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AI晶元競爭:國內TMT大佬集體棄權 是不敢還是不能?

全球AI晶元競爭:國內TMT大佬集體棄權 是不敢還是不能?

繼英偉達(NVIDIA)、谷歌、英特爾、微軟之後,亞馬遜近日加入AI晶元競爭隊伍,在人工智慧晶元競爭起步之際,以百度、騰訊、阿里、華為等為代表的國內TMT大佬集體棄權,全球AI晶元的競爭已經演變成美國IT巨頭的內鬥遊戲。

被稱為國內AI晶元「四小龍」,在商業化和技術上,與谷歌、英偉達都存在巨大差距,他們的當務之急是開發出自主開發核心AI指令集,並在國內站穩腳跟。

美國TMT巨頭前赴後繼進軍AI晶元

最近加入AI晶元競爭隊伍的是電商巨頭亞馬遜。據報道,亞馬遜AI晶元將會應用在其公司智能音箱Echo show和語音助手Alexa上。

目前,Alexa所搭配的晶元能夠相對簡單,支持用戶的語音喚醒,需要將指令傳到雲端伺服器。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時間延遲,並且增加了傳輸過程中的安全風險。通過研發AI晶元,用戶的多數語音指令將留在本地處理,使其硬體成本也會有所降低。未來,這種模式將是智能家居產品的趨勢。

亞馬遜對晶元的布局其實很早。2015年,亞馬遜斥資3.5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晶元製造商Annapurna Labs。該公司為數據中心開發的網路晶元能夠傳輸更大量級的數據,同時電力消耗更少。亞馬遜目前擁有超過450名擁有一定程度的晶元經驗的員工,該公司可能正在為其雲計算部門AWS開發AI處理器。

說到AI晶元不得不說英偉達和谷歌。

隨著人工智慧浪潮的來臨,深度學習訓練需求激增,傳統處理器的算力已經不能滿足海量並行計算與浮點運算,擁有強大適應性的GPU成為標配。

英偉達憑藉著GPU,成為這波人工智慧浪潮目前為止最大的受益者。2017年,英偉達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97.1億美元;毛利率也比上一年高,達到60%;凈利潤30.5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公司股價從2016年初的32.25美元上漲至2018年初的245.8美元,兩年間其市值飆升近8倍。

目前,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科大訊飛都已經採用英偉達Volta GPU架構來支持它們的雲服務。華為、浪潮集團、聯想集團也都部署了英偉達基於HGX的GPU伺服器。

英偉達的統治力,徹底征服了國內TMT大佬們。

谷歌是另一個不可小視的AI晶元巨頭。谷歌的AlphaGo打敗所有的圍棋高手,讓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名聲鵲起。AlphaGo戰勝李世石等一眾高手的算力,離不開TPU。最近,谷歌開放雲TPU,需要算力的用戶,只要按時付費就可以用到谷歌的TPU算力。此舉被認定位叫板英偉達。

美國科技巨頭進軍AI晶元還有一長串:蘋果、微軟,英特爾、Facebook等。要想保持未來的競爭優勢,花大力氣持續投入研發AI晶元是必由之路。

HBAT集體棄權

晶元是人工智慧下一階段的競爭核心。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以華為、百度、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集體缺席。不得不說,令人遺憾。

擁有麒麟晶元的華為,本來是最具有希望進軍AI晶元的,結果麒麟970採用寒武紀的晶元。

在內部分享會上,華為總裁任正非甚至要求投資充分的情況下不要太衝動,要急用先行小步快跑,AI要聚焦在確定性業務、人工消耗大的項目,寧可做得少一點。不要遍地都是智能化,這會形成全面開花沒有結果的盲動,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百度AI戰略押注平台。將公司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傾注在DUEROS和Apollo兩個平台上。李彥宏看來,DUEROS就是人工智慧的領域安卓。Apollo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安卓,將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阿里巴巴和騰訊人工智慧戰略,基本是圍繞大數據,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在基礎技術研發上基本可以說採取放棄策略。

創新工場董事長、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李開復稱,人工智慧領域,未來主要是中美扳手腕。美國在人工智慧產業的人才、專利、資本強。政府的支持、大量的數據是中國優勢。

這可能是國內巨頭集體放棄晶元的主因,技術不行,相關人才不足。

「四小龍」被寄以厚望

大陸在AI領域主要晶元GPU和FPGA上幾乎缺席,但ASIC與神經網路晶元(NPU)則有希望獲得突破。

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科技和雲天勵飛被稱為國內AI晶元「四小龍」被業界寄以厚望,獲得阿里、騰訊、紅杉、英特爾等巨頭的注資。

寒武紀,2017年11月發布了三款新的AI處理器IP:用於低端計算機視覺應用的Cambricon-1H8,用於高端通用應用程序的Cambricon-1H16,以及用於自動駕駛技術的Cambricon-1M。另外,推出了用於支持數據中心和中小型伺服器的推理應用的MLU100人工智慧晶元,以及支持企業AI研發中心培訓應用的MLU200晶元。

地平線,2017年12月推出了兩款基於高斯的AI處理器1.0 Journey和1.0 Sunrise,後者於8月與台積電簽約,開始晶元製造。1.0Journey用於圖像處理,1.0 Sunrise支持低功耗的智能城市應用。該公司計劃在2018年推出基於伯努利的處理器,並在2019年推出具有更高性能AI晶元的貝葉斯處理器。

深鑒科技,計劃在2018年推出兩款系統晶元組,一款用於AI雲服務,另一款用於AI終端設備應用,後者將採用公司內部開發的亞里士多德架構,並採用台積電28納米工藝製造。

雲天勵飛,主要專註於視覺智能領域。其主要產品是通過中國第一顆商用化人工智慧晶元,實現視覺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即公眾通常理解的「天眼系統」。

不過,上述4家企業在技術和商業化與美國巨頭存在巨大差距。

截止到目前為止,只有寒武紀的晶元集成在麒麟970晶元上,並華為Mate10採用。而英偉達和谷歌相關晶元的收入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

與谷歌、英偉達已經推出成熟產品相比,寒武紀、地平線的當務之急是開發自主開發核心AI指令集,並在國內站穩腳跟。

寒武紀CEO陳天石認為,過去IT產業,軟硬體生態都是建立在ARM和x86指令集之上,國內企業沒有任何話語權。人工智慧時代,中國有最大的AI市場,完全有可能影響國際AI生態發展。這期間自主開發核心AI指令集是根本之策。未來把國產AI指令集樹立為產業的標準,只要國產AI指令集站穩,國產AI晶元的機會才會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八 的精彩文章:

谷歌宣布開放TPU按時收費 英偉達迎來最強勁的對手
人工智慧一周十大新聞:馬雲AI養豬 首例機器人失業出現

TAG:互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