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演算法魔咒,評論為王怎麼折磨你的朋友?
Facebook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內容危機風波之中 Photograph by Josh Edelson/AFP/Getty Images 來源:Vanity Fair
上上周的周六,也就是十幾天前,我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看著都尷尬的視頻。
在六分鐘的片段里,一個二十多歲的白人女性在展示她那裝修得毫無情趣的布魯克林小公寓。有點像MTV節目《名人豪宅秀》(Cribs)的低配版,視頻本身沒有惡意,卻有礙旁人觀瞻。
分享之後,這個視頻在我的朋友圈和家人里引起了一場腥風血雨,因為它每天都會出現在他們Facebook 主頁信息流(feeds)的第一條。於是,每天,他們不僅在Facebook上向我抱怨,見了面也向我抱怨,發推抱怨時也會艾特我,還會給我發郵件,求我把這個該死的視頻撤走,不然他們每打開一次Facebook都是一次折磨。
當然了,他們也在我的分享下面評論,然後其他人又會去評論他們的評論。結果人們的評論越多,這個視頻就出現在越來越多其他人的主頁上。人們對視頻積累的怒火越來越多,評論里的戾氣也越來越重。從我的同事、大學朋友到幼兒園同學都在下面留了言,簡直是一個演算法惡作劇的惡性循環。
幾天之後,評論的內容從「我討厭這個女的公寓」變成了「為什麼這個視頻總是在我的主頁上方?」或者是「拜託,我求你了,刪了這個視頻吧」,最後連我的上司都評論了一句,「就這個事兒寫一篇吧。」
2018年初,Facebook宣布會把重心更多地放在有意義的社交互動上。CEO馬克·扎克伯格無數次寫到,Facebook現在關注的是在平台上「花的時間是有意義的」(儘管連Facebook的內部人士也沒幾個知道該怎麼定義這個定位)。
自那以後,依賴Facebook來奪人眼球的用戶(比如記者)就很焦慮不安,努力理解這個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有意義的社交互動」指的其實就是評論嗎?
演算法極大地干擾著Facebook的用戶體驗
好吧,他們應該來問我才對,因為我已經搞明白了,而且正在利用這一點來折磨我的朋友們。
可能是因為最近一次演算法調整,總之我轉的視頻一直出現在朋友的主頁信息流第一位,雖說新調整的目標之一本是讓人們減少內容的被動消費(比如視頻和流行的惡搞圖片),但我分享的視頻恰恰就是Facebook希望用戶減少消費的那類無益的被動內容。
然而,我的轉載不斷突出重圍,都是因為那個視頻擁有的不斷刺激朋友們怒而評論的強大能力。Facebook在獎賞我對朋友的折磨,它對評論的鼓勵又讓這件事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儘管我的朋友對這段視頻恨得咬牙切齒,但他們卻對此無可奈何。
我們已經接受了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流並非按時間先後排列的事實。
就算是在人們抱怨最多的Instagram上,我們也知道新鮮事的排列規則。那一天,當同一個可怕的視頻連續十二天出現在你的Facebook主頁上時,我們終於回想起了,被演算法支配的恐怖和屈辱。
就像是在一部科幻電影里,一個性感的機器人突然脫下面具,你才想起來她其實不過是由一堆鋼鐵製成,又像是《綠野仙蹤》里的奧茲王躲在幕布後操作他的噪音機器。
演算法無法理解友誼,雖然可以偽裝,但是當我們在情人節過了四天之後還能在Instagram上看到相關的圖片時,當演算法把一堆怒火中燒的評論誤以為是「社交互動」時,這就提醒了我們,機器連人性的基本都還無法理解。
我以前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寫過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在2016年夏天,Facebook也調整了一次News Feed演算法,讓朋友、家人發的內容優先於出版商的內容,對很多人來說,那次調整造成在此後的三年里,很多人的主頁就是被BuzzFeed的各種小測試和烹飪視頻所淹沒。
那之後不久,我看到一個朋友發的內容是問有沒有人試過做隔夜燕麥,而這條內容也連續五天都「黏」在我的Facebook信息流的第一條,哪怕我從來沒有給它評論或點贊。
於是,我把這個現象戲稱為隔夜燕麥問題。
當時,我認為把朋友和家人的更新放在優先地位是有點奇怪的。那個時候,人們都習慣了在大家分享的出版商內容下面進行評論溝通,以至於人們忘記了怎麼發一條簡單的文字更新。也就是說,當時文字更新是很少見的,而當有人真的發了一條純文字的信息——比如諮詢燕麥菜譜——Facebook的演算法就興奮得不得了。
總的來說,Facebook就像個剛來到地球的外星人,以為「友誼」就等於要去在意某個好像有點認識的初中同學發的小黃人惡搞貼圖。
但是在2016年的夏天之後,一切又變了個樣。
我們又重新愛上了文字信息,這主要還得歸因於那些一開始看著有些煩人、後來也就習慣了的五顏六色的文字框。 現在,推薦功能有時也算得上挺有用了,或許你都忘記了一開始出現的時候自己感覺有多奇怪。
在2016年的夏天之後,Facebook也變了很多,既要處理假新聞,又是回應國會俄羅斯大選怎麼干預了Facebook平台的問題。對Facebook來說,這一年半過得非常艱難。最近一次旨在「有意義的社交互動」的演算法調整,看起來顯然是在回應2017年末發生的危機。
於是,我們見證著Facebook發展歷程的新篇章,現在,評論為王。
但這也導致了新一輪隔夜燕麥問題,人們連續十二天接觸的都是同一個朋友發表的同一個視頻,而這純粹只是因為視頻得到了很多評論。
沒人想一天幾次地看到我發的同一個內容,然而,演算法又一次誤判了人們的需求。事實上,大家真的很討厭這個視頻,他們希望的是視頻消失。Facebook把大家表達討厭、希望移除視頻的評論誤讀為他們想看而且越多越好。這簡直可以讓你懷念起那些造成大選裡面的俄羅斯攪屎棍了。
你自己也可以試試,只要發點能夠吸引評論數量的內容就可以騙過系統。試著去問個問題或是諮詢建議,比如「誰有最愛的洗髮水嗎?」或是「初中時發生在你身上最尷尬的事情是什麼?」
相信我,你會得到很多回復的。而且這條內容會一直黏在你朋友們的主頁信息流首位。如果你的朋友也跟我的朋友一樣,那他們就會恨死你的。
好自為之吧。(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冰桶挑戰」和它記錄的社交史
※雪上加霜,美議案擬禁止政府採購華為產品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