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中國3》開始熱播,從這本《雅舍談吃》看文人的美食觀

《舌尖上的中國3》開始熱播,從這本《雅舍談吃》看文人的美食觀

《舌尖上的中國3》開始熱播,從這本《雅舍談吃》看文人的美食觀

我們這幾天莫名的興奮,是因為一部紀錄片要上演了,這可能是我們唯一對紀錄片這種形式的喜愛節目,這就是《舌尖上的中國3》。

美食,加上精良的拍攝,終於成就了這部紀錄片的輝煌,而我們在被震撼的同時,也開始關注食譜。

真正說起食譜,現在書店裡琳琅滿目,太豐富了,但以前可不是這樣,記得當年看的第一本菜譜,是天津出版社出版的《大眾菜譜》。那是出版業剛剛涉足生活類圖書的階段,每本書都出得認真而笨拙,那本書也是如此,專門邀請了津門廚師的寫作班底,認真地寫了本當時普通人家完全不能執行的菜譜。就拿八珍豆腐來說,光是配料所需要的火腿、玉蘭片、金鉤、水發海參等在我成長的小城市就聞所未聞,所以那本菜譜基本成了陳設品—甚至連勾起食慾都不能,因為食慾的引發,還是需要被勾引者有過類似的味覺。

作者是當時的一批烹飪精英,現在看來都是大師,比如胡廉泉、楊鏡吾。光是開篇的回鍋肉就與眾不同,配料需要甜醬、青蒜苗,外加紅白醬油,是晉陞三級廚師的入門菜肴。千萬別以為是個川菜廚師就會做回鍋肉,按照這本書的經典標準,多數廚師不合格。

前段時間,網上某篇很紅的文章提到麻婆豆腐應該用豬肉還是牛肉的話題,下面的爭論打成一團。其實這本師傅傳承的菜譜寫得非常曉暢明白:鮮牛肉剁成末,郫縣豆瓣剁成渣,炒至鍋內紅油出現的時候再加牛肉末,二者同炒出鮮味兒時,摻湯燒開,下豆腐,應該是直接記錄的大師傅語言,一點不僵死,實在是活色生香。川菜體系那時候還不貢奉麻辣,菜味厚重,但是講究調和鼎鼐,注意君臣佐使,整個宴席的搭配有辣有鮮有甜有酸,絕對不會讓麻辣獨自唱主角,這就比現在多數川菜書籍高明。

文人談吃,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性格。早些時代還流行一本書,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不過問題也明顯,重點不在品吃而是憶吃,而且沒有食家作風,基本不會親自動手。他的憶吃也是道聽途說。看他寫麵條:「用一隻蹄膀煮半鍋湯,然後把銀絲面放在那小半鍋湯里煨,煨半天后面干湯盡再吃。」完全覺得不靠譜——他甚至都不會煮麵,麵條又不是鐵絲,半天后早已經魂飛魄散,哪裡還有原形?還有一個吃包子的故事,說是有人拿熱包子舉在手中,結果一直燙到胸口。後來才知道這是從一個相聲里聽來的。

可是,憶吃也有憶的好處,比如在老先生印象中被美化了的羊頭肉。在台灣肯定吃不到北京那種廉價的貧民食物,所以老先生把那種食物說到了極致,說是切得像紙片一樣薄,上面撒花椒鹽吃。後來在北京吃到,哪裡有這麼好吃?還是回憶的溫度夠了。

反倒是一些不以談吃為主的書,裡面偶爾有吃痕閃現,卻是好看。看老中醫陳存仁寫的葷食介紹,非常津津有味。裡面寫汪精衛這個美男子為了養顏,每頓吃一碗魚肚,因大多是膠質,吃完了一定要散步,否則很難受。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據說也饞。看他們倒台後大小漢奸寫的交代材料,說陳去杭州等地視察清鄉工作,一定要去若干老飯店吃特色菜。那時候老飯店一般都隱藏在街巷中,又臟又破,而且她不考慮保安工作難做,非要去現場吃,嫌外賣沒有當場食清鮮,否則就不給接待者好臉色。

結果大家不得不冒著被暗殺的危險,陪同她去各個小巷的老飯店吃魚蝦之屬,包括那時候瀕臨倒閉的樓外樓——吃的也就是些醋魚、蝦爆鱔之類,據說那時候店面臟到了地面全是一層魚骨頭的地步。陳女士鎮定自若、面無表情地吃完走人,接待的小漢奸才鬆了一口氣。

吃的書要好看幾乎很難,可是文學大家都喜歡在自己的書裡帶幾筆吃的。我們不提曹雪芹複雜的螃蟹宴和松瓤鵝油卷,光是《金瓶梅》里最會烹飪的家人宋惠蓮用一根柴火就能燒得稀爛的豬頭,就很誘惑人,更不用說饞得清客相公們總來蹭飯的「糟鰣魚」「腌螃蟹」了。不過作者醉翁之意在於通過食物寫人,不是單純的寫食主義。

其實,在文人這個圈子裡,若說不喜歡美食的,幾乎沒有,文人不但稀罕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故弄玄虛,加以誇張的寫出來,明目張胆的欺騙我們。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3》一樣,我們知道是經過加工和誇張,可,我們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日本為何窮人多》 原田泰的這本書是在拉亞洲國家的仇恨嗎?
《龍鬚溝》緊緊跟隨時代的老舍,為何效仿了屈原?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