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偏愛的哥窯,為何難得市場寵幸?l 新昊和他的朋友們
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多家國家文博機構協辦的「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正在舉行中。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市場上,哥窯卻是五大名窯中價位最低的。
芝為華彩玉為肌,
火氣全無古氣披,
恰是白描吳道子,
觀音妙相手中持。
這是清代好古天子乾隆帝讚美哥窯的一首詩,在他讚美瓷器的近200首詩中,寫哥窯的就近20首。在丁觀鵬所繪《弘曆鑒古圖》中擺滿古物的案台上,就擺著傳世哥窯的瓶、爐、盤等器皿,被列為「宋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命風雅的乾隆,對哥窯瓷器自然也是傾心不已,將其視為珍品。
丁觀鵬《弘曆鑒古圖》 絹本設色76.5×147.2cm 故宮博物院藏
2017年秋,一件元代哥窯倭角方洗出現在北京保利「佞宋」專場中。在哥窯研究者、英國倫敦東方陶瓷會員黃驥看來,這件方洗的器型、釉色、紋片、功能所體現出的綜合氣質符合任何一個愛瓷人心中的「宋哥窯」。同樣器型的作品,大維德基金會藏一件,仇焱之舊藏一件。他認為,器物標註的雖是元,但應該是在宋代,和他一樣將這件器皿的時間定格於南宋基本成為藏家和研究者的共識。
哥窯倭角方洗歷經數位名家遞藏,並可見於多次極為權威的展覽出版之中,著名者如關善明之「沐文堂」,「敏求精舍三十周年展覽」、「關氏所藏宋代陶瓷」也展出了此器,並於1985年、2003年兩度在蘇富比上拍。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上,覓得這樣一件有著如此清晰來源記錄的哥窯精品實為難得。該方洗估價300萬~350萬元,以260萬元起拍,在多位買家的多輪競價之後,加傭金以2645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10倍之多。回顧上一次在2003年倫敦蘇富比217萬元的成交價,可謂一次價格的飛躍。
元 哥窯倭角方洗(「沐文堂」舊藏) 寬7.2cm
成交價: RMB 26, 450, 000 北京保利 2017.12.18
高古瓷收藏家、研究者崔凱則認為這一價格還是偏低,「遠遠不夠!直觀來看,此器的釉質特徵、工藝、造型的開門度非常高,而且經海外重要藏家收藏過,其來源可靠、流傳有序,可靠性就比較高。十幾年前的200多萬元,如果買明清官窯,比如洋彩、粉彩,可能現在出手的市值一件就是兩三千萬元,加在一起,過億或者兩三億都很正常。」他說,「所以如果單純按投資來說的話,這是個稍許失敗的投資,時間成本很高,並不是很理想。」
宋五大名窯中,哥窯市場價格最低,這樣的行情又是何因?
哥窯之魅:歷代膜拜
哥窯目前受關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在舉辦的「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及相關研討會,該展將大眾對於哥窯瓷的熱情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展覽基本上把故宮藏的百餘件傳世哥窯全部展出,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也是首次舉辦這樣的展覽。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陶瓷研究所所長呂成龍介紹,其中不乏灰青釉膽式瓶、灰青釉凸弦紋瓶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現場
「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現場
哥窯具有宋瓷器形端莊、釉色酥潤含蓄的特點,於靜謐中散發出不飾粉黛、洗去鉛華之自然之美,充份體現出哥窯一系最為人稱許的審美特徵。崔凱將哥窯之美概括為「殘缺美」——本來是釉料、控溫的失誤之處,卻孕育了哥窯自然天成、無可比擬的美。「從精神氣質上,哥窯恰如其分地符合禪宗孕育出的美的七個要素:不均齊、脫俗、自然、簡素、靜寂、枯槁、幽玄。」
哥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故宮博物院藏
(外底鏨刻有乾隆皇帝詠哥窯御制詩: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宋哥窯在後世備受青睞,明清至今,哥窯一直作為名瓷而進行仿燒,尤以明清諸代仿製居多,且各具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仿哥釉,但其工藝均無法媲美宋代哥窯。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和傳世實物來看,景德鎮在明宣德年間就已成功仿製哥窯瓷器,除個別形神兼備、幾可亂真的仿品外,其他一般均以青花楷體署本朝年款。明中後期摹古成風,精仿哥窯頗具宋代遺韻。明晚期的文人士大夫特別重視哥窯瓷器,尤其作為文房擺設。文震亨的《長物志》中就提到:「堂中插花,乃以漢之銅壺、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也是受到這種風尚的影響,明晚期出現了大量哥窯仿品,甚至將前代器物人為染色,做成哥窯瓷器的效果。
