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易》故事蠱卦:巫蠱之禍

《周易》故事蠱卦:巫蠱之禍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以上是《易經》第十八卦「蠱」卦的卦辭和爻辭。「蠱」字《說文解字》解釋為「腹中蟲也」,可引申為蠱害、蠱亂、蠱惑等意。「蠱」卦下巽(風)上艮(山),象徵「拯弊治亂」。《象傳》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如何從「山下有風」關聯到「拯弊治亂」呢?「山下有風,風遇山而回,則物皆散亂,為有事之象。」(《周易程傳》)還是那句話,只要你肯動用想像力,總是有辦法自圓其說的。蘇東坡說:「器久不用而蟲生之,謂之蠱;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謂之蠱;天下久安無為而弊生之,謂之蠱。」(《東坡易傳》)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所以「蠱」卦尤對承平日久後的「拯弊治亂」有積極意義。

說起「蠱」,一般人的印象不外乎兩種,一是極厲害的毒物,二是極厲害的巫術。雖說兩者的功效基本存在於傳說與想像之中,但迷信者從古至今從不乏人。蠱毒據說是靠毒蟲之間自相殘殺以毒攻毒而成的,《本草綱目》載:「取百蟲入瓮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能隱形似鬼神,與人作禍。」

如果要想有更為形象生動的感觀認識,不妨到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中去逛逛,比如《倚天屠龍記》中鮮於通在苗疆對一個苗家女子始亂終棄被下了金蠶蠱毒;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五毒教、百葯門。最為詳儘是《碧血劍》第十五章中五毒教將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五毒相殘的精彩描述,可視為《本草綱目》的文學演繹版。

相比之下,作為巫術的「蠱」則更為神秘,其法是將欲害之人的名字(生辰八字)刻在木偶(紙人、草人、泥俑、銅像、玉人)的身上,藏於隱蔽之所,或以針釘相刺,由巫師對其進行詛咒,由此給被詛咒的人帶來病痛災難甚至死亡。《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對此有很生動的描寫:

馬道婆看看白花花的一堆銀子,又有欠契,並不顧青紅皂白,滿口裡應著,伸手先去抓了銀子掖起來,然後收了欠契。又向褲腰裡掏了半晌,掏出十個紙鉸的青面白髮的鬼來,並兩個紙人,遞與趙姨娘,又悄悄的教他道:「把他兩個的年庚八字寫在這兩個紙人身上,一併五個鬼都掖在他們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裡作法,自有效驗。千萬小心,不要害怕!」

……這裡寶玉拉著林黛玉的袖子,只是嘻嘻的笑,心裡有話,只是口裡說不出來。此時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臉紅漲了,掙著要走。寶玉忽然「噯喲」了一聲,說:「好頭疼!」林黛玉道:「該,阿彌陀佛!」只見寶玉大叫一聲:「我要死!」將身一縱,離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內亂嚷亂叫,說起胡話來了。林黛玉並丫頭們都唬慌了,忙去報知王夫人,賈母等。此時王子騰的夫人也在這裡,都一齊來時,寶玉益發拿刀弄杖,尋死覓活的,鬧得天翻地覆。賈母,王夫人見了,唬的抖衣而顫,且「兒」一聲「肉」一聲放聲慟哭。……登時園內亂麻一般。正沒個主見,只見鳳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鋼刀砍進園來,見雞殺雞,見狗殺狗,見人就要殺人。眾人越發慌了。周瑞媳婦忙帶著幾個有力量的膽壯的婆娘上去抱住,奪下刀來,抬回房去。

尋常人家雞飛狗跳也就罷了,但如果是皇家攤上這事,那動靜可就大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巫蠱之禍」,發生在一代雄主漢武帝晚年,牽連了上至皇后太子,下至平民百姓數十萬人,大量政治上層人物被殺,國本為之動搖,被認為是西漢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

