長遠的事情
邱忠仁為重現祖屋風采,在國內已奔波兩年半。在海外,也有一位著名的「古迹搶救者」邱思妮。她以喬治市議員的身份,不斷向政府強調古迹的價值,還發起成立檳城古迹保護基金會,保護的重點之一就是檳城古迹中心區的邱氏宗祠龍山堂。這座恢弘的建築群里,閩南建築的木架結構,五彩的剪黏灰塑,以及國寶級的水墨壁畫,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被稱為是世界上最能代表20世紀中國南方傳統藝術的建築。
梁含雪
廈門衛視駐東南亞記者
這些富麗堂皇的公司與會館
現在已經成為檳城獨特而且珍貴的
建築文化遺產
也向遊客們展示了
宗族在華人社區的重要意義
而對於移民海外的華人來說
這裡不僅僅是他們的歸屬感之所在
也是聯繫他們與故鄉的精神紐帶
邱思妮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議員
華人的文化傳統被認可並且被保護下來
這對我們當地的華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因為要了解自己的根 找到身份認同
邱思妮家世顯赫,祖上從海滄新垵遷徙到檳城,成為當地著名的承包商和大地主。邱思妮熱衷文史研究,從家族房產中辟出一間小洋樓作為工作室,和丈夫一起創辦了檳榔嶼出版社,從2005年至今,出版了以《檳榔嶼華人史圖錄》為代表的30餘部專著,涵蓋移民歷史、宗祠建築、姓氏源流等華人文化的方方面面。
用英語對照閩南話發音,邱思妮向我們展示著她學習鄉音的訣竅。最近,她們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新書,向和她一樣從小接受英文教育的華人,推廣閩南話,在檳城的華人社區掀起了一股方言熱。
邱思妮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議員
大部分的檳城人都會說福建話(閩南話)
而現在我們擔心的是
年輕一代不說福建話(閩南話)了
他們說英語
他們學華文 但卻不說方言了
人們說如果你不教你的孩子說福建話
有一天檳城就沒有人會說福建話了
這是我們不敢想像的
無論是有形的建築遺產,還是無形的方言文化,正是海內外邱氏族人的執著守護,讓海絲路上的滄江文化風采不減當年。
廈門衛視記者梁含雪、白昀艷、林一勇採訪報道
今晚21:30 廈門衛視
《兩岸新新聞》
看兩岸 觀天下
xmgd2015 | xmfm996 |
xmdstydds |
xmjtgb |
xmyygb909 | mnzs1012 |
xmstar2005 | fm94tbc |
(廈門衛視出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
※「一個人可頂幾個師!」!「紅色特工」熊向暉大揭秘!
※蔡英文攻國民黨票倉,選前選後「髮夾彎」 ,台勞工踩踏空心菜表抗議
TAG:廈門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