哥窯灰青釉菊花式盤,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御窯廠於康熙朝開始仿哥窯,乾隆時期的仿品最多,品質也最好,乾隆甚至頒發多道諭旨,要求仿燒力求似真。在此之後,幾乎歷朝都有仿哥窯。黃驥介紹,明清時期的仿哥窯瓷器,一般注重仿製瓷器的釉色和開片,造型則比宋哥窯更為多樣,其中尤以雍正、乾隆朝的仿製水平最高;另一類是純粹摹古的作品,現在已經很難判斷其與宋哥窯的區別;還有民窯仿製的哥窯,但品質就大打折扣了。
清乾隆 仿哥釉象棋,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至今日,收藏家對哥窯更是趨之若鶩,仿製品大量產生。著名古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曾指出,民國時期有大量偽刻「乾隆御題詩」的汝、官、哥、鈞、定窯作品被洋人高價買走。甚至在大維德如此重量級藏家手上,也有一件民國偽刻「乾隆御題詩」官窯碗。
生世之謎:迷霧重重
「哥窯」一名最早見於明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其中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認定為五代所燒,故後世將「官、哥、汝、定、鈞」列為宋代五大名窯。
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記錄也只是一鱗半爪,文獻之間還互相矛盾,因此直到今天,哥窯的身世仍舊是個不解之謎。近30年來,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與哥窯相關的考古實物不斷增多,對哥窯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然而,在驚喜之餘,目前的實物與文獻仍舊無法一一對應,哥窯生世依然迷霧重重。
浙江省龍泉市查田鎮溪口村瓦窯垟窯址出土的青釉器殘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在「金絲鐵線一2017年故宮博物院哥窯學術研討會」後,與會者對產地有了大致統一的意見:傳世哥窯的窯口應該是杭州,而不是龍泉。如果這一共識成立的話,直到明代的文獻才把哥窯當作單獨的瓷器窯口出現,那麼哥窯這個窯口就不存在?業內還有另一種觀點:傳世哥窯可能是南宋官窯生產出來的一種品種,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窯口,哥窯是官窯瓷器里的一個品種。「這樣一來,哥窯的身份就很尷尬了,這是學界長期存在爭議的問題。」崔凱說。
「哥窯問題,千古懸案,各家觀點,五花八門。」黃驥表示,關於窯址之爭,有杭州鳳凰山說,有龍泉說,有河南說,有景德鎮說。「立場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結論千奇百怪。」不過,在他看來,哥窯研究的根基在於「傳世哥窯」即清宮舊藏的這批哥窯,「傳世哥窯」或是宮廷傳承,或是清代帝王搜集,以及所有從清宮流入天津、山東、揚州、上海乃至海外的器物,它們流傳有序,具有相同特徵、自成體系。
在研討會上,著名陶瓷鑒定專家耿寶昌將自己上過手,源於清宮舊藏的60多件「傳世哥窯」的研究,總結出其特徵:黑胎或深色胎、器型仿青銅器、紫口鐵足,乳濁釉、釉面失透、如「粥皮」、釉面油膩,器物口沿常有一道較厚的釉層,俗稱「釉環」「金絲鐵線」。他還表示:別具特色的「傳世哥窯」瓷器是宋代產品。
哥窯以其別具特色的「金絲鐵線」卓立於幾大名窯之中。「金絲鐵線」即器身在燒制過程中,由於胎質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出窯後形成的紋片,俗稱「文武片」「百圾碎」「墨紋梅花片」「葉脈紋」。崔凱將哥窯的這種特質稱為「殘缺美」。
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瓦窯路窯址出土的青釉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鑒定》一文中也提到將「攢珠聚球」作為判斷哥窯真品的標準之一。「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攢珠」指的是哥窯瓷的釉內氣泡細密得像一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
宋 哥窯灰青系耳三足爐
通高11.1cm、口徑12.4cm 台北故宮藏
按照可靠的標準來看,「傳世哥窯」現主要藏於北京、上海、台灣及海外各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共有63件傳世哥窯,其中57件是一級品(國寶級),珍品比例非常高。大維德收藏的30多件官、哥窯,也是故宮舊藏。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已知有記載的,總數也不過二三百件左右。因此,能在市場得到藏家公認、市場流通的哥窯瓷器少之又少。
哥窯之價:
偶有驚喜難出頭
傳世哥窯研究雖然迷霧重重,但其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卻為世所公認,珍貴性毋庸置疑。在拍賣市場,只要有哥窯現世,必定是國寶級的,但它的價格卻與其藝術價值嚴重不符。缺乏統一的認知,是導致哥窯的整個市場價位呈現一種低迷狀態的主要原因。
