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貧血」可不等於血虛

「貧血」可不等於血虛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書友會第160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貧血,是西醫的專有名詞,和中醫的血虛概念並非同一個意思。「本案失誤在於醫者誤將西醫診斷的「貧血」等同於中醫辨證之血虛證,未按中醫理論辨證。」(編輯/居業)

貧血誤補氣血

編著/賀學澤

失誤醫案

趙某,女,40歲,農民,1991年10月8日初診。患者訴某日因汗後淋雨,次日感頭身困重,心胸煩悶,噁心欲嘔,肢倦納呆,大便不暢,頭昏心慌,少氣懶言。

診見形體瘦弱,面色少華,舌紅苔膩,微黃,脈濡細而數。經血常規化驗,提示為「貧血」,即處以補益氣血之歸脾湯。

4劑後,心胸煩悶不寧,痞滿難受,神若無主,輾轉床笫,徹夜難眠,舌紅苔黃微膩,脈數有力。餘思之後,認為此症誤診誤治也。

後改用清熱化濕、除煩消痞之枳實梔豉湯,3劑後諸症稍減,再加以辨證治療,處以薛氏五葉蘆根湯加竹葉石膏湯化裁,5劑而獲效,貧血乃愈。【《四川中醫》.1996.14(8)】

失誤辨析

本案失誤在於醫者誤將西醫診斷的「貧血」等同於中醫辨證之血虛證,未按中醫理論辨證。

患者自感頭身困重,心胸煩悶,噁心欲嘔,肢倦納呆,大便不暢,苔微黃而膩,脈濡細而數,均為濕熱之象。病屬濕熱之邪阻滯中焦脾胃所致。

雖然患者仍有頭昏心慌,少氣懶言,面色少華等血虛表現,並非主要矛盾。何況在濕邪不去的情況下,補血則助濕邪礙脾胃,致病情加重。濕邪祛,脾胃健,血虛之證不補自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貧血 的精彩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貧血?貧血的八個早期預警信號
再生障礙性貧血怎麼辦?

TAG: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