漢代巫蠱祝詛盛極一時,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達官顯貴,乃至宮中的后妃、宮女,都迷信這一套。漢武帝一生與巫蠱有關的大事有兩次,第一次的主角就是那位為後世留下了「金屋藏嬌」、「長門買賦」等典故的皇后陳阿嬌。阿嬌擅寵而驕,又無生育,武帝對其日漸疏遠。她「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史記·外戚世家》)

在哭鬧撒潑無效後,一個類似於馬道婆的角色楚服出現了,「女巫楚服等教陳皇后祠祭厭勝,挾婦人媚道;事覺,上使御史張湯窮治之。湯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乙巳,賜皇后冊,收其璽綬,罷退,居長門宮。」(《資治通鑒·卷十八》)

這次事件漢武帝有點借題發揮,衛子夫由此掃清了登上皇后位的障礙,開啟她及她的家族(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的輝煌歷程。但她沒想到的是,她的最終謝幕也是由一場巫蠱之禍而起,而且還搭上了兒子女兒的性命。

事件源起於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侍衛追而未獲。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閉長安城門索,十一日乃解,巫蠱始起。」(《資治通鑒·卷二十二》,以下未著明出處者同)

當時丞相公孫賀因夫人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而備受寵信,其子公孫敬聲擔任太僕,「驕奢不奉法,擅用北軍錢千九百萬;發覺,下獄。」漢武帝當時正詔令各地緝捕陽陵大盜朱安世,「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沒想到朱安世落網後從獄中上書,揭發「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當馳道埋偶人,祝詛上,有惡言。」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公孫賀被滅族,同時被殺的還有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子夫所生)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武帝由此疑心日重,曾夢見自己被數千木頭人持杖追擊,「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於是命江充為使者,「治巫蠱獄」。

江充是個陰險小人,與衛子夫及太子劉據(衛子夫所生)本就有嫌隙,大權在手後大搞「肅反擴大化」,「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連皇后、太子宮也被挖得「無復施床處」,並且揚言「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

被逼上絕路的太子在無以自明的情況下,不得不奮起反擊,起兵捕殺江充等,長安城中大亂,「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最終,衛子夫自殺,太子兵敗逃亡,不久也被圍捕而自殺。

太子死後,事件真相漸漸水落石出,「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驗多不實。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令孤茂、田千秋等人也相繼上書為太子訴冤。漢武帝追悔之餘,又轉手報復當初參與謀害太子的人,「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丞相劉屈氂等相關人物以各種理由被處死或被逼自殺,牽連震蕩幾乎涉及西漢政權高層的每一個人。

好在漢武帝最後終於清醒過來,認識到禍亂的根源其實在自己身上。他建了「思子宮」、「歸來望思台」以寄託哀思,並在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專門下了一道《輪台罪已詔》,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由於漢武帝的及時醒悟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西漢帝國避免了動蕩進一步加劇,並安全度過了權力交接期。漢武帝死後託孤霍光,幼子劉弗陵繼位為漢昭帝。漢昭帝早逝無子,霍光等又立武帝之孫劉賀,劉賀登基不久因為品行惡劣被廢。戾太子劉據唯一倖存的孫子劉病已得以繼位為帝,是為漢宣帝。

走了一段彎路的漢帝國又回到了劉據後裔手中,並實現了「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風俗通義·正失·孝文帝》)的「中興」局面。所以司馬光評價漢武帝時說:「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故事講完了,我們回到「蠱」卦上來。「蠱」卦的爻辭有個特點,就是都以父子、母子說事。「干父(母)之蠱」意謂「匡正父(母)輩的弊亂」,因為「蠱之災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後見,故爻皆以『父子』言之。」(《東坡易傳》)

漢宣帝襁褓之中便陷於牢獄之災,青少年時期均流落民間,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除開國之君以外有平民經歷的皇帝。這樣的經歷讓他得以深知民間疾苦和吏治得失,他既是「父蠱」的直接受害者,自然也就成了「幹父之蠱」的最佳人選。從這個角度看,「宣帝中興」也就有了其歷史的必然性。

微信公眾號:鐵馬秋風大散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秋風大散關 的精彩文章:

《周易》故事隨卦:穆姜知隨

TAG:鐵馬秋風大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