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迫流浪的民族:因印度一句話被殺40萬人,今死都不回印度

被迫流浪的民族:因印度一句話被殺40萬人,今死都不回印度

沒有人計算過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民族,尤其在印度,雖然有100多個民族卻實際只有「貴賤」兩種,跟那些還能留在家鄉生活的印度人對比,這個流浪到全球各地的民族,才真的是悲劇......

公元1000年時,印度還是以三個王朝為主的戰亂局面,當時的伽色尼王朝蘇丹連續17次入侵北印度未果,便採用宗教文化來側面同化。北印度為避免伊斯蘭文化侵襲,徵用低種姓士兵遠征中東,結果,這些士兵經過阿富汗、波斯(今伊朗)、土耳其等國進入歐洲後就不願再回到印度,從而衍生了如今最為特殊的流浪民族:羅姆族。

這個族名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歐洲人卻將其稱為吉普賽人,相信多數人都有些許印象。

在18-20世紀間,羅姆人經歷長期的被迫害和驅逐,當時在歐洲的羅姆人就一直聲稱「來自印度」,但印度政府卻選擇了拒絕承認。最終,亞美尼亞遺傳學家進行了多項羅姆人的DNA研究,用事實證明羅姆人/吉普賽人的DNA特性與印度達利特人吻合。2016年羅姆人國際會議期間,印度外交部長首次承認「羅姆人的後代都是印度人」,並建議30個生活有羅姆人的國家為其修建獨立社區,結果被羅姆人打臉:寧可在外流浪,死也不回印度。

如果說羅姆人「忘宗」的話,不如說被印度政府長期的漠視而感到心寒。早在二戰期間,德國軍隊抓捕大批羅姆人後曾詢問印度籍軍官,此人卻回答印度沒有這個人種,導致40萬羅姆人被當成猶太人瘋狂屠殺,當時近百萬羅姆人走到哪兒都會被驅逐。二戰結束後,部分羅姆人遷移至美洲生活,如今的美國就有100萬左右,巴西也有80萬人,因膚色白皙而很快融入當地社會,並拒絕承認來自印度。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2002年為止,歐洲約有380萬羅姆人,主要集中在法國、西班牙和巴爾幹半島國家。也正是這部分「好吃懶做」的羅姆人導致全球開始排斥,法國和西班牙的火車站以及機場一度被羅姆人「佔領」,各種小偷小摸和搶劫宰客事件頻發不斷。也正因為這些直接導致歐洲數百萬羅姆人被迫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往往在一個城市郊區剛剛紮下帳篷就被驅趕,周而復始......

2018年1月,世界銀行統計了歐洲各國居民對羅姆人/吉普賽人的印象,結果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結論」來形容統計結果:超過89%的歐洲人表示不歡迎他們,只有不足3%的人表示應該接受他們,以避免他們繼續在全球流浪。

實際上,用流浪來形容羅姆人並不過分,尤其是一些堅持自己族群生活的羅姆人,不僅仍然全家居住在一輛「吉普賽風格」的馬車上,連孩子們都被大人限制接受當地教育。法國2010-2017年就曾經有過3次大型驅逐行動,累計拆除了數萬個羅姆人的帳篷,卻依舊不能讓他們放下舊怨回到印度。

只有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和羅馬尼亞、亞美尼亞對羅姆人最為友好,主要原因是戰後重建時羅姆人做出了相當多的貢獻換來的好感,不僅被三個國家邀請成為本國人,還無償給他們修建了住房安排了工作。如今在這三國生活的羅姆人更成為旅遊業最閃亮的明信片,幾乎每個遊客都能看到羅姆人的舞蹈和音樂,馬其頓政府更直接表示:我們國家沒有印度羅姆人,有的是馬其頓羅姆人。

這就是全球最後一個流浪的民族,起源印度卻不被承認而分布全球的民族,換句話說,這種事情也只會在印度發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能吃的都不放過:人均收入28萬的島嶼,卻將生物吃成瀕危
老杜點名長灘島:再不注意就關閉,省得變成化糞池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