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聯手巴菲特、摩根大通,技術巨頭如何繼續衝擊美國醫療?

亞馬遜聯手巴菲特、摩根大通,技術巨頭如何繼續衝擊美國醫療?

亞馬遜會像顛覆有形書本市場以及零售行業一樣,再度重塑醫療健康行業嗎?

眾所周知,美國醫療行業占其GDP接近20%,醫療費用高昂,其人均每年醫療支出高達9400美金左右,遠遠超出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包括歐洲(4135美金),日本(3703美金)[注:中國為420美金]。美國的醫療行業也存在許多壁壘,一般企業很難進入。隨著醫療費用不斷走高,威脅到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降低費用,提高醫療質量就成了美國政府、醫學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美國各大技術巨頭紛紛不斷嘗試挑戰醫療界,欲藉助各自技術優勢來撬開市場,提供價值。

最近美國在線零售業巨頭亞馬遜(Amazon)再度發布消息,將進軍美國醫療行業的醫療設備供給市場。

人們不禁發問,亞馬遜會像顛覆有形書本市場以及零售行業一樣,再度重塑醫療健康行業嗎?讓我們從分析本次亞馬遜的大動作開始,進一步觀察美國科技巨頭對醫療行業的攻勢。

2018年1月: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公布聯手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及傑米戴蒙的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成立一家聯合風險企業(截至發稿日,該企業待命名)用以降低三家公司美國僱員們的醫療保健成本(註:根據公共數據,三家公司全球一共僱員117萬7千餘人,外界估計其年度醫療消費為150億美元)。簡而言之,新企業旨在為僱員提供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全新健康保險。外界一直認為,如果行之有效,那麼他們將會延展這一健康保險選項給其他公司。而讓這發生的關鍵,則是仰仗同為科技巨頭和供應鏈優化大師的亞馬遜。

(從左至右:戴蒙,貝索斯,巴菲特)

首先簡要介紹下美國醫療系統大局。在世界發達國家中,美國醫保系統可以說是與眾不同,原因在於其有眾多保險機構,資金來源複雜,並非是個「全民醫保」的系統,而由聯邦政府,州政府,私人商業保險共同承擔所有醫療消費。這其中其高昂的醫療服務價格被最為詬病。這裡姑且闡述背後主要原因之三:一是新科技和處方藥物的研發成本之高被轉移嫁接,二是有過多需要反覆治療的慢性疾病病患佔用了大量醫療資源,三是其紛繁複雜的保險細則和收費過程衍生出的行政管理費用。

那麼以亞馬遜為首的三位首席執政官將如何帶來新的改變和衝擊?本次合作的細節並未對外界過多透露,但根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直接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製藥商談判新的價格

在美國,由於處方葯和手術治療價格信息的高度不透明,很多人可能會在擁有僱主醫保並按月繳納保費的前提下看完醫生後陸續收到來自醫生,化驗公司,醫院以及藥房雪片般的賬單,讓人直呼「身為中產卻看不起病」。製藥商作為處方藥物的價格制定者,其實與僱主和和保險公司們有談判過後的回扣和折扣,消費者不會清楚他們賬單上500美元的藥物,背後的實際支付價格可能只有50美元。而這三家來自不同行業並且以前從未直接涉及過醫療行業的巨頭聯合即將帶來的是:亞馬遜的前沿信息科技,摩根大通的精專財務管理,以及伯克希爾在保險行業的資深和權威經驗。此外,三家企業聯合起來的美國僱員巨大基數也將給他們對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了極大的談判資本。

2.利用科技減輕消費者預約醫生諮詢的負擔,並讓他們更好獲得關於醫生、手術和處方葯的價格和質量信息之後再做決定

很多人可能會驚訝發現,美國醫院,醫生辦公室,保險公司們在今天依然每天使用類似於傳真機這樣的過時技術。熟悉亞馬遜網站上一鍵購買功能的我們,當將來發現亞馬遜讓醫生,醫院和實驗室們一鍵就能群組化生成賬單時一定不會驚訝。同時,亞馬遜大可利用它現在獨佔鰲頭的雲技術來存儲所有顧客的醫療記錄,方便提取的同時也能節約成本。

