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女之死和流感中年

少女之死和流感中年

(跟華文報紙《英中時報》合作的專欄,每週一篇讀報筆記,週五齣街)

這個冬天的流感來勢兇猛:在英國,一名少女死於流感後,整個免費醫療體系面臨的運行壓力成為輿論焦點;在中國,流感擊倒了一個中產之家,揭示了潛伏在社會深處的不安全感。

據《衛報》報道,18歲的工程系學生Melissa出現流感癥狀後,家人聽從NHS(國民健康服務系統)的警告:除非緊急情況,不要在聖誕期間去醫院急診,延誤了送治。一個月後,Melissa病情惡化,1月27日在醫院死亡。

死者的母親,53歲的Sharon告訴記者:「我們讀了所有有關感冒或流感後不來醫院的警告,我們只是聽從了警告。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

大多數普通人其實無法對病情做出專業判斷。NHS澄清說,他們永遠不會讓患者在需要急診的時候不去看急診,相反會提供比急診更多的治療建議。

悲劇的背後,是英國及NHS系統面臨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流感衝擊。《每日郵報》報道,NHS命令英國多家醫院取消了數千台手術,騰出了部分床位和醫護人員,以應對冬季流感危機。1月,NHS數千個門診預約取消,約55000台非緊急手術推遲到2月進行。

在中國,人們對兇殘流感的認識,主要源自2月10日流傳在微信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記錄了作者的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ICU,短短29天時間就亡故的悲傷經歷。

跟英國病例類似,老人經歷了開始的輕視和僥倖,等到病情惡化,已是無法挽回。

不同的是,作者岳父的救治,濃縮了中國特色的求醫過程,對於「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的豐富內涵做了詳盡展示。

首先是醫療資源的不平衡。床位緊張,需托關係。患者在29天里輾轉了5家醫院。

其次是醫患之間的緊張關係。醫療系統的透明度不夠,患者對醫院系統不信任:治療手段是否合理,是否過度醫療,以及可能的錯診誤診等。這是一種扭曲的醫患關係。

最後是天價的治療費用。老人送ICU搶救,人工肺開機費6萬,治療費每天2萬起。作者估算,所有的理財、股票、加上岳父母養老錢,最多能撐40天。甚至做好了賣房的準備。作者大概屬於工作不錯意氣風發的中產,饒是如此,一場大病就回到解放前。

假設這位患者在英國,會經歷什麼樣的治療過程?

英國有令其感到驕傲的免費醫療制度,成立於1948年的NHS是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全民免費醫療系統,今年正好迎來了70歲生日。

近年來,NHS在運作中也面臨資源緊張、就診排隊時間過長、醫生護士人手不足等問題,其中財政壓力是最直接的危機。

少女Melissa的死因是流感,也是NHS在突發壓力下,出現的危機信號。

2月3日,數千抗議者聚在唐寧街10號示威,呼籲政府給NHS投入更多資金。遊行隊伍中,有民眾高喊「增加醫護人員、增加病床、增加資金投入」。

美國總統也關注到了這一幕,只不過會錯了意。特朗普2月5日在推特上寫道:「民主黨人正在推動全民醫療,而成千上萬的人在英國遊行,因為他們的NHS系統正走向破產,根本沒在運作。」

特朗普的言論遭到了英國媒體的一致批評:英國人的確擔心NHS破產,但是出發點是讓它更好。英國首相和衛生大臣都對特朗普進行了反駁。皇家家庭醫生學院的主席斯托克蘭帕德說:「人們遊行是因為,他們珍視並希望保護我們傑出的醫療服務所賴以建立的原則,這項服務為每一個需要的人提供免費看護,而不管他們是否有支付能力。」

一項新政正在醞釀,居住在英國的非歐盟外國人要繳納的NHS年費:從現在的每年200鎊可能增加到400鎊——居住於此的人們,對其享受的公共服務體系做出資金貢獻,也是公平的事情。

有過在英國的求診經驗之後,對比中國的求醫經歷,會發覺英國的醫療服務更加透明和人性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感。

在中國,壓力更多地體現在患者一方。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講述的細節:從就診、用藥、開銷、求血、插管搶救、到昂貴的人工肺,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患者親歷親為,每個環節都是橫生的陡坡,而患者家屬每天只有5分鐘時間能和醫生交流病情。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也是深埋在社會的無力感的寫照。比起流感病毒的威脅,這種壓力更可怕。它潛伏在每個人的日常,伺機爆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猛 的精彩文章:

TAG:楊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