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學微生物學精選必備大題(上)

醫學微生物學精選必備大題(上)

1. 細菌有哪些特殊結構?它們在醫學上有何實際意義?

答:莢膜、鞭毛、菌毛、芽胞是細菌的特殊結構。它們在醫學上有重要實際意義。莢膜能保護細菌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消化,保護細菌免受各種體液因子的損傷,井使細菌對乾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與細菌的毒力有關。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有無鞭毛可作為鑒別細菌的指標之一。有些細菌的鞭毛與其致病性有關。菌毛分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兩種。普通菌毛對宿主細胞具有粘附作用,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性菌毛通過接合,在細菌之間傳遞質粒或染色體DNA,和細菌的遺傳性變異有關。芽胞是細菌的休眠狀態,因而對熱、乾燥、化學消毒劑和輻射有很強的抵抗力,能保護細菌免受不良環境的影響。芽胞的形狀、大小和位置可作為鑒別細菌的依據之一。殺滅芽胞是滅菌是否徹底的指標。

2.試述革蘭染色法的結果和意義。

答:革蘭染色法的結果:染成紫色者為革蘭陽性菌,染成紅色者為革蘭陰性菌。革蘭染色法在鑒別細菌、選擇藥物及研究細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哪些條件?

答:1.適宜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某些維生素類等必要的生長因子。

2.適宜的氣體:不同的細菌生長繁殖需要不同的氣體。根據細菌對氧的需求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需氧菌、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微需氧菌。此外,有些細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

3.—定的酸鹼度:大多數病原菌最適酸鹼度為pH7.2~7.6。

4.一定的溫度:不同的細菌需要不同的溫度,大多數病原菌所需的溫度為37℃左右。

4.細菌有哪些合成代謝產物?有何實際意義?

答:熱原質、毒素和侵襲性酶是與細菌致病性有關的代謝產物。細菌素、抗生素、維生素等為可供治療用的代謝產物。色素對鑒別細菌有一定幫助。

5.濕熱與乾熱哪一種滅菌效果好?為什麼?

答:在同樣作用溫度和時間的條件下,濕熱滅菌比乾熱滅菌效果好。因為:

1.濕熱時菌細胞吸收水分,蛋白質較易凝固。蛋白質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溫度降低。

2.濕熱穿透力比乾熱大。

3.濕熱的蒸汽存在潛熱,這種潛能能迅速提高被滅菌物品的溫度。

6.試述影響化學消毒劑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化學消毒劑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消毒劑的性質與濃度:—般消毒劑濃度與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消毒劑的作用時間與濃度有一定關係,濃度越高消毒時間越短。

2.細菌的種類與生理狀況:同一種消毒劑對不同微生物的殺滅效果不同,同時也與細菌的數量,菌齡及芽胞的有無有關。細菌芽胞抵抗力最強,幼齡菌比老齡菌敏感,菌量越多,所需消毒時間越長。

3.溫度與酸鹼度的影響:殺菌過程是一種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快,故溫度高殺菌效果好。酸鹼度對消毒的效果劑也有影響。

4.環境因素的影響:細菌常與某些有機物混在一起,這些有機物對細菌有保護作用,並與消毒劑結合,影響殺菌效果。

7.常見的細菌變異現象有哪些?有何實際意義?

答:常見的細菌變異現象有:

1.形態結構的變異:如細胞壁缺陷型(L型)變異。在某些因素如青黴素,溶菌酶等影響下,細菌細胞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細菌)。

2.菌落變異:從標本中新分離菌株的菌落通常為光滑型菌落,但經人工培養基多次傳代後,可變為粗糙型菌落。

3.毒力變異:可表現為細菌毒力的增強或減弱,如將有毒的牛型結核桿菌放在含有膽汁、馬鈴薯、甘油的培養基上,經13年230代培養,得到毒力減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變異株,即卡介苗(BCG),用於預防結核病。

4.耐藥性變異:原來對某種抗菌藥物敏感的細菌可以發生變異而成為耐葯菌株.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的耐葯菌株等。

8.細菌的變異現象在臨床上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在診斷方面:應注意細菌的變異株,以免誤診,漏診。

2.在治療方面:為提高抗菌藥物療效,防止耐葯菌株的出現與擴散,在治療前應先做葯敏實驗。

3.在預防方面:用人工方法使病原出產生變異,減低毒力,保存免疫原性,製備減霉活疫苗,預防傳染病。

9.何謂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有幾種方式?

答: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是指兩個不同性狀的細菌間,可通過遺傳物質的轉移和重組發生的遺傳性變異。將供體菌的基因組轉移至受體菌,並形成重組的基因組,使受體菌獲得供體菌的某些遺傳特性。基因的轉移與重組的方式有轉化、轉導、溶原性轉換、接合、細胞融合。

10.外毒素和內毒素有哪些主要區別?

