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從 Android、3G 網路的普及,再到「重新定義手機」的 iPhone 推出,2009 年的手機市場呈現爆髮式的增長。

中科創達就是在此前一年成立的,這家積極為低調的整體解決方案開發商雖然在消費端知名度不高,但在智能移動終端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從高通、英特爾、英偉達、展訊、聯發科以及各大手機終端廠商,過去 10 年,中科創達都是這些巨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我們與晶元廠商關係特別緊密,所以 Android 加高通這樣的組合,能在智能手機上大規模發展。從 2008 年開始中科創達(每年)保持 50% 以上的增長,一直到 2015 年上市。」中科創達智能汽車事業群執行副總裁李維山告訴雷鋒網。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利用 Kanzi 3D 開發工具和引擎和 Kanzi Connect 多屏交互平台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中科創達展示的全球首款基於高通驍龍 820 平台 QNX Hypervisor 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

中科創達最早進入汽車領域,源於 2008 年的一個項目。當時中科創達為日本汽車供應商愛信開發了一款基於 Linux 操作系統的 MID 設備,後者搭載在沃爾沃、日產的量產車型上,獲得不錯的反響。

2013 年,中科創達開始全面進入汽車領域。用李維山的話說,以 Android 為主的操作系統技術外溢到其他智能設備,如智能電視、智能家居、智能手錶等,汽車也開始大規模應用。

「汽車市場是中科創達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我們將會為全球客戶提供車載娛樂信息和集群操作系統的解決方案。」中科創達的 CEO 耿增強曾表示,「豐富的應用、全面優化的操作系統,使得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軟體定義汽車」越來越成為趨勢。

舉例來說,中科創達 2016 年收購的 Rightware,最初專註於為手機和平板電腦構建圖形界面,而不是汽車。而到今天,Rightware 已經發展為專為汽車開發圖形用戶界面的公司。據 Rightware 的說法,它的 Kanzi 產品目前已經被全球 20 余個汽車品牌採用。

這種轉變本身就說明了今天的汽車行業的變化有多快:在移動設備市場增長放緩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汽車也視為聯網的關鍵「硬體」之一。

進入汽車領域 5 年來,除了本身投入研發外,中科創達還先後收購了三家汽車軟體相關的公司:Appsys(愛普新思)、Rightware 和 MM Solutions,大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軟體技術。

據雷鋒網了解,中科創達與全球主流的 Tier1、車廠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產品和方案已經應用在千萬輛級別的汽車上。同時它還與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如百度、騰訊、QNX、高通、TI 等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在國內,已知的如一度熱銷的互聯網汽車榮威 RX5、蔚來首款量產車 ES8 都應用了中科創達提供的軟體模塊。

到 2018 年,李維山所在的汽車事業部將擴大到 700 人規模。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在中科創達看來,智能汽車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系統啟動速度、自動化測試、多窗口技術、手機互聯技術、操作系統性能和穩定性優化以及 CAN 協議棧和應用等。

「我們的定位是智能汽車軟體技術和方案提供商,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的附能者:為 Tier1 提供一個靈活、穩定、優化的平台框架以及相關技術和工具,幫助 Tier1 和 OEM 在早期開發和驗證應用以及 UI/UE,提升多方協同開發的效率。」李維山表示。

隨著 AI 的火熱,人工智慧技術也將逐步引入汽車,這對汽車行業原先的產品、團隊、體系無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中科創達也順勢成立了 AI 事業部,專門開發與 AI 相關的產品,如智能視覺、機器視覺和語音,用於感知道路狀況、車輛識別、車內行為監控等等。

「這是原先傳統行業不具備的能力和技能,我們可以幫助整個產業鏈實現快速變革。」李維山說。

以下為雷鋒網與中科創達智能汽車事業群執行副總裁李維山的對話內容(有刪減):

汽車行業也會出現 WinTel、ARM+Android 的組合

雷鋒網:基於手機行業背景,中科創達進入智能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李維山:智能手機集成了很多操作系統技術,隨著智能設備的快速發展,這些技術快速地向汽車等領域擴散。智能汽車作為最大的智能硬體設備,也吸收和借鑒了很多智能手機技術,比如 Android 操作系統、FOTA、實時導航等,這些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汽車上。

另一方面,智能汽車是一個萬億級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給這個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和變革,整個產業鏈和生態系統都在進行重構,需要更多的智能技術,尤其是軟體,「軟體定義汽車」越來越成為趨勢。

我們在智能操作系統、針對複雜 SoC 的軟體優化、嵌入式 AI、機器視覺和雲端平台等有許多積累,而且與智能汽車生態相關的合作夥伴有緊密的合作。所以我們進入智能汽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雷鋒網:你們在汽車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是怎樣的?

