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初唐四傑之一,因病痛沉迷於追逐仙丹,最後投河自盡!

他是初唐四傑之一,因病痛沉迷於追逐仙丹,最後投河自盡!

唐代奉道教為國教,很流行一些煉丹服餌之術,修仙辟穀之方。從皇帝到庶民,個個熱衷於追逐煉丹修仙,簡直到了舉國若狂的地步。

為何如此瘋狂?

其實,唐代尊道教為正統,是因為道教始祖李耳恰好與李唐同姓,可以毫不費力地拉來認作祖先,抬高身價。但是萬萬沒想到,愚民愚得久了,李唐皇室自己也陷入了對道教秘術的瘋狂迷戀之中,於是乎「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唐朝帝王接二連三地死於金丹中毒,就連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沒逃脫這般愚昧的死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時候,但凡是有頭有臉的家族,若是不供養幾位道士,出門隨身不帶幾顆金丹,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金丹既然如此珍貴,自然有騙子開始在這行打主意了。於是,一些假冒偽劣的金丹配合騙子們的「精湛」演技,賣給了一些苦苦追求金丹的「有緣人」。

有一天,長安近旁的終南山上,因病而辭官隱居的文壇名士盧照鄰偶然遭遇了一名仙風道骨的方士,偶然從這位方士手上求得了一劑道教至寶:玄明膏。這位方士說到:道教講究機緣,這是一粒真正的靈丹,只會在深山處被心誠的有緣人「偶然」遇到……

這個在武俠小說里的濫俗橋段,今天遊客們最常遇到的經典騙局,就這樣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的一隅真實發生著。

盧照鄰並非愚夫愚婦,而是初唐四傑之一,是文化精英當中的耀目一員。他以詩人的真誠,真誠地迷信著金丹的靈驗效果。這也有病急亂投醫的因素:他自己偏有疾病纏身,一切藥石又偏偏均告無效,那就煎一劑玄明膏,期待它脫胎換骨、易筋洗髓的奇效吧!

也許盧照鄰與道術終歸缺少了一份機緣。就在煎服玄明膏的時候,忽然傳來父親去世的消息。盧照鄰號啕大哭,哭到嘔吐,連丹藥也嘔出了大半。自此以後,痼疾非但不見好轉,反而增添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毛病,漸至手足痙攣,再也無法自如行走了。

俗話說「久病成醫」,盧照鄰病得越久,對醫術便越是沉潛。雖然家境早已被自己的病體拖垮,但憑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赫赫文名,常常有一些達官顯貴派人供給衣食與藥物,他的基本生計倒也勉強無憂。

其實,早在許多年之前的一次機緣巧合里,盧照鄰幸運地結識了名醫孫思邈,並且更加幸運地拜在後者門下為徒。陰陽如何相濟,五行如何相生相剋,如何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凡此神奧的醫理,佶屈的口訣,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背得純熟,悟性也自認為不差,但病也只是依舊病著,痛也只是依舊痛著,除了自己的醫學造詣提升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境界之外,什麼都不曾改變。

或許買田置地、改換新居可以舒緩一下心情。於是盧照鄰離開終南山,在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花大把的時間,在新居裝修的各種事項上自得其樂。

新居就在潁水之濱,盧照鄰悉心指導僕人,環繞宅第開鑿溝渠,將潁水引到自己的枕邊窗外。但這又如何呢,終歸還是病苦,還是諸事不順,還是不開心。盧照鄰又為自己挖了一處墓穴,如一位行為藝術家一般常常偃卧其中,在幽暗的光影與冷冰冰的泥土氣息里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終於在花甲之年,不堪重負的盧照鄰做出了一個決絕的選擇:與親人道別,投潁水自盡,親自為病痛纏身的自己施行了一次並不安樂的安樂死。

回顧盧照鄰的一生,實在是充滿負能量的一生。多病的身體使他一輩子情緒低落,職業生涯的不順遂更加讓他憤憤不平。他總是有撫不平的抱怨,說不盡的牢騷。

所以他的詩歌里每每滿溢憂鬱的色調,即便是那些本該以開闊、激揚為主旋律的邊塞題材。譬如那首《關山月》:

塞垣通碣石,虜障抵祁連。

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

寄言閨中婦,時看鴻雁天。

這首詩擬邊防軍士的口吻:邊境形勢嚴峻,大戰已是一觸即發,而這時候我越發思念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思念起守在家鄉等我歸來的妻子。此刻明月孤懸中天,妻子一定也在遙望這輪明月,並在月光中同樣思念著我吧?夜色淡了,月亮離我遠去。月影已移至匈奴的金山之北,最後一線月光也從漢家的玉門關上消隱,這一個無眠之夜啊!

倘若你能夠聽到我的心聲,就請你時時留意南飛的大雁,留意南歸的信使,等待我平安歸來的消息。

盧照鄰的詩,大多都是這個調子,既幽且憂,幸而意境寥廓而不逼仄。他畢竟是一代文壇大家,名列初唐四傑,即便身上帶著再多的負能量,畢竟也不會永遠掩住「人間才傑(這是楊炯對盧照鄰的評語)」的恢宏氣象。

他的生平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抱怨了一輩子、為自己的失敗人生找了一輩子借口的人,一樣可以成為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兄說秘史 的精彩文章:

南唐後主李煜,為了兩個女人,葬送了一個國家!
這位行俠仗義的皇帝,千年來一直被誣陷為「殺人狂魔」!

TAG:楊兄說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