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薦書#致我的九零後同胞們:我們應該再讀一遍《論語》

薦書#致我的九零後同胞們:我們應該再讀一遍《論語》

年後閑來無事,我從書櫃的角落裡翻出學生時代的讀物——《論語》。

書頁上還留著中學時代,我帶著瞌睡寫下的潦草的筆記,還留著中二少女對孔子「矯情」言論(子曰:肉不方不食,席不正不坐)的戲謔吐槽。

面對這本被歲月浸黃了,卻依然平整如新的書,我除了對當年幼稚行為的忍俊不禁,更多的,是對如此好書被束之高閣的後悔不已。

十年過後再看,驚起一身冷汗。原來,很多道理,早在十年前我就能倒背如流。可這些道理全都被鎖入心底的一個保險柜里,只有監考老師親自用語文考卷才能打開。高考過後,便永久封印。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少年輕狂,不屑一顧地把燈塔埋入深海,然後懷著滿腔熱情和沒來由的自信,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磕得頭破血流也不後悔,好像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為什麼會重新拿起《論語》呢?那要從一個大洋彼岸的歪果仁說起。

那個歪果仁名叫查理·芒格,或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那巴菲特你總知道了吧。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也是巴菲特最看重的良師益友。我無意間接觸到一本記錄查理·芒格語錄的書(和《論語》異曲同工,都是粉絲為偶像寫的語錄集),這本書的中文版的序者評價查理·芒格這個人,說他雖然在美國,受美式教育長大,可是他的行為舉止,為人處世卻極符合孔子對君子的要求。而書中的內容也一再驗證序者的觀點,查理·芒格是一個有風度的君子,博學廣識,溫文爾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或許查理·芒格不曾讀過論語,但是他一定有著和孔子相似的信仰和思想。想到這一點,我不禁有些好笑:自己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原來路就在自己腳下。

為什麼我說,我們九零後應當再讀一次《論語》?掐指算算,最小的九零後也都成年了。不得不讀《論語》的高中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把這本「無用」之書束之高閣了吧。

但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你花一分鐘和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埋頭咬牙向前飛奔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偶爾放慢速度,看看我們前進的方向到底對不對?若是不對,我們這麼拼了命地向前跑,難道不會離我們期望的終點越來越遠嗎?

再說的明白一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查理·芒格這樣受人擁戴,粉絲成群的人生贏家,沒有人會不喜歡吧,沒有人會不想與之親近吧,沒有人會不想有資格站在他身旁吧?可君子只會和君子惺惺相惜,小人只能和小人蠅營狗苟。我們想要和他們比肩,不努力模仿,難道該緣木求魚嗎?

再者,《論語》中的道理簡單直白,或許就是太過簡單,所以往往被忽略。讀者往往只是記在腦子裡了,卻不走心。尤其是在高考壓力之下,大家讀《論語》或多或少都帶著功利心,只求一知半解,足夠應付考試就足矣。

因此,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論語》,可能和「那些年」一起,被歲月沖走了,只留下曖昧不明的痕迹。明明讀過,其中朗朗上口的段落明明還能回憶起,可是該糊塗時候依舊糊塗,該犯錯的時候依舊犯錯。或許是因為我們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人類大腦的進化趕不上時代的進化,腦中充塞了五光十色的信息和知識,那些被忽略了的重要的道理卻被拋諸腦後。

你若是不信,我陪你一起溫故七條《論語》中的片段,有些你恐怕已經不記得了,有些,你恐怕只把它們當作一句口號,記在腦子裡,卻從沒思考過這些話的深刻內涵。然後你可能會和我一樣恍然大悟,然後追悔不已:早一點看到,或許自己便不是如今這般焦躁狼狽的模樣了。

在你抱怨旁人,抱怨生活,抱怨老闆,抱怨周圍的一切的時候,你是否記得...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第一句是孔子誇讚顏回安貧樂道,不抱怨出生貧苦,仍能沉浸於學習中,並以此為樂。物質匱乏,精神富足。第二句是孔子說自己,年輕時候身份低賤,所以為了求生而學了非常多手藝。

不論是孔子,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他們都是貧苦出生,卻能在逆境中堅持學習和進步。你可能要說,那是聖人,若是尋常人也能如此,那他也不會被稱作聖人了。這套說辭很常見吧?這種想法恐怕你我都曾有過,並且,如果不仔細思考,我們很難發現這個說辭的漏洞。

