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貨能把入侵物種吃絕種嗎?這種人造「惡魔小龍蝦」不服!

吃貨能把入侵物種吃絕種嗎?這種人造「惡魔小龍蝦」不服!

愚蠢的人類製造出了一種能自我克隆繁殖極快的惡魔生物,然而一個大意,這種生物就逃逸到自然界里,逮誰滅誰,血雨腥風——這種情節曾是科幻恐怖片的最愛,然而科學家們發現,這事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成真了。

主角就是這隻看上去平凡無奇的小龍蝦。

能打又能生的怪胎螯蝦

1990年代中,德國寵物圈裡出現了一種新螯蝦,品種不明,起源地不明。飼主們一般根據殼紋叫它「大理石紋螯蝦」(Marmorkrebs),也有人管它叫「美國德州螯蝦」,還有些比較認真的飼主則會寫信給水產研究者,詢問這種蝦的學名。去信里往往會提到一件事,這種蝦即使一個蝦孤零零地養在缸里,也會產卵,卵也能孵出後代。

研究界就是這樣注意到這種蝦的。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動物學家格哈德·舒爾茨(Gerhard Scholtz)試著單獨養了一隻大理石紋螯蝦,她沒有配偶,沒有藏著此前交配遺留下來的精囊,但她不斷產卵,孵出後代。舒爾茨檢查發現,這些後代全部是雌性。這是已知的第一種能孤雌生殖的螯蝦!舒爾茨測了這種螯蝦的線粒體基因,發現和原產美國的龍紋螯蝦(Procambarus fallax)非常接近,可能是其近親。2003年,舒爾茨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首次報告了這種螯蝦。在論文的最後一段,舒爾茨寫道「這種螯蝦……可能對歐洲淡水生態系統造成威脅,哪怕只放一隻到野外,就能建立起一個足以勝過本地螯蝦的種群。」

只是「歐洲」淡水生態系統?太小看蝦啦!

舒爾茨這篇論文,是大理石紋螯蝦研究的開端。科學家們很快注意到這種「神秘的孤雌生殖蝲蛄科螯蝦」,這一研究不得了,他們發現,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大理石紋螯蝦,那就是——強到逆天

首先,大理石紋螯蝦長得快,長得大。實驗室里同樣條件下飼養250天,大理石紋螯蝦比龍紋螯蝦長出一倍。長就意味著重,重就意味著戰鬥力和搶食力都強。

左上F圖,體長8.4厘米的大理石紋螯蝦左鉗。右上G圖,體長4.7厘米的雌性龍紋螯蝦左鉗。雖然是親戚又長得那麼像,但一看就知道誰比較能打。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其次,大理石紋螯蝦生得多,每次產的卵平均是龍紋螯蝦的6倍,性成熟的速度還不比龍紋螯蝦慢。養上一年,一隻大理石紋螯蝦基本上就會變成幾百隻。

大理石紋螯蝦(紅線所示)和雌性龍紋螯蝦(藍線所示)對比。大理石紋螯蝦體長平均在35毫米,實驗室里甚至發現了長到了103毫米的個體(左上圖)。雌性龍紋螯蝦則平均僅有18毫米。產卵,大理石紋螯蝦每次平均能產300顆卵。雌性龍紋螯蝦平均僅50顆卵。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此外,這貨還特別能適應環境。它能適應很大範圍內的溫度、鹽度、酸鹼度,30℃以上的溫暖水域里活蹦亂跳,冰面下的水流中也能安之若素。它們能安家於湖泊、稻田或沼澤,既吃素也吃葷,水藻腐葉、蝸牛魚卵、小蟲小魚,都在它的狩獵範圍內,實在餓了,就連木頭也吃,反正有消化纖維素的酶。

最後,大理石紋螯蝦是美國起源,天生自帶「螯蝦瘟疫」真菌(龍蝦瘟疫真菌,Aphanomyces astaci,歐洲的鰲蝦感染之後幾個星期就會死去)。這種真菌美國小龍蝦倒是比較適應,可歐洲小龍蝦不適應啊。一百多年前從美洲傳到歐洲,差點滅了歐洲的本土小龍蝦。歐洲花了好些力氣才滅了這病,歐洲小龍蝦也才喘口氣——得,這貨又帶著傳染源來了。

總而言之,在野外,大理石紋螯蝦絕對立於螯蝦界鄙視鏈上層。

事實也證明,大理石紋螯蝦的確能打,短短几年就擴散到了歐亞非三大洲的野外。如今,歐洲的德國、捷克、荷蘭、瑞典、烏克蘭、義大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亞洲的日本北海道,都發現了這種螯蝦的蹤跡。如果考慮寵物市場,形勢就更嚴峻了。美國和中國都不乏養著大理石紋螯蝦的寵物主,意味著大理石螯蝦距離這些地方的野外,也就一次放生之遙。

已知大理石紋螯蝦在野外的擴散範圍。圖片來源:marmorkrebs.org

這貨是個啥,哪來的?

