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發財之道——論語體貼之三十四
2-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 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 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注釋】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孔子晚年學生,小於孔子四十八 歲。
學干祿:
學,《史記·仲尼弟子列
傳》作「問」,當系古文經古論傳本和今文經魯論傳本之差異。
干,求;祿,薪俸 ,指官位,一說解為福。干祿即是謀求出仕做官。
其餘:指不疑即確定的部分。
闕殆,殆猶疑也(從王引之說),一說解為危險。
尤,罪過;悔,悔恨。朱熹《集注》:「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內出者也。』」
祿在其中:朱熹《集注》:「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辭。」
【翻譯】
子張想學升官發財的門道,老師說:「多聽別人的意見,不同意的放到一邊,同意的就認真聽取,這樣就少挨批評;多看別人如何做事,自己不會幹的先放下,把會幹的踏實幹好,這樣就不留遺憾。能做到在言語上少挨批評,在行為上不留遺憾,官職俸祿自己就會送上門來。」
【解說】
學而優則仕,本來就是儒家追求的目標,孔子並不反對弟子們出仕為官從政,豈止是不反對,他老先生恓恓惶惶周遊列國,干七十餘君,目的也是在求仕。後世儒家尤其是宋元以後的一些人諱言仕祿,指責子張貪求功名利祿,說子張所學不是聖學正途,實在很無理,也很虛偽。
本章孔子的意思並非看不起子張學干祿,只是提醒,位與祿不是求來的,而是靠修身養德換來的。如果你內在的德性良好,外在的表現優秀,那仕祿不求自到。
朱熹《集注》:「多聞見者學之博,闕疑殆者擇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約。」以上三項即是求祿之道。
更直接一點說,孔子的教導不外乎善於學習,善於從別人那裡借鑒。《述而》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又同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其善者」就是「闕疑」,「闕殆」;「從之」和「識之」就是「慎言其餘」和「慎行其餘」,意思極其顯明,都是教人多聽多看,擇善而從,並且篤行實踐。
「多聞」與「多見」是學習,借鑒,「慎言」與「慎行」是實踐,驗證。請注意,「慎」不是小心說話或謹慎從事,更準確的意思是認真仔細地分辨分析什麼是「善」,即「擇善而從」的「擇」。「慎言」就是擇「善言」而從之,「慎行」就是擇「善行」而識之。
因此,那些把孔子的話理解為謹小慎微,少說少乾的意思,好象孔子是個很滑頭很世故的庸人市儈,在我看來實在不著邊際,甚至有點佛頭著糞。
※兒童邪典片:黑暗總是從指縫流入
※快速磨刀器家用磨刀工具棒廚房陶瓷油石磨刀石磨菜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