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建讀史:李世民改史

阿建讀史:李世民改史

讀歷史也需要警惕,諸如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禪讓,也是大可懷疑的。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沒有懷疑之精神就很易被人誤導,那就不如不讀歷史了。——題記

作為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將中國皇權盛世與傳統人治推向巔峰,由他締造的「貞觀之治」至今傳為美談,然而,如此令人欽佩的千古明君,也有被後人嚴重詬病的地方。

自小生長在政治叢林中的李世民,自然懂得適者生存的法則。當年,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兩股政治勢力勢同水火,大有一觸即發之態。在特別危急的情勢下,李世民不得不與秦王集團心腹密謀,果斷髮動玄武門政變,弒兄殺弟、逼退父皇,於公元626年9月4日登基稱帝。

李世民在位23年,虛心納諫、聞過則改,以極大的自我剋制,開創了一段君臣共治的美好時光;在短時期內,大唐就國泰民安、萬方來朝,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中華各族認可的共同首領!正因為李世民能以一種完全開放的姿態、一種博大的胸懷迎接八面來風,吸納一切異質文明併兼收並蓄,一個「東西九千五百十里,南北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的多民族超大型強國才橫空出世。相對於李世民的豐功偉績,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根本不值一提。因為,百姓小民是不會太關心在位皇帝是否是嫡長子,誰能給他們帶來安定富足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何況大唐的大半天下本是李世民力戰的成果,何況成王敗寇歷來就是殘酷政治鬥爭的必然結局;更何況在他的治理下,綜合國力蒸蒸日上的大唐如噴薄而出的太陽!作為政變的勝利者和治國的成功者,李世民其實大可不必自責,他完全可以自豪、甚至可以陶醉在他巨大的功勞簿上;但李世民不這樣想,他很糾結、甚至畏懼,畢竟是他親手殺死了兄弟、逼退了父皇,在世俗的眼裡,他的皇位沒有合法性。正因如此,他才能自始至終憚精竭慮去治理國家,即使「那個鄉巴佬」的魏徵在他面前喋喋不休,他也能制怒納諫。李世民深知其皇位來路的不合法,他要以天下大治的成績單來回應那根深蒂固的世俗的目光、緩解內心深處無時不在的巨大壓力。應該說,李世民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他的成績斐然,生前自然無人敢來挑戰他至高無上的權威、質疑他皇位的合法性,但是死後就難以考量了。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李世民計慮深遠,深知千秋萬歲名的重要性,擔心史官將他寫得不堪,遂決心觀史改史。

篡改歷史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李世民貴為天子也不例外,因為史官有著強烈的職業道德,歷史上就有崔杼殺死史官而無濟於事的典故。果然,李世民改史遇到了麻煩。李世民在李淵葬禮前十天通知史官,要求親自查閱李淵和自己的《實錄》,但遭到了恪守祖制史官的婉言拒絕。《實錄》是史官對當朝皇帝言行的記錄。每位皇帝從登基起直到去世,都會有一本記載其一言一行的《實錄》,而《實錄》就成為後世評價該皇帝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實錄》在帝國政治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原則上皇帝是不能查看前朝《實錄》的,更不用說查看自己的《實錄》了。李世民沒有放棄努力,他任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主管唐太宗《實錄》的編寫。有一次,李世民假裝毫不在意地問褚遂良:「愛卿掌管起居注,都寫了些什麼事情啊?人君能看一下嗎?朕想看看本朝的記錄,將卻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耳!」但褚遂良非常嚴肅的回答說:「起居註記錄皇帝的言行,善惡都要忠實寫下,對皇上形成一定的約束,臣沒有聽說帝王親自去看自己的歷史記錄的。」李世民又問:「我有不對的地方,卿家也會記下嗎」? 褚遂良道: 「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李世民斷然沒有想到會碰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軟釘子,內心不快,但又不便發作。

一年後,李世民依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對房玄齡詐稱道:「我看國史,意圖與他人不同,如果有善事,自然不必去說;如果有什麼不好的記錄,我也以之為借鑒,讓我自己能夠修正改進。卿家可以抄一份來給我看看」。房玄齡沒有堅持自己的主張,抄了一份刪略版的編年體國史送給李世民。其中,有李淵、李世民兩人的《實錄》各20卷。《實錄》返回後,史官發現李世民對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記錄作了批註(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正是玄武門之變的日子);不久,李世民對房玄齡指示:「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李世民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八個字:改削浮詞,直書其事。李世民對房玄齡的訓話,徹底暴露了他要看當代史的真實意圖,他所說的「周公誅管蔡」,就是他為「玄武門之變」定下的調子,史官必須按照這個調子來執筆。悲哀的是,房玄齡等人完全照辦了。事後,李世民對修改後的兩朝《實錄》非常滿意,遂對房玄齡等人予以賞賜。尤其是對許敬宗,不僅賜物,而且加官。但,初唐的歷史就這樣被李世民改寫了。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評說李世民在安排大唐帝國接班人的問題上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毛澤東在讀歐陽修等人編著的《新唐書》之《李恪傳》時寫下批語:「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我看,李世民在改寫初唐歷史的問題上不也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嗎?雖然歷史從來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但人們在探求真實歷史的進程中只要大膽質疑、小心求證、仔細推敲,歷史的真實是一定可以發掘出來的。李世民以皇權干預國史,弄巧成拙,反而加深了人們對玄武門之變的猜測(有人就猜測李世民當年是兵分兩路,一路將父皇李淵控制軟禁,一路在玄武門埋下伏兵的),玄武門之變的血腥豈是想篡改就可以篡改的?李世民改史,的確是開了一個很壞的頭,自此,歷史成為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讓人難以置信。好在,我輩只要謹記偉人毛澤東的話,就不會被歷史迷霧遮住雙眼:「讀書,一要讀,二要懷疑,三要提出不同的意見。不讀不行,不讀你不知道。凡是人都是學而知之,誰也不是生而知之。但光讀不行,讀了書而不敢懷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這本書算是白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浠河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樂海源:金縷曲 三首

TAG:浠河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