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教育、創作觀

我的教育、創作觀

中國最大的水彩藝術平台·最受歡迎水彩圖文公號

我的教育、創作觀

文 口述/李詠森

我於1924年蘇州美專首屆畢業,開始從事藝術活動,至今已有70多年了。通過美術教育、美術創作和創建美術團體這三方面的活動,推動藝術事業的發展。70多年中,這三方面活動是交叉貫穿始終的。1962年前側重美術教育,1962年後偏重藝術創作。

李詠森 百歲展覽(上海美術館)

我從事美術教育,從1924年到1962年,歷時38年。其間先後在幾個院校任教:

——任蘇州美專滬校主任;上海分校副校長,既水彩畫教授。

——任前上海美專圖案系教授,新上海美專國畫、油畫、工藝美術三系色彩學及水彩畫教授。

——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水彩畫教授。

——協助上海輕工業學校創辦美術專業。

——結合教學,著作出版了《水彩畫臨本》1961年,再版6次。《水彩畫技法》1983年,1986年再版至17萬冊。

1977年 上海著名畫家合影於龍華苗圃,合影者為周碧初、黃幻吾、沈柔堅、呂蒙、關良、李詠森、吳振珠、夏伊喬(劉海粟夫人)、邱受成、梁洪濤、項憲文、邵克萍、瞿谷量、潘思同。

執教近40年,我的最大體會有二條:1、博採眾長;2、教學相長。

所謂博採眾長,各大院校美術專業原是各種藝術流派的雲集之地,美術資料收藏亦十分豐富,師生作品觀摩展覽不斷。在多所學院任教中,也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吸取了各家之長,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表現技法和教學經驗。

所謂教學相長,老師和學生實際上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尤其是年輕學生的敏銳、大膽、敢於突破陳規,以及畢業後自成一派,對我們美術教育者保持藝術青春的創造力,始終是一種激勵和推動,是一種新鮮的養料。從教幾十年,學生無數,看到藝術事業的興旺和學生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

1962年以後,因年事漸高,不再執教,著重深入生活,從事美術創作和創建美術團體活動。我較擅長是風景和花卉靜物寫生。先後深入工廠、農村、江南和南方的名山大川,園林古迹,也創作了大量花卉靜物作品。如:同林風眠先生等人同去黃山、新安江、南京。同朱屺瞻、唐雲先生到廣州、台山、開平寫生僑鄉風光。同沈柔堅、周碧初先生兩去常熟虞山寫生。同張充仁先生等去方岩、靈岩及金華北山。同張眉蓀先生等多次去上鋼一廠、上鋼三廠、上海煉油廠、上海造船廠作畫數月。作品《上鋼三廠》應徵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上海地區作品展覽中展出。

花卉作品《繡球花》和《芍藥》作為成名中國大陸畫家作品參加「漢城奧運紀念美展」及日本《東京都立美術館美展》獲紀念金牌,並為美術協會收藏。《秋菊》獲亞洲水彩畫展優秀作品獎。《鋼鐵廠的早晨》由全國美協收藏。《桂林疊彩山》(粉畫)由江蘇省美術館收藏。《紹興戲台》由南京美術館收藏。《白菊》、《茶具》等50幅作品由上海美術館收藏。《上海外灘》獲95年我愛上海水彩畫展榮譽獎證書。

我畢生從事水彩畫創作、研究與教學,早期也研習國畫。雖然這兩者一是西畫,一是國粹,在我看來,在表現技法上卻有其相通之處。兩者都是以水為媒介,用筆、用色和對水份的控制要求頗為一致。所不同者,水墨畫是通過宣紙本身對水份的吸收滲化過程,達到墨色溶和,深淺虛實的效果。水彩則是以顏料與水直接溶合的比重不同,在不滲水的畫紙上表現畫面的明暗對比與透明潤澤。因此,我在作畫中,常將水彩與國畫技法交融使用,倒亦別具一格。

李詠森(後排左一)和林風眠(前排左一)等外出參觀時合影

在美術創作中,我的體會有三條:

1、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就能從平凡、真實的景物中發現美感,產生表現生活,反映真、善、美的強烈慾望。在我看來,寫實派的畫風就是要在反映真實中表現生活的美。如:鍊鋼廠工地的繁忙與開闊壯觀;曹楊工人新村整齊劃一的韻律美;文物遺址園林的歷史感和古樸美;小路、河沿、池塘的鄉間情趣;名山景觀反映出造化的鬼斧神工;花卉、水果、蔬菜顯示了優雅的生活和勃勃生機。信手拈來,都能入畫。

2、作畫要投入真情。不動情,不寫景。要寓情於景,在天人合一的境地中作畫,作品才能脫離照相式的呆板,達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

3、細觀察、多吸收、勤創作。我喜歡寫生的各種花卉,絕大多數自己都種植過。從發芽、開花到落葉,各個生長階段,清晨、傍晚的不同情態和枝葉花冠的結構都觀察得一清二楚。知其所以然,作畫時的組合、取捨就心中有數,遊刃有餘。

前排左起:李詠森、顏文樑、劉海粟,後排右側:陳漢泉

從師學畫,能比較集中地吸取老師的畫風。然而學無止境,藝海無涯,要善於吸取各家之長,自成一格,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能推動藝術的進步發展。

我長期以水彩畫為主,1970年,海粟先生建議我重習國畫,便憑藉少年時,跟從常熟著名花鳥畫家陶松溪學過幾年國畫的基礎,與海粟先生半師半友習畫數年,得到他骨法用筆的指點。74年起又向朱屺瞻先生請教,國畫與水彩兩者筆法交融使用,倒是別具一格。

作畫很辛苦,尤其外出寫生。我最後一年去外地寫生是在1985年,去普陀和雁盪山,那年我88歲。為找個好景點,不惜撐著拐杖,翻山越嶺。找到合適的景點,顧不得蚊叮蟲咬,日晒雨淋。幾十年來,先後寫生過上千幅作品,速寫稿難計其數。這些素材為我的創作提供了真實的資料。離開生活的積累,一切創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不會有生命力的。如今,我已過期頤之年,雖年事已高,仍不思封筆,但願以綿薄之力,為畫壇增色,為精神文明建設再作貢獻。

~~~~~~~~

李詠森

1898年出生於江蘇常熟,1915年師從鄭天心先生學水彩畫,繼從陶松溪先生習國畫,1920年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圖書部,後回鄉與畫友蔡鴻斌等創立常熟美術學會,1924年 在蘇州美專首屆畢業,其後擔任中學教員、《太平洋畫報》美編、中國化工工業設美術設計師。1930-50年先後擔任蘇州美專滬校主任兼水彩畫教授、蘇州美專滬校副校長。協助輕工學院建立美術專業,同時兼任同濟大學、上海美專美術教授。1961年 參加全國美協併當選為上海分會理事,1980年 創建上海水彩畫研究會,任首席會長七年,後為名譽會長。1985年 隨顏文樑先生創建上海粉畫學會,同任名譽會長。1989年 任上海滄浪美術廣告裝潢協會名譽會長。1995年7月 上海顏文樑藝術促進會成立,任名譽會長。

~~~~~~~~

~~~~~~~~

轉自/泓盛空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和交流

中國水彩編輯整理,轉發請標註出處

······

致力於在全球推廣最優秀的藝術家

作品收藏、競拍、私洽 請回復 1

作品送拍、推廣、展覽 請回復 2

文章投稿、宣傳、頭條 請回復 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水彩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水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