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歷史上的包青天——包拯

揭秘歷史上的包青天——包拯

他是古往今來知名度最高的官員,是黎民百姓呼喚清官與盼望治世的精神寄託;他是集中體現秉公執法、一身正氣的精神力量……他入戲曲之深,被演義成無所不能的超人;他束廟閣之高,被供奉為庇佑蒼生的神仙。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間最具號召力的代表公平與正義之化身,他的影響力遍及海內外華人世界。他就是為民伸冤,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上斬皇親國戚下斬大膽刁民的青天大老爺——包拯。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包拯出身於廬陽一個官宦家庭。二十八歲考上進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但包拯是個孝子,他信守聖人「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直到三十六歲時父母亡故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知縣。在知縣任上,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三十八歲升任知州,清正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讚,之後,便開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相傳,包拯在天長縣剛任縣令時審過兩樁牛案。

那是春耕時節,東村農民王某和張某一天在田包拯里同耕,休息時坐在田岸邊閑聊,讓兩頭牛在坡上吃草。一會兒,兩頭牛抵起角來,王某和張某沒當一回事,竟在一邊看熱鬧,誰知道王某的牛把張某的牛抵死了。這下兩個好朋友翻了臉,張某告到縣衙門,要王某賠牛。那時包公還沒上任,前任白縣令審案時想:判賠,王某吃虧;判不賠,張某吃虧。左思右想,沒法把案子判得公平合理,只得把兩人收在監里。

第二天,包公上任,聽說有兩個農民在監里罵人,提出來一審,知道事情的原因,就笑哈哈地對他們說:「你們本是一對好朋友,只是漫不經心使牛抵角死亡,以致朋友反目成仇人,這實在是不應該的。今天本官勸你們言歸於好。」說罷,提筆寫了四行字:二牛抵角,不死即活;活牛同耕,死牛同剝。

兩個農民聽完判決,都說這樣公平合理,謝過包公,攜手走出公堂。誰知那兩人剛走,又來一人報案。

那是西村農民,名叫劉全。今天早晨他正要牽牛下地幹活,來到牛圈時大吃一驚:原來他的大黃牛滿口血淋淋,牛舌頭不知給誰割掉了。他心疼得哭了一場,急來縣衙門要求破案。

包公看了狀子,心想:這很可能是劉全的仇人乾的。就對劉全說:「看來,這頭牛是活不長了,你乾脆把牛宰了,肉可以賣,我再資助你一些錢,這樣你又可以買一頭牛了。」劉全感激地揮淚告別。

劉全剛走,包公當即出了一張禁殺耕牛的布告:

本縣曉諭黎民百姓:為確保春耕春種,保養好耕牛,嚴禁私自宰殺。如有病牛,須請牛醫診治;診治無效的,先報呈縣衙,經查驗後,方可宰殺。未經查驗,擅自殺牛的,一律嚴懲不貸。有人捕捉到殺牛者,官府賞銀三百貫。此布。

第二天,劉全的鄰居李安前來報告說,劉全擅自宰殺耕牛。

包公想:村中的人一定都知道,劉全宰殺的是殘廢牛,而這個自稱劉全鄰居的人明知殺殘廢牛而來告他,不就是誣諂好人嗎?這人肯定和劉全有仇。包公出布告本來就是要引劉全的仇人出來。現在問過姓名,知他叫李安。劉全曾告訴包公,李安曾和他有仇,看來此人必定是偷割牛舌的人。

一審問,李安只得供認了自己割牛舌而又來誣告的罪狀。

兩件小案子,從中看出包拯斷案的機智果斷,也許他「善斷獄訟」之名就是從這時流傳開來。至今幾乎所有的包公戲 都與他善斷奇案、沉冤昭雪有關,而事實上,歷史並沒有記載包拯斷案的事迹,他的政績也非在斷案上。

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拯坐鎮開封不到兩年一生善始善終

在入主開封府之前,包拯因對官場失望導致情緒低落,而「七求外任、出京四年」。

1056年,58歲的老包終於成為開封府尹。按理說,包拯後世之名應是從開封府名揚天下的,事實上,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坐了一年有餘。

不過,以包拯的個性,不在開封府幹出點名堂不會善罷干休。他一上任就改革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在當時,平民告狀都得先通過門牌司才能上交案件,時常被小吏訛詐。

幾個月後,惠民河漲水,淹了南半城。包拯一調查,原來屢疏不通的原因是達官貴人在河兩岸佔地修豪宅,還堵水築起了「水上公園」。包拯立即下令將這些花園水榭全部「毀去」以泄水勢,「人患」一治,水患自然解除。老包這一舉動可謂 石破驚天,威名大震,京師老百姓都盛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當然,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包拯肯定也查辦過一些案子,也許其中不乏為民平冤的,也採取過一些措施維護首都治安,一度贏得美名。他處理案件公道正派,執法嚴峻,對各種階層一視同仁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他不苟言笑、過於嚴肅,得來了「包希仁笑比黃河清」的民間評價——要看包公笑,比黃河水變清還難啊!

然而,包拯主要政績畢竟不在開封府任期,更不在英明斷案上,他是一個實幹家。

不到兩年,61歲的他就被任命為三司使,負責全國經濟工作,他展現出了經濟改革的天賦,比如改「科率」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價格購買農民要繳的上供物資;免除部分地區「折變」,即廢除農民將糧食變成現錢納稅的規定等措施。開展經濟工作卓有成效,兩年後,包拯被提拔為樞密副使,相當於主管軍事的副宰相,至此,包拯才算正式進入了中央執政官的行列,屬於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然而, 63歲的老包已經是風燭殘年。仁宗時代相對和平,所以這個職務也許是皇帝對老包忠心耿耿一生的一種榮譽性質的回報。

一年後,即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數日後,因病逝世,終年六十四歲。

包拯去世後,靈柩由他的女婿護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鄉。後來,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壞,當時的隨葬器物也大多被盜。包公後裔將原棺和墓誌遷葬於墓西三十多米處,原墓地被廢為耕地。後來,當地官員誤將包夫人墓當作包公墓,修葺一新,並蓋有享堂。

包青天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之一,他的事迹在民間廣為流傳,可說是婦孺皆知。可是包青天究竟是怎麼死的,民間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傳的最多的是被人毒死的。

關於包拯當時逝世時的情況,墓志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

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污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藥後被毒死的?

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藥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保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葯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藥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持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包拯是中國老百姓心中的神。從南到北,在全國許多地方都設有紀念包公的祠廟,到處都有人在跪拜他。歷代文人還寫了不少頌揚包拯的詩詞,用詩歌來歌頌他的剛正不阿和清正廉明,表達對他的景仰之情。包公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是一千多年來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治清明時,人們固然懷念他;世道衰敗時,老百姓更加懷念他。自宋朝到今天,雖然世事變幻不定,然而,人們對於包公的懷念卻是永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快訊 的精彩文章:

痛心!雪夜救孤兒,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
朱元璋和雍正反貪腐各有絕招,誰更勝一籌?

TAG:掌上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