研究了好幾年,其實一直都還沒給大理石紋螯蝦定種。

螯蝦定種的常用依據之一,是雄性生殖肢的形態特徵,可這新螯蝦全是雌性!這就增加了通過形態定種的難度。要說測序吧,這貨基因組還挺大。以前基因測序成本高,整個測下來實在測不起。

科學家本來是把這貨定為龍紋螯蝦里的孤雌生殖特型,不過後來把這貨跟公龍紋螯蝦放一起,發現二者能交配,最長的據說交配了一個多小時,可惜乾打雷不下雨,再怎麼交配,生出來的後代還是100%純的大理石紋螯蝦,說明大理石紋螯蝦跟龍紋螯蝦無法產生任何後代——這都「生殖隔離」了,乾脆作為獨立種吧。有人就建議把大理石紋螯蝦命名為「處女螯蝦」(Procambarus virginalis),畢竟人家孤雌生殖不用浪費時間談戀愛,一隻蝦就能創造出一整個個大又能打的螯蝦軍團,完全是螯蝦界的聖母瑪利亞加聖女貞德。

公龍紋鰲蝦(上)和大理石紋鰲蝦(下)交配,抱得挺緊,時間也不短,然而……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定了名字後又過了幾年,直到最近這篇新論文,德國遺傳學家弗蘭克·呂科(Frank Lyko)團隊花5年時間給大理石紋螯蝦徹底測了序,總算弄明白了這貨的來龍去脈。

研究者正在檢查高性能計算機,用於裝配小龍蝦基因組。圖片來源:Sina T?nges

首先,這貨是龍紋螯蝦的三倍體, AA"B基因型。三組染色體里有2組(A與A")幾乎完全一樣,另一組(B)則有大量基因差異。

其次,這貨出現的時間不長於30年。即使是自我複製,時間長了也多少會出現基因突變。然而,大理石紋螯蝦不同個體的基因組實在太接近了,這意味著這個物種出現的時間太短,以至於來不及產生多少鹼基突變。呂科他們給11隻大理石紋螯蝦做了測序,其中2隻來自德國不同城市的野外,4隻來自德國各地的寵物市場,4隻來自馬達加斯加各地野外,1隻來自馬達加斯加的一個市場。然而這些天南海北的螯蝦里,任何兩隻的基因組差異最多也就4個非同義單核苷酸!大理石紋螯蝦一共276條染色體,基因組有3.5 Gb,比人類基因組還大7%。這麼大的基因組,11隻個體測下來,一共也就發現了416個單核苷酸差異,算是變異極少了。

科學家在抓大理石紋螯蝦。圖片來源:Ranja Andriantsoa

最後,呂科團隊還發現,從基因變化來看,馬達加斯加的種群應該來自德國。德國才是更早的發源地。再結合兩條信息,大理石紋螯蝦最早出現在德國,美國沒找到這種螯蝦的野生種群,研究者拼出了這樣一個故事——

二十幾年前,兩隻不同產地的美國龍紋螯蝦A與B在德國某個寵物店的水族箱里相遇,產下了愛情結晶。 A的不知是卵細胞還是精細胞出錯,不慎多保留了一組染色體,於是AB結合後就誕生了一隻AA"B三倍體螯蝦。產地不同導致A與B的基因差異較大,於是這隻三倍體螯蝦生來自帶雜種優勢,個大能生,適應各種環境,還具備了孤雌繁殖功能。於是這隻三倍體螯蝦在這個水族箱里一隻變成幾百隻,再到很多個水族箱里一隻變成幾百隻,然後被人類隨手一丟,進軍野外繼續一隻變成幾百隻……短短二十幾年,歐亞非的溪河湖泊里,處處都是當年那隻蝦的「克隆蝦」。這種蝦在德國已經多到什麼地步?呂科跟兩個同事一起去附近的湖裡收集螯蝦樣本, 3個人在一小時內徒手抓了150隻……

一般來說,自我複製是一種短期特別有效、但長期不那麼看好的演化策略。優點在於省下了談情說愛有性生殖浪費的能量,缺點一是缺少基因多樣性,容易被疾病或寄生蟲一掃而空;二是有害突變可能會不斷累積,直致積重難返,所謂「穆勒棘輪效應(Muller"s ratchet)」。不過,歷史上也有一些自我複製的物種一直繁榮興旺,比如被稱為「演化醜聞」的蛭形輪蟲,就這麼孤雌生殖自我複製了幾百萬年。大理石紋螯蝦到底是會長盛不衰還是曇花一現?只能拭目以待。

變異螯蝦能好怎?

每種入侵生物,必有人問能好怎。不少吃貨摩拳擦掌——儘管放馬過來,我能大吃一斤!