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就以1000多萬元港元成交,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哥窯的價格卻是瓷器中上漲幅度最小的品類。
南宋 哥窯葵口盤(臨宇山人舊藏)
流拍 香港佳士得 2015.12.2
2004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曾出現過一件宋哥窯六瓣葵花盤,來自美國著名收藏家斯蒂芬·君尼庫克三世舊藏,最終被專門搜集宋代瓷器的日本收藏家富田雅孝,也就是臨宇山人,以146.35萬美元高價購得。2015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的「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專場中,這件再次上拍的「南宋哥窯葵口盤」成為業界關注的重器,該盤估價4000萬~5000萬港元,可惜流拍了。黃驥對於拍賣的「黑色三分鐘」記憶猶新。「流拍的並非標的本身,而是整個哥窯體系的研究薄弱。」他表示,「五大名窯」中的哥窯,一直沒有理想的拍賣成績,根本原因在於:一是對傳世哥窯的研究不夠;二是如何確定宋哥窯的標準和關鍵鑒別特徵不明確;三是對哥窯窯址與燒造時間都無定論。「這些都是導致哥窯市場價位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
清雍正 仿哥窯紙搥瓶 高16.8cm
成交價: HKD 4, 940, 000 香港蘇富比 2011.10.5
雖然哥窯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偶有驚喜出現,但整體而言,與其藝術價值仍舊不相符合。2004年,一件南宋哥窯月白釉水盛估價35-45萬港元,最終成交價達364.78萬港元。2005年,倫敦蘇富比「宋哥窯葵花式三足洗」以112.8萬英鎊成交。2006年,清乾隆仿哥窯釉雙如意耳壺在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價為460萬港元。在同一個專場,估價為70-90萬港元的清雍正仿哥窯釉弦紋洗以392.80萬港元成交。
2011年,香港蘇富比上拍一批清代仿哥窯作品,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其中清雍正仿哥窯釉花棱雙耳扁壺以962萬港元成交;清乾隆仿哥窯鋪銜銜環獸首瓶以722萬元成交,清雍正仿哥窯紙搥瓶以494萬港元成交。「宣德時期仿哥窯防官窯的這類瓷器,帶有宣德款式的,肯定過千萬,根據品級不同,會在幾千萬的價格上下浮動。所以,真正的南宋哥窯售價真的是太低了。」崔凱說。
宋 官窯十棱葵瓣洗 寬12cm
成交價: HKD 38, 200, 000 香港佳士得 2016.6.1
從2012年開始,哥窯瓷器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成交量較此前幾年有了大幅提升,且成交價格也一路走高。201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估價僅20-30萬港元的元/明哥窯葵形洗,最終成交價達376萬港元;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開元大觀」專場中,南宋官窯十棱葵瓣洗以18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3820萬港元成交。
崔凱表示:「真正的南宋哥窯已經成為市場上爭相購買的熱點,當然這個熱度剛剛開始,現在只是一個起步階段,將來的發展空間肯定是無法限量的。」
最近幾年拍賣中,每年都會出現幾件令行業關注的哥窯重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對哥窯的進一步研究。在黃驥看來,哥窯行情順應當前看漲的高古瓷行情。一方面,明清瓷器價格已到天花板,很多藏家轉向更具潛力的高古瓷;另一方面,隨著藏家文化的積澱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更具文人氣息的高古瓷日益受到重視。
隨著高古瓷熱度的提升,市場上出現的哥窯贗品層出不窮,甚而至於,在拍賣場上出現的哥窯,真品不足1/10。不僅是二流、三流的拍賣公司,包括一流的拍賣公司里,哥窯贗品也層出不窮。市場上的哥窯贗品比比皆是,甚至於有些拍賣公司拍賣的五大名窯的器物無一例外,全都是贗品。崔凱表示,「在這個市場里,有一幫人是『國寶幫』,非『國寶』不購入,這類拍賣公司就是迎合這部分人的心理。」另外,大拍賣公司也不乏出現高仿哥窯,現在龍泉等地的一些仿製作坊,能燒制逼真程度很高的高仿品,有些人為了牟利,購入高仿做舊,然後投入拍賣市場。「最近一到兩年的,尤其是日本、美國、歐洲的大小型拍賣會裡,經常會出現這類仿品,水平幾可亂真。」
儘管如此,他相信,宋瓷市場剛剛起步,五大名窯肯定首當其衝,汝窯鳳毛麟角,哥窯、官窯偶爾出來幾件。「隨著宋瓷整體認知水平的提高,相對傳承有序、鑒別特徵比較明顯的哥窯瓷器作品,更容易受到藏家青睞。」黃驥深信,如果市場一旦再出現一件來源可靠的哥窯瓷器,必定會再創拍賣新紀錄。
(本文發表於《藝術商業》,在原文基礎上有所編輯)
圖片提供 |故宮博物院、北京保利、台北故宮
香港佳士得、香港蘇富比
TAG:新昊和他的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