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新書21種

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新書21種

記憶,歷史,遺忘

保羅·利科 著

李彥岑 陳穎 譯

2018.5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記憶問題受到越來越多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的關注。《記憶,歷史,遺忘》一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根據主題和方法而獨立成章。第一部分是在胡塞爾現象學的層次上來討論記憶以及與記憶有關的現象。第二部分探討歷史,這部分的討論屬於一種歷史科學的認識論。第三部分則試圖在一種關於我們人類之歷史條件的詮釋學的總體框架中對遺忘進行思考。全書在細緻研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胡塞爾、哈布瓦赫與諾拉等諸多重要思想家的基礎上來考察記憶、歷史與遺忘三個主題之間的關係,並且闡明了作者的主張。

透明與障礙:論盧梭

斯塔羅賓斯基 著

汪煒 譯

2018.6

本書為日內瓦學派代表人物讓·斯塔羅賓斯基的博士論文和成名作,1957年一經出版旋即成為盧梭研究、觀念史研究、文藝批評和理論等領域的經典之作,影響了包括福柯、德里達等人在內的眾多傑出的盧梭讀者。斯塔羅賓斯基在書中超越了盧梭思想體系的曖昧與斷裂,以其獨到而精深的闡發將盧梭的理論與生命、哲思與瘋狂、政治與想像統一起來。在他雋永的筆觸和廣博的視野之下,一種豐富而艱難的哲學、一個熾熱而煎熬的靈魂躍然紙上。

帝國的邊界:羅馬軍隊在東方

本傑明?艾薩克 著

歐陽旭東 譯

2018.5

作為一部首次對羅馬帝國在近東地區軍事狀況進行全方位論述的研究專著,本書的研究方式不同於以往那些將羅馬對東方的控制僅僅歸因於羅馬君王的權力和羅馬軍隊的殘暴的簡單化理論模式,而是綜合考察了帝王的想法、當地民眾的配合、帝國的法律和社會規範,以及該地區在軍事佔領下的實際狀況等諸多方面。

在此基礎上,作者艾薩克教授不僅特別檢討了利用考古文物進行歷史詮釋在方法論上造成的問題,通過運用大量或為人熟知或鮮為人知的材料,重新評估了羅馬在近東取得並維持其統治的手段,同時還對已有的關於羅馬帝國的某些搖擺不定的觀點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了這些觀點對於人們如何看待羅馬用以保障其控制力完整性和擴張性的那些特點和機制所產生的影響。

羅馬帝國的元老院

理查德?J.A.塔爾伯特 著

梁鳴雁 陳燕怡 譯

2018.5

本書研究了古羅馬帝國早期帝政時期(公元前30年—公元238年)元老院的構成、會議程序及相關職權。其作者為當代歷史學家和古希臘羅馬文學研究專家、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歷史學及古希臘羅馬文學教授理查德.J.A.塔爾伯特。塔爾伯特教授長年致力於古羅馬政體相關研究,本書可謂是其多年潛心專研古羅馬政體的綜合研究力作。

雖然元老院在羅馬時期極其重要,但之前的學者並未予以足夠重視,本書為研究古羅馬作家(特別是普林尼和塔西佗)提供了新的視角,也吸引了銘文和律法作家們對元老院前所未有的全面研究。

風暴中的哲學家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 著

湯明傑 譯

2018.3

這是一部向康吉蘭、薩特、福柯、阿爾都塞、德勒茲和德里達這六位法國當代重要哲學家的致敬之作。他們之間雖充斥著分歧、爭論,卻都以批判的方式面對這政治參與問題和對弗洛伊德「無意識」概念的領會,以如作者所言的「穿越風暴」為代價,拒絕成為人之標準化的僕人,拒絕臣服於野蠻的意識形態。作者通過選取這具有代表性的六位哲學家,描繪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法國知識分子的生存圖景,表明只有對優良遺產的批判性接受才能使我們進行自己思考,並創造出未來的思想、黃金時代的思想以及不屈從的思想。

