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車輪下的「鹽煤古道」

歷史車輪下的「鹽煤古道」

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發明了車輪,製造出了車輛,從此行道應運而生。一直以來,道路作為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對兩地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共同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條路,追溯不到遠古時代,也就一千來歲,它就是位於威遠縣境內的「鹽煤古道」。「鹽煤古道」,顧名思義,就是當時主要用於運輸鹽、煤、鐵的商用官道,它是自貢到成都的官道穿過內江境內的一部分。縱然時移世易,我們仍然可以通過道路上深淺不一的痕迹聯想到當時沿途繁忙的景象與貿易的盛況。

如今,當我們行走在這有些曲折不平的古道上,一陣山間的清風卷帶著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這些行道的邊角在風吹雨打的侵蝕中已經變得光滑而平整,一級一級的石階順著視線延伸到遠方。山壁上的一些刻字與雕畫或已變得模糊不清,沿路被供奉的神龕佛龕訴說著旅人途中的艱險,而那古道上一些用於排水、防滑、格擋的設計又無不彰顯著先人的勤勞與智慧。

我們確實很難想像,當時的人是如何開闢出這條山間的行道的,行道的一旁就是山崖,人們把這裡稱作「騾馬坑」,聽說不論騾子還是馬,從這裡掉下去,連聲音都不會聽到,屍骨無存,足見其深不可測。即使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是被茂密枝葉所遮擋的冰山一角,這些天險與歷史遺留也為這條古道平添了幾分神秘的傳奇色彩。

行至山頂時,只見芳草萋萋,雲山霧繞,四季常青的松樹宛如山林最忠實的守衛,山間繚繞的白霧彷彿一層白紗,將古道與外界的喧囂所隔離,又把這裡的歷史封藏釀成美酒。時間把山間獨有的韻味傾注在每一棵植株,每一個深坑,乃至行道的每一道凹槽里,彷彿它們都活了起來,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與愛恨情仇。

本台記者:孫倩 馮星(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內江 的精彩文章:

內江雙洞路3輛「兩輪」車相撞!其中一人受傷!就發生在今天下午……

TAG:大內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