李維山:我們的定位是「智能汽車軟體技術和方案提供商,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的賦能者」。

我們方案的出發點是為 Tier1 提供一個靈活、穩定、優化的平台框架,以及提供相關的技術和工具。Tier1 能利用這個平台專註於開發自己核心的差異化功能,降低開發成本、風險和開發時間,提升質量和用戶體驗。同時,這個平台也很容易幫助 Tier1 和 OEM 在早期開發和驗證應用以及 UI/UE,提升多方協同開發的效率。

雷鋒網:現在都說「軟體定義汽車」,硬體本身如何幫助你們優化軟體和演算法?硬體和演算法哪個重要?是否有主次之分?

李維山:這類似於 WinTel 或是 ARM+Android 的組合。軟體、硬體相互迭代,硬體能夠固化某些演算法之後,這樣更複雜演算法又可以進行擴展,新的演算法又可以進行固化,硬體化得到加速。這兩者是相輔相成、迭代的過程。

雷鋒網:能否介紹你們與國內外客戶案例,一般會為給他們提供哪些技術和產品?

李維山:我們已經和全球數十家車廠和 Tier1 建立合作關係。比如 Kanzi 軟體,已經被全球超過 35 家車廠,包括奧迪、沃爾沃、捷豹、陸虎在內的廠商採用。駕駛艙方案和技術則被包括電裝(DENSO)、哈曼(Harman),航盛等 Tier1 使用。

他們可能會採購單獨的產品,如 Kanzi 、FOTA、自動化測試工具,手機互聯等,也可能採購全部或者部分軟體平台解決方案,如中控導航的解決方案、數字儀錶解決方案、集成駕駛艙解決方案或是我們的技術諮詢和開發服務,尤其是操作系統以及 SoC 相關的 BSP,FW 開發定製和優化等等。

併購整合:協同效應是關鍵

雷鋒網:中科創達過去收購幾家與汽車相關的公司,比如 Appsys、Rightware 以及 MM Solutions,目前做了哪些整合?

李維山:目前 Appsys 和 Rightware 已經完成市場、產品、技術和團隊的整合,協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MM Solutions 整合也已經開始。

我們考慮的併購主要關注的是能否與我們的能力形成協同,因為我們開發的操作系統,天生具有平台屬性,所以我們併購進來的公司都是與核心技術和核心 IP 相關。

在我們的智能座艙方案里,就集成了 Appsy 的音頻、汽車匯流排技術、收音機技術、有互聯技術、UI 技術、伺服器等。MMS 主要包括機器視覺技術、環視等等。

雷鋒網:除了過去三家公司外,你們在 AI 方面有做過哪些投資或布局?

李維山:AI 的發展,取決於算力、演算法、數據和演算法框架等因素。這裡承接的基礎是晶元技術。在 AI 方面,我們的 AI 引擎一直與晶元廠商共同開發。

我們現在成立的 AI 事業部,專門開發 AI 相關的產品技術。我們與 ARM、高通在 AI 方面都有合作。AI 主要積累是智能視覺、機器視覺和語音。

AI 一直在發展,包括演算法框架、硬體加速、流派不同,比如 AI 加速、AI 機器視覺有 GPU、DSP,現在又出了獨立的加速器。我們緊跟下一代晶元技術、對框架進行優化和演算法集成。

雷鋒網:英偉達、英特爾和高通這樣的晶元巨頭在汽車行業都很活躍。業內有一個趨勢是將自動駕駛與人機交互的硬體平台整合在一起。你們怎麼看?

李維山:自動駕駛和智能的人機交互對 SoC 的 CPU、GPU、AI 引擎等的性能提出越來高的要求,所以相同的平台會適用於自動駕駛和人機交互系統。

如果是涉及到高度或者完全自動駕駛,這個系統必須是獨立和帶冗餘備份的。

只帶提醒功能的輔助駕駛、帶控制的低速輔助駕駛系統和人機交互能夠整合起來,提供更好的集成和用戶體驗。這裡需要在滿足豐富應用的同時確保關鍵功能的安全性,比如利用 Hypervisor 進行系統隔離。

雷鋒網:在操作系統上,Android、AliOS 、QNX、Linux 各有什麼不同之處?

