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淺讀莊子·人間世二:養虎者與養馬者

淺讀莊子·人間世二:養虎者與養馬者

養虎的人,在餵養虎時,不給他活的食物讓他吃,怕老虎養成捕獵貨物的性情;也不給虎完整的食物給它,必然切成碎肉,怕它養成撕開食物的性情。結果,老虎對自己的伺養者很順從。而養馬的人,經常自己收拾馬的大小便,不時給馬拍打蒼蠅,還用轡頭勒住馬匹,結果,馬對它的飼養很生氣。為什麼?

養虎的人,在餵養虎時,不給他活的食物讓他吃,怕老虎養成捕獵貨物的性情;也不給虎完整的食物給它,必然切成碎肉,怕它養成撕開食物的性情。結果,老虎對自己的伺養者很順從。而養馬的人,經常自己收拾馬的大小便,不時給馬拍打蒼蠅,還用轡頭勒住馬匹,結果,馬對它的飼養很生氣。為什麼?

在《人間世》第二部分,莊子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人們眼中溫順的馬匹和勇猛的老虎,對它們的伺養者卻有著不同的情感。如果放在平等的位置,馬匹和老虎都不是被人類制服,而是在自然間,顯然,對它的主人充滿憤怒的馬匹比老虎更有威脅,人不是死在老虎手裡,而是馬的蹄下,為什麼虎出現這樣的結果?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

在解答這兩個問題前,先來看《人間世》中另一個故事,葉公將要出使齊國,自從接受了命令就「朝受命而夕飲冰」,忐忑不安,他覺得自己這次出使齊國,無論事情成與不成,都會受到懲罰:如果自己到齊國之後,一心成事,必然違背齊國做事的規則,受到齊國的懲罰;如果自己按照齊國的規則,又怕負了自己國君的所託,以至於自己內心煎熬。於是他就去問孔子,該如何做。

孔子告訴他,事親,命也;事君,義也。事親不擇地,事君不擇時。這是人世間兩大戒律,勸他不必過於憂慮,並告訴他,這件事確實難辦,如果傳達的都是喜訊,那麼兩位君主都歡心,這事就容易了;如果傳達的是不好的事情,那麼,必然會讓兩邊的君主都不開心,事情殃及你也是可能的。傳達信息是最不容易的,再傳信息的過程中,容易過度誇大信息,以至於傳達的信息被誤解。所以,孔子建議,如實傳達信息,至於事情成與不成不必勉強,「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進到自己的職責,一切都盡人事兒安天命吧。

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

如果說孔子是告訴葉公不要懼怕,那麼,蘧伯玉對顏闔的話,則給出了更為具體的答案。

顏闔將要做衛靈公兒子的太子傅,但是卻遇到了一個生性苛刻的人,顏闔認為如果不去干預這個人,那麼,天下就要遭殃;如果去干預這個人,那麼,自己可能會遭殃,於是問蘧伯玉該如何辦。

蘧伯玉告訴他:如果你一味勸諫教育那個人,你就會遭殃,那是肯定的,你應該這樣做:表面上與那個人親近,同時內心也要與那個人親近,以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與他結交;同時要謹防,不要與他同流合污,也不要顯露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然後在結交的過程中,悄悄引導他走上正途。如果僅僅是義正言辭地去教導,他會認為你在向他顯擺你的德行,他自然會傷害你。就如同一個自認為自己臂膀很發達的螳螂,用手臂去擋車一樣,當然會毀滅。

接著,蘧伯玉講了我們開篇講的那兩個故事,養虎者和養馬者。

養虎的人,熟知虎的性情,知道虎喜歡吃肉,就喂它肉,但是以恰當的方式餵養,不給它吃活物和整物,不然虎起殺戮之心;而養馬的那個人,雖然對馬屁很好,幫他處理大小便,幫他拍蒼蠅;但是,這些出其不意的拍打和馬匹在奔跑時總是勒住轡頭,讓馬匹的憤恨慢慢積累,最終養成了禍患,當然難免殺身之禍。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很多人讀完這一篇,可能會想,這是莊子的思想嗎?怎麼不像莊子洒脫飄逸磅礴的那些東西?在筆者看來,這恰恰是莊子的另一面:入世。如果僅僅是看到那個憤世嫉俗,仙隱類的莊子,是對莊子的偏見,只是莊子的入世,更溫和。而溫和,則是大道。

養虎的人,熟知虎的性情,知道虎喜歡吃肉,就喂它肉,但是以恰當的方式餵養,不給它吃活物和整物,不然虎起殺戮之心;而養馬的那個人,雖然對馬屁很好,幫他處理大小便,幫他拍蒼蠅;但是,這些出其不意的拍打和馬匹在奔跑時總是勒住轡頭,讓馬匹的憤恨慢慢積累,最終養成了禍患,當然難免殺身之禍。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笑笑生 的精彩文章:

淺讀莊子·齊物論:莊周曉夢迷蝴蝶
淺讀莊子·人間世之一:進退維谷,顏回的苦惱

TAG:江南笑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