然而最近是否只有亞馬遜對醫療有大動作?其實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Facebook、微軟都在醫療界摩拳擦掌,搶佔地盤。人們對這些公司的認知目前還主要停留在可穿戴設備,比如蘋果手錶,記錄穿戴者基本健康信息如心率、步數等等來檢測個人健康的範疇,然而隨著2018年的到來,科技巨頭們將進一步深入醫療行業,而並非只做個人穿戴設備類似的外圍業務。舉個例子,蘋果在1月24日宣布下次iOS升級即將帶來一個新的重量級功能」Health records」(嵌入在現有的蘋果自帶的健康app中),允許iPhone持有者把自己在醫院和診所看病的病歷和iPhone自己搜集的用戶健康資料統一放入手機管理。此舉將大大方便日後病人對自己健康信息的了解和控制,對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以及及時就醫產生積極影響。由於蘋果在各個科技巨頭中掌握著硬體優勢,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台iPhone,本次的隨身電子病歷的技術突破將產生極大的規模效應,可能被大量用戶採用。此功能也將進一步提高iPhone的價值。日後在iPhone中病人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自身健康信息,並且進一步參加各種臨床試驗,加快醫學研究的進展。

(圖片來自deepmind.com以及wareable.com)

除了蘋果,其他巨頭也不甘示弱,Alphabet旗下的DeepMind Health(總部在倫敦的人工智慧公司)正在聚焦於用AI(人工智慧)技術預測病人入院後的死亡率,並且致力於延長人類壽命的研究。Facebook正在致力於精神疾病領域的控制,比如Facebook具備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從用戶的上網行為中預測他們是否有潛在的抑鬱、自殺傾向,從而預防自殺。比如分析用戶的Instagram的發表的照片的配色,Facebook的人工智慧就可以識別用戶是否具有抑鬱傾向。同樣,Facebook也在利用自身的社交網路優勢來進軍臨床試驗以及建設病人社區,在網上識別和聚集患有同樣疾病的病人,通過給這些人提供網路社區以更好地分享對抗疾病的經驗並且進行臨床試驗。

總結這些現象背後,我們可以發現,以前科技巨頭主要在臨床醫療的相對外圍區域,比如製造可穿戴設備,研發分析後台健康數據,開發傳統電子病歷系統等方面提供服務。業務模式也主要集中在和現有的醫院/政府合作,或者內部創業/收購創業公司等方面。然而最新趨勢告訴我們,現在科技巨頭們正在有意識地深入醫療業務,嘗試直接對個人用戶提供直接醫療或相關服務來創新、優化地滿足用戶的健康需求。這得利於不斷成熟的大數據技術以及硬體的不斷升級,加上美國對醫療控費的強大需求。因此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必然會見到更多更革命性的醫療技術和服務創新。隨著國內BAT等企業對醫療行業的不斷增長的興趣,他們也許也能從亞馬遜等巨頭的新動作中學到新的理念和技術,來進一步推動國內醫療服務的創新。雖然美國的醫療生態環境與中國有著極大不同,但他們的案例對國內企業和創新者仍具有參考、啟示價值。

作者簡介:

陳梁,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麻省總醫院(MGH)外科研究Fellow,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醫療政策和管理)碩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在多倫多大學醫學院、休斯頓貝勒醫學院、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耶魯大學醫學院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接受臨床培訓。

吳楨羽,美國波士頓Sapient諮詢公司資深商業分析師。

參考文獻:

1.http://money.cnn.com/2018/02/01/news/economy/amazon-health-care/index.html

2.http://dpeaflcio.org/programs-publications/issue-fact-sheets/the-u-s-health-care-system-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

3.http://money.cnn.com/2018/01/30/news/companies/bezos-buffett-dimon-health-care-advice/index.html?iid=E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 的精彩文章:

公立醫院經營不善怎麼辦?引進社會資本啊!
鈣和維生素D不能補了?章振林教授給你答案

TAG:醫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