字裡行間的哲學:被遺忘的遺忘寫作史

阿瑟·梅爾澤著

趙柯 譯

2018.4

《字裡行間的哲學》堪稱關於隱微寫作的百科全書。作者阿瑟·梅爾澤以清晰而流暢的行文,向讀者們呈現出那業已變得晦暗不明的隱微寫作。我們能看到,隱微寫作是如何地自古希臘以來,就一直被哲學家實踐,它又是如何在啟蒙運動後被遺忘。而且,我們還能看到,支撐著哲學家們進行隱微寫作的理由是什麼,我們如何重新習得進行字裡行間閱讀的基本技巧。最終,對隱微寫作這種失落技藝的溯源,實際上是對我們現代偏見的一次有力反思,也是對人類嚴肅的理性生活的一次有力捍衛。

德加、舞蹈、素描

保爾·瓦雷里著

楊潔 張慧 譯

2018.2

2017年,畫家德加離開這個世界整整100年,詩人瓦雷里的《德加,舞蹈,素描》問世整整80年!在這部鮮為人知的小書里,瓦雷里傾其與畫家20餘年的友情,深情追憶了德加其人及其藝術。那些飽含詩意、記錄了德加生平片段的文字,既展現了德加最為真實的藝術家形象,也昭示了瓦雷里對於藝術創作的深刻而獨特的思考。

物化:承認理論探析

阿克塞爾·霍耐特 著

羅名珍 譯

2018.3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在20世紀初曾經提出了一個經典學說:「物化」,它用以描述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商品關係日益入侵到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實踐變得越發扭曲。

那麼,一種非物化、非扭曲的狀態究竟是怎麼樣的?處於晚期資本主義時代的人們,如何克服物化的狀態?第三代法蘭克福學派的旗幟性人物霍耐特正是從這些問題出發,重新考察了物化學說。在他那裡,物化得到了嶄新的定義:物化乃是對承認的遺忘。

品味之戰

菲利浦·索萊爾斯 著

張帆 趙濟鴻 施程輝 譯

2018.3

從內容上說,《品味之戰》是隨筆《極限體驗與書寫》《例外的理論》以及《即興集》的延續。本書一改以往線性歷史的敘述形式,以文學和藝術中的「情色」為基點,重新分析並發現了那些持有自由思想的文學先驅者和引領當代潮流的藝術家們的內在聯繫。其目的在於重回經典,構建一段真實、生動、分類清晰的藝術史與文學史,以此對抗當下不斷平庸化的「品味」潮流。

傾聽之眼

保羅·克洛岱爾 著

周皓 譯

2018.3

保羅·克洛岱爾是一位行走一生、遊歷一生的作家,《傾聽之眼》是他晚年藝術之旅的總結。在他的眼中,藝術之路,無論是繪畫、音樂、攝影還是建築,都與宇宙的法則和人內心的規律相通。以宇宙之廣、心靈之大,創作自然包羅萬象、不拘一格,體現在《傾聽之眼》中,便是每篇評論涉及的內容、寫法乃至風格都不盡相同。但在多樣性背後,克洛岱爾又像一個智慧老人那樣告訴我們 :「只需一點,便已很多。」 這最核心的「一點」是心靈之光的閃現,勝卻無數,「是要我們靜下來側耳傾聽的」。作家的表達融匯了其信仰的天主教思想和對東方特別是中國藝術的理解與感受,不僅是作家與不同藝術形式和作品的對話,也是他與中國的對話。從這一點來說,《傾聽之眼》中豐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有待讀者去側耳傾聽的。

人如何書寫歷史

保羅·韋納 著

韓一宇 譯

2018.4

何謂歷史?歷史是一門科學嗎?歷史學家是否應該致力於建立一套理論體系?在回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人如何書寫歷史》對於歷史的本質與目的、歷史學與社會學的關係、福柯所引起的史學革命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對我們建立一種超越文本與材料的新型歷史觀頗具啟發意義。

自然作為理性:托馬斯主義的自然法理論

簡·波特 著

楊天江 譯

2018.3

自然法理論代表著一個龐大的思想傳統,其中包含種種相互競爭的思想流派。本書作者簡·波特繼《自然法與神聖法:重回基督教倫理學傳統》之後,再次調用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理論資源,著力提供完整的托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圖景。

作者在本書中重新考察了經院哲學的自然觀、幸福論、德性論、恩典論,並與當今英語學界頗具代表性的倫理學家積極對話,從而證明,托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在現代個體與公共生活當中依然意義非凡。