大理石紋螯蝦能吃,但算不上好吃。而且這種動物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入侵,絕對不是好事。

前面說到,大理石紋螯蝦個子大,不過,這是和龍紋螯蝦對比出的結果。如果和我們常吃的小龍蝦即克氏原螯蝦相比,那麼克氏原螯蝦體長一般在5.5-12厘米左右,比大理石紋螯蝦還要大那麼一點。也就是說,這種變異螯蝦的肉,還沒有普通小龍蝦多。

馬達加斯加市場上有售賣供人食用的大理石紋小龍蝦熟食。圖片來源:Ranja Andriantsoa

現在大理石紋螯蝦在馬達加斯加已經泛濫成災,當地的窮人有時會吃這種螯蝦,作為一種廉價蛋白質。然而,這種螯蝦依然被列為「低經濟價值」。而且這種螯蝦會吃小魚,導致魚類數量下降;在稻田裡,它們會啃食水稻,導致稻穀產量下降。馬達加斯加當地就發現,這種螯蝦導致了稻穀歉收,漁獲減少,總體來說,得不償失

更不必說這種螯蝦入侵造成的物種多樣性下降。在馬達加斯加,從2007~2017年,十年里大理石螯蝦的棲息地範圍增加了100倍,從1000平方千米變成10萬平方千米,現在「蝦口」數以百萬計,已經威脅到七種馬達加斯加的本土野生螯蝦。

馬達加斯加的「吃貨」,沒能阻擋大理石紋螯蝦擴張的腳步。

到底應該怎麼對待大理石紋螯蝦呢?

歐盟和美國的密蘇里州與田納西州已經把大理石紋螯蝦列入「禁品」。在歐盟,禁止出售、飼養、擴散或放生大理石紋螯蝦。儘管中國還沒有這樣的禁令,但如果你養著大理石紋螯蝦,千萬不要把它放生,不要露天飼養因為它可以通過陸路逃走,不要把這種螯蝦當成釣魚用活餌。

這種變異螯蝦最理想的歸宿,不是野外,不是餐桌,應該是實驗室

它好飼養,長得快,生得多,自己一隻就能生出千軍萬馬,基因型還完全一致,簡直是理想的模式生物,可以用於研究生態、生理、發育、遺傳、表觀遺傳……另外,這種動物能複製自身,能大量增殖,能迅速擴散,完全是癌細胞翻版。事實上,已經有科學家考慮用這種螯蝦來模擬癌症,以研究抗癌策略。也許有一天,「惡魔螯蝦」帶給我們的知識,會拯救無數人類的生命。

編輯:明天

參考文獻:

1. Vogt, G., Falckenhayn, C., Schrimpf, A., Schmid, K., Hanna, K., Panteleit, J., ... & Lyko, F. (2015). The marbled crayfish as a paradigm for saltational speciation by autopolyploidy and parthenogenesis in animals. Biology open, bio-014241.

2. Gutekunst, J., Andriantsoa, R., Falckenhayn, C., Hanna, K., Stein, W., Rasamy, J., & Lyko, F. (2018). Clonal genome evolution and rapid invasive spread of the marbled crayfish.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doi:10.1038/s41559-018-0467-9

3. Martin, P., Kohlmann, K., & Scholtz, G. (2007). The parthenogenetic Marmorkrebs (marbled crayfish) produces genetically uniform offspring. Naturwissenschaften, 94(10), 843-846.

4. Scholtz, G., Braband, A., Tolley, L., Reimann, A., Mittmann, B., Lukhaup, C., ... & Vogt, G. (2003). Ecology: Parthenogenesis in an outsider crayfish. Nature, 421(6925), 806.

Martin P., Dorn N. J., Kawai T., van der Heiden C. and Scholtz G. (2010). The enigmatic 5. Marmorkrebs (marbled crayfish) is the parthenogenetic form of Procambarus fallax (Hagen, 1870). Contrib. Zool. 79, 107-118.

6. An aquarium accident may have given this crayfish the DNA to take over the world. (2018). Science | AAA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2/aquarium-accident-may-have-given-crayfish-dna-take-over-world

7. Zimmer, C. (2018). This Mutant Crayfish Clones Itself, and It』s Taking Over Europe. Nytimes.com. https://www.nytimes.com/2018/02/05/science/mutant-crayfish-clones-europe.html

8. Crayfish create a new species of female 『superclones』. (2015). Science | AAA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5/08/crayfish-create-new-species-female-superclones

9. Invasion of the clones. (2018).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Community .from https://natureecoevocommunity.nature.com/users/81347-frank-lyko/posts/29644-invasion-of-the-clones

10. Marmorkrebs.org: Advancing research on marbled crayfish. (2018). Faculty.utrgv.edu. http://faculty.utrgv.edu/zen.faulkes/marmorkrebs/

11. Faulkes, Z., & profile, V. (2007). Early reports from pet owners. Marmorkrebs.blogspot.com. http://marmorkrebs.blogspot.com/2007/11/early-reports-from-pet-owners.html

12. Procambarus fallax f. virginalis (Marmorkrebs). (2018). CABI. https://www.cabi.org/isc/datasheet/110477

Paul Kirk. Aphanomyces astaci Schikora, 1906.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2010

來源:果殼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肉少不礙事,好不好吃試了才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這種能讓你在太空上網的新儀器,居然靠的是電子搞基!
各種植物飾品到底用了什麼植物?看完以後不再被坑!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