李維山:AliOS 、Android 都是基於 Linux。Linux 也有自己的軟體框架。這三個系統基本用在中控導航,實時性相對較差。

Linux 的好處在於有很多開源軟體可以利用,以此作為基礎去構建自己的核心資產。Android 是一個開放的生態,專為手機定製,現在也逐漸延伸到汽車上,比如 Android Auto。由於 Android 整個生態系統非常完善,現在 Android 在全球的接受度也越來越廣泛。

AliOS 是端到端的打通,它對汽車進行很多優化。QNX 相對單獨、安全、實時、穩定的操作系統。一般用在儀錶、控制、ADAS 等這樣一些需要實時性、穩定性、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領域。

當然上述也面臨生態系統的問題,要不要有一個開放生態?是否有一個足夠的力量去運營這樣一個生態?如果自己沒有強有力的生態,你就不太可能自己做操作系統。

下一代智能駕駛座艙的核心是什麼?

雷鋒網:目前中科創達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智能駕駛座艙方面的業務有哪些進展?

李維山:我們在 2013 年開始大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軟體技術,除了大力投入研發之外,還相關進行資源整合。比如相繼收購了汽車音響設計公司 Appsys,芬蘭的 UI/UE 產品公司 Rightware,保加利亞智能視覺公司 MM Solutions。核心團隊分布在中國,日本,歐洲,美國和韓國。

到現在已經形成基於多操作系統(如 Android,Lixus,QNX,T-KERNEL)、多平台(如高通,TI,NXP,瑞薩,英特爾等)面向智能駕駛艙的中控導航,數字儀錶,高級輔助駕駛等軟體平台解決方案。

我們核心的產品和技術包括 UI/UE 工具 KANZI、互聯方案 Kanzi CONNECT、FOTA、自動化測試、嵌入式人工智慧引擎和機器視覺等。

經過 4 年的發展,我們與全球主流的 Tier1、車廠建立廣泛的業務聯繫,產品和方案應用於千萬台級別的汽車上。我們也和整個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如百度、騰訊、QNX、高通、TI 等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

雷鋒網:AI 也很熱,自動駕駛汽車也是 AI 一部分。在你看來,AI 和智能駕駛座艙的聯繫是怎樣的?

李維山:智能汽車是一個大型的 AI 設備,而智能駕駛座艙是嵌入式 AI 和邊沿計算的主要承接者,需要對環境感知、車輛狀態感知、駕駛員狀態感知以及雲端演算法和數據配合,做出合理的決策和建議。

雷鋒網:在你看來,未來或者下一代智能駕駛座艙核心技術是什麼?

李維山:首先要滿足開放性、安全性的要求,保證整體安全;其次是車聯網的低延遲;第三是 UI/UEUI/UE 工具化。

下一代智能座艙涉及到人機共享、智能駕駛、多遠信息融合,這樣系統複雜度就會非常高,整個系統的架構要滿足大數據的吞吐量以及 AI 的演算法。

雷鋒網:在智能駕駛、在智能駕駛座艙這個行業、這個領域裡還有哪些挑戰和機會?

李維山:軟體硬體算力演算法迭代會一直在持續存在。在快速變革期,軟體、硬體的迭代在不斷變化,這裡會存在一些路線(不同架構)的不確定性。這個變革都是有一個新技術創新出現了,它就會有一個變革周期。

變革就是機遇,尤其對我們來講,開發智能操作系統、AI 平台相關的產品,這是原先傳統行業不具備的能力和技能,我們可以幫助整個產業鏈實現快速變革。

雷鋒網推薦閱讀:

專註智能手機、智能硬體、智能汽車三個方向,中科創達發力嵌入式人工智慧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探索,雷鋒網新智駕年度推薦,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 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了解更多信息。

專訪中科創達:智能駕駛行業也會出現ARM+Android的組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案例 | 夏普醫療和美國頂級醫學中心 UPMC ,已經將 AI 應用到哪些醫學場景?
華爾街寵兒Go Pro:宣布裁員300人,並正式退出航拍市場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