激情社會:亞當·弗格森的社會、政治和道德思想

麗莎·希爾 著

張江偉 譯

2018.3

亞當·弗格森作為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總被同時代的大衛·休謨、亞當·斯密等人的光芒所掩蓋。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弗格森的學說有著與同儕的啟蒙樂觀精神不一樣的特質,甚至已經包含了對商業理性文明的警惕和批判。畢竟,18世紀下半葉的蘇格蘭,處於現代化轉型最劇烈的時刻,而身處其中的弗格森,其一生的學術關注焦點,正集中於社會轉型下的內在肌理,並敏感地察覺到,為了成為現代人,我們需要付出何種道德代價。可以說,本作是英語學界關於亞當·弗格森研究中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對啟蒙運動、早期社會學理論等主題感興趣的讀者而言,也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立法的尊嚴

傑里米·沃爾德倫 著

徐向東 譯

2018.6

本書立足於傑里米·沃爾德倫1996年在劍橋大學發表的西利演講。沃爾德倫認識到,在法學上,一些格外重要的問題長期以來並未得到充分重視,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就成為法理學界的一個「恥辱」,比如說如下兩個問題:立法的根據是什麼?具體法令的確立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達到?在本書中,通過詳細探究在傳統立法問題的討論上並未得到充分關注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洛克和康德以及在某種意義上,霍布斯)的著作,沃爾德倫試圖探究這個困難而複雜的問題,以便表明在一個多元主義的政治背景下,立法何以可能成為一項有尊嚴的事業。

葡萄酒私人詞典

貝爾納?皮沃 著

李競言 譯

2018.5

「六點私人詞典」系列第六彈。提及葡萄酒,便令人想起法國。這個詞甚至已成為法國文化的標籤之一。龔古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金牌「酒痴」貝爾納·皮沃為你講述葡萄酒前世今生,帶你品味真正的「法蘭西之味」。

古修辭講稿

尼采 著

屠友祥 譯

2018.4

尼采任巴塞爾大學教授期間,曾於1872-1873年的冬季半學年講授修辭學課程的講課稿。德國哲學家布魯門貝格曾道:「修辭學是尼采哲學的精魂。」古典語文學為尼采思想的發生地。可以說,古典語文學是正確閱讀和詮釋的藝術,實質就是進行哲學創造和批判的藝術,同時也是哲學創造和批判的對象。

赫爾墨斯秘籍

託名赫爾墨斯 著

肖霄 譯

2018.5

《赫爾墨斯秘籍》是寫於西方古代晚期的一個神秘主義文本,但也有一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知識分子所創作的,因為直到那一時期這本書才廣為人知。該文本所謂的作者,一個被命名為三倍偉大者赫爾墨斯的神秘人物,他被認為是與摩西同時代的人物,也有人說是一名埃及的祭司。赫爾墨斯的哲學被認為是糅合了希伯來傳統和柏拉圖哲學傳統的一種學說,即一種啟示智慧的論說方式中,最終以哲學理性智慧達到至高點。本書是國內第一個中譯本,基於可靠的底本進行原文翻譯。同時還參照權威英譯本進行了詳細的逐節箋注,從而有助於國內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這一文本。

同飲一江純凈水:數字時代的自然

肖開愚 主編

2018.5

本書以現代性和顯要的問題意識為前提,編選了當代最重要的詩歌作品和文論。作品均屬原創,選取了最具活力和原創性,並有自己特質的中國詩人作品,由一位有影響力的中國詩人撰寫介紹性評論。除了重點推出的詩人,還有一組鍥入當下感受的中文和翻譯詩歌。文論上基於詩歌的視域,通過某些特別的歷史文本、事件和人物,討論今日世界之社會、地緣、人際心理等各種交集和爭端的思想根源,進而重新找到自己的記憶和語言。

六點評論·2018

1、《格列佛遊記》與古今政治

洪濤著,2018.4

2、我對《黑皮書》事件的態度

張志揚著,2018.5

3、道體學引論

丁耘著,2018.6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北島:好的譯本就像牧羊人,帶領我們進入牧場;壞的譯本就像狼,在背後驅趕我們迷失方向
香港著名影評人黃愛玲逝世,她的傳奇鮮為人知

TAG:活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