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年味兒為什麼越來越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讀

我們的年味兒為什麼越來越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讀

年味兒為什麼越來越淡?

「年味」沒有特別的定義,可能是熱氣騰騰年夜飯的滿足感,是你每年聽著大街小巷放著「恭喜發財」的歌曲耳朵都起了繭,是全家圍坐在一起的熱乎勁。

可你不得不承認的是,年味越來越淡了。

年夜飯從家庭的飯桌搬到了酒樓、飯店,走親訪友的傳統禮儀逐漸為簡訊等方式取代,「集福卡」的數字狂歡熱潮更是鋪天蓋地一般席捲全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槽過年變得沒意思了。

儀式感的

缺失

仔細一想,無論哪一天都可以是春節。這一天和別的日子沒什麼不同,它沒有25個小時,它也不會發生祥瑞,那麼我們如何區分春節和其他的時間呢?

古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用一種儀式把它深入人心了,這一天才變得和其他時間不一樣。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這一系列複雜的程序,讓人們在忙碌中感受到了特殊的氣氛,也就建立起了過年的特殊意義。

從某種程度上說,年味,就是通過各類儀式化行動獲得的主觀感受,而儀式感的缺少是年味變淡的直接原因。時代在發展,這些儀式或多或少會流逝。比如放肆的鞭炮,比如四處拜年。這很正常,但確實會損毀各類守舊的過年體驗。各人珍藏在記憶里的儀式化行動,在如今越來越難完全重現。

家庭概念

的縮小

物質改革帶來的「個體化」思想隨著市場化改革,漸漸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變得更加「西化」。

中國的家庭,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多關注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小家」。往年那種全家人的熱鬧場面對於不少人來說已不再那麼重要。

計劃生育政策更是摧毀了傳統的大家族結構。所以以往過年時大家庭的團聚, 而現在團聚的家庭越來越小。 聯繫人們的紐帶只剩下血緣親情。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和上一輩聚少離多,加上生活方式的差異,親情這點聯繫也變得越來越淡。

物質生活

的進步

在傳統社會裡,年節是農閑之時,基本上沒多少工作,有大把時光用來準備慶祝節日到來。生活水平的低下也,限制了平日的消費,最好的享受都留到過年。平常艱苦樸素,過年大魚大肉新衣服,人們對過年自然就多了一份期待。

現代社會基本擺脫了物質的桎梏。人們既不喜歡在寒冷的冬天玩耍,也不期待在脂山肉海里滿足口腹之慾,更不需要通過祭祀來獲得生活的希望。春節自然失去了靈魂,成了假期的代名詞。

歸根結底,年味變淡是當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下,精神生活跟不上物質生活的另一個縮影。中國年是每個中國人都無法推辭的節日,天大的事也得坐下來和家人吃頓團年飯。或許「年味」發展至今,更多的是親情的一種延續。我們越走越快,也的確需要一個節日來提醒我們,慢一點,停一停,看一看身邊的家人朋友。

-END-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音之益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音之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