答:細菌的外毒素與內毒素在來源、化學性質、毒性作用及抗原性等方面均有區別。主要區別見下表:

1.血漿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產生的一種侵襲性酶。在體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在體內,凝固酶能使纖維蛋白沉積在菌體表面,形成保護層,使細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於纖維蛋白的沉積和細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於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導致細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細血管栓塞,一旦細菌栓子脫落可造成遠距離轉移和遷徙病灶形成。臨床上檢測此酶常作為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指標。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於葡萄球菌細胞壁的一種表面蛋白。SPA可與人類和多種哺乳動物IgG Fc段結合。SPA與IgG結合後的複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細胞分裂、引起變態反應、損傷血小板等多種生物學活性。 另一方面,SPA與IgG Fc結合後IgG的Fab段仍能特異性結合抗原,可用於協同凝集試驗,檢測多種細菌抗原或抗原抗體複合物。

3.鏈球菌溶血素O:是A群鏈球菌產生的一種外毒素,能溶解紅細胞,並對機體多種細胞有毒性作用。人體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血清中可出現大量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O」)抗體。檢測抗「O」可作為鏈球菌感染後變態反應性疾病(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的輔助診斷。

11.為什麼測抗O可輔助診斷風濕熱等病?

答:風濕熱、腎小球腎炎是由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鏈球菌感染後產生的溶血素O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人感染2~3周後,就能產生抗「O」抗體,因此,檢測到病人血清內此抗體效價明顯升高(高於正常值),可認為病人近期被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過,用以輔助診斷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12.試述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

答: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如下:

1.菌毛:介導淋球菌黏附於人類泌尿生殖道黏膜,不易被尿液衝去。此外,菌毛尚具有抗吞噬作用,即使被吞噬,仍能寄生在吞噬細胞內。經實驗證實,有菌毛的菌株具有毒力。因此,淋球菌菌毛是淋球菌感染最重要的物質。

2.外膜蛋白:PⅠ導致中性粒細胞膜的損傷;PⅡ參與與陰道上皮細胞和輸卵管黏膜細胞的黏附;PⅢ阻抑抗淋球菌IgG的殺菌作用。

3. IgA1蛋白酶:能破壞粘膜表面的特異性IgA1抗體,使淋球菌抵逃脫IgA1抗體的封阻作用。

13.2月初,一5歲患兒高熱2天,皮膚上出現瘀斑,有嘔吐、頭痛、頸項僵直等腦膜刺激征。血白細胞11×109/L,中性88%。請分析可能的診斷是什麼?如何明確病原學診斷?

答:患兒的特點是高熱、皮膚瘀斑、腦膜刺激征,且血液白細胞增高,尤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根據這些特點,再加上季節因素(2月初),考慮可能的診斷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病原體可能為腦膜炎球菌。為明確診斷,可取腦脊液離心沉澱,取沉澱物直接塗片鏡檢,如發現中性粒細胞內、外有革蘭陰性腎形雙球菌,可作出初步診斷。也可取皮膚瘀斑滲出液印片鏡檢,陽性率較高,同時應取腦脊液及血液作細菌分離培養,也可用其他快速診斷方法,如檢測腦脊液中腦膜炎球菌莢膜多糖抗原進行病原學診斷。

14.簡述在傷寒病程中可採取何種標本作何檢測?

答:傷寒患者在病程不同階段應採集不同標本進行相應的檢查。

1.細菌培養:第1周取靜脈血,第1~3周取骨髓,第2周起取糞便和尿液。需注意的是:

(1) 血液、骨髓標本應先接種於肉湯增菌培養基,如有細菌生長,再轉種血平板,進行鑒定。

(2) 糞便標本應接種於SS等腸道選擇培養基,挑取無色半透明菌落作生化反應及玻片凝集予以鑒定。

2.血清學試驗:取血清作肥達試驗,肥達試驗原理、試驗結果和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見書267頁),作出判斷。

15.志賀菌感染的免疫特點是什麼?

答:引起細菌性痢疾的志賀菌型別多,有四群,各群又可分為型及亞型。志賀菌引起的感染局限於腸黏膜層,一般不入血,故其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賴於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病後免疫期短,也不鞏固。上述特性與細菌性痢疾不易控制有關。

16.為什麼霍亂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

答:霍亂弧菌主要通過消化道途徑感染。在夏季,人們生吃瓜果、涼拌菜,飲用未經煮沸的水等生活方式,易導致霍亂弧菌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從消化道進入人體。霍亂弧菌不耐酸,夏季暴飲暴食造成胃酸被稀釋,有利於霍亂弧菌通過胃進入小腸,引起感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愛情,甜蜜的愛情-立體賀卡欣賞
健身雜談之新的一年,新的計劃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