但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顛倒因果關係的邏輯錯誤。什麼是顛倒因果關係呢?舉個栗子,「因為得肺癌的人大多吸煙,所以得肺癌是吸煙的主要原因「,這就是典型的顛倒因果關係。

究竟是「先決定不抱怨並且開始為改變現狀而努力,然後成為聖人」,還是「先成為聖人了,而後才開始不抱怨並且為改變現狀而努力」呢?「停止抱怨並且努力」和「成為聖人」這兩者,誰是因誰是果,聰明人應該都看明白了吧。

然後你就明白,方才的說辭只是畫地為牢,尋常人和聖人的區別並不在起點,而在於尋常人總能給自己找到「自己必須當個尋常人」的借口,並且一直「尋常地活著」,所以他們只能和聖人在終點遙想對望。

當你在背後嘲笑吐槽他人的時候,你是否記得....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對他人評頭論足,孔子說,子貢是已經很賢能了嗎?若是我,我可沒時間評論他人好壞,(我修養自身還來不及呢。)

從「吐槽大會」這類節目的火熱程度就可以看出,吐槽已經成為一股時代的潮流。為什麼呢?我原來也喜歡吐槽,喜歡評論別人的是非長短,雖不明就裡,卻能清晰地感到這麼做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直到我有機會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一切才豁然開朗。

我有一個朋友,她閑暇無事的時候尤其喜歡看「愛情保衛戰」這類節目,一邊看一邊議論不迭。而另一方面,她自己家裡卻有很多事情沒處理清楚,我在一旁看得很奇怪,她自己的事情都沒整明白,怎麼天天關心別人家的是是非非。多看了幾次,我就明白了。因為評論別人的時候,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動動嘴皮子就能用他人的不幸和過錯來滿足自己心裡的某些需求。而若是要她著手處理自己的家室,一團亂麻,吃力未必討好,索性避而不談。

這就是原因,評論家總比實幹家來得輕鬆,而且,評論家不容易犯錯,若是說得好,贏得他人共鳴,還能得到一點滿足虛榮心的讚許和附議。如此便宜的買賣,誰不愛做呢?

可是,吐槽過後,自己一無所獲,自己的問題依舊在哪裡,你看到不看到,它都不離不棄。

那麼,我們就不能評論他人了嗎?也不是,你還記得...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見到別人的好就學習,見到別人的不好就警惕自己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不吐槽,而是自省,這才是對別人缺點的正確做法。

而對於別人的優點呢?正確的做法是效仿和學習。但我們看到別人的好處時,本能的反應大多是妒忌,或者乾脆編個理由把它抹黑。比如,「他有錢還不是家裡給的,我最瞧不起這種啃老的」,還有,「她能到那個位置,肯定是睡上去的,一看就不正經」。所以富二代都是啃老,美女都是潛規則,沒人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優點,因為沒人想看,那會刺痛他們的玻璃心。

然而,他們的優點和你的缺點一樣,你看或不看,它們都在那裡,不離不棄。若你能掀開眼前的葉子,坦誠地看看泰山的全貌,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便是被人吐槽吐成一個哏的奇葩,他的身上必然也有值得你學習和借鑒的優點,再不濟,拿他做反面教材時刻警醒自己,這也比無意義的吐槽和自欺欺人來得有價值。

最後,我最想說的其實是...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這句話是孔子感嘆,世上沒有(鮮有)知道自己有過錯,而能過自我反省並且改正的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連小學生都滾瓜爛熟的道理,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尤其越是年長,越是在高位,認錯往往代表著「丟臉」,認錯而改錯更是「奇恥大辱」。不過,咱們九零後大多還在路上,還很少有人能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還不到犯錯就是「丟臉」的地步,所以這句話算是給自己打個預防針吧。

七句話說完了,如果一定要加第八句...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要是知道了一個道理,(他一定立刻踐行,)若是來不及踐行,他就很擔心會聽到新的道理。學無止境,長路漫漫,希望我們也能有子路這般想要知行合一的急切心理,當個實幹家,而非「滿腹經綸而過不好這一生」的理論派。

雞湯有兩種喝法:穿腸而過不留痕迹,那就是浪費時間的毒雞湯。細嚼慢咽,學以致用,那就是滋補身心的十全大補雞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些橋,只能自己造!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操作流的福音,血統純正的Roguelike遊戲《成為傳奇:地牢探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