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海闊.全國優秀中青年書家提名展——侯伯泉
GIF
書法作品入展及獲獎:
「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首屆「雲峰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大愛媽祖---中華媽祖文化書法篆刻大展」。
2012年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優秀作品展。
蘭亭雅韻.第二屆北蘭亭書法電視大賽書法作品展。
第四屆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作品展。
「文化中國、森茂杯」全國優秀書法作品展。
第二屆「王羲之獎」書法作品展。
全國第四屆宋璟碑顏體書法展。
第九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
余自幼好書,而立涉藝,逾廿載矣。憶往昔,由字而法,由表及裡,卻彷徨,抑焦躁。迄今稍具會意之歡,通達之樂。
余家累世耕讀,幼時幸蒙先祖教誨,初習唐楷,不明其理。但玩劣之性不脫。一日,搜索藏帖,竟致破損,祖母斥曰:「此先賢所留,經代所藏,不珍反損,何以對先人耶!」余乃長孫,父祖視若掌珠,突遭嚴訓,雖惑而不解,然自知禍矣,遂跪而告饒,方免重責。
弱冠從戎,適逢國學初熱,經胞叔又白公引薦,蒙軍旅書家指點,卻熱衷於內部書展,偶發螢火之光,於國展則茫然無知。
及轉業地方,舊癢之撓竟不可抑也,復從龍傑老師習行草,漸入正途,惜龍先生擢遷,奈余追遠之心不泯,遂與建芳同道求學於中書協培訓中心,幸遇恩師王金泉先生。
遇良師從之游,何其幸哉。余師淵博,誨人不倦,教余由《聖教》入,故從零始,先明用筆之理,苦練中鋒;爾後悟字法,重結體之變化,上下之錯落,左右之開張,或上緊下松,或上松下緊;再及筆畫,關聯清楚,縈帶自然,或粗或細,流轉其間。余師嘗曰:「線條之質,乃行草之要,重在用筆,須絞筆如練繩,抻繩而行,且行且駐,橫直平過盡使筆鋒留住,轉折弧線定要絞鋒提筆暗轉。行如縈紆飄舞,駐猶盤根錯節。」悟後方臨,臨後再悟,循環往複。
《聖教》乃集字之碑,行草入門之典,臨此可識字法。方向既明,中鋒亦得,師親范親授,余如醉如痴,進益之速,始料未及。繼遵師囑,通臨之。帖貴熟讀,不宜生臨,朝夕諦觀,明下筆之姿,知行筆之徑,曉收筆之式。取其精神,擭其風貌,謂悟徹而入也。循此徑,紮根《聖教》,採擷英華,始有進焉。
善書者必善用墨,善墨者必善用水。夫墨之韻在水,凡上乘之書,皆筆隨情而動,墨因筆而發,墨潤有肉,墨燥有骨,燥潤窮其變化而生韻。水墨自有講究,或先墨後水,或先水後墨,或先墨後水再墨,或先水後墨再水,盡在妙處。倘不能掌控,則至漫漶。沙曼翁、林散之、八大山人皆是高手,墨融宏大之篇與細微之筆,渾然一體,不可謂不高。墨之於師,其方盡用,然先水後墨再水起筆居多,後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且擅用宿墨,點、線、面交相輝映,自然天趣。「干烈秋風,潤含春雨」,乃黃賓虹之謂也。妙哉!
書貴流暢,尚大氣,忌局促,所謂筆法、字法、墨法、章法,宜大膽落墨,小心收拾是也。蓋如用兵,運籌帷幄,不宜鼓努為力,不計工拙,似風牆陣馬,實渙散難支。余師曰:「夫書,惟把氣象,重精微,形生無限,墨分五彩,點有神,線多變,行間擺動,通篇貫氣,意無形,念有跡,肅穆野逸,歸於自然。」余心追手摩,朝臨暮寫,何肯閑拋寸陰。
與恩師學書幾載,或謂略有小成,然,自知才不備,學不足,藝不精,每遇賢者必自慚,從未敢人前輕言書也。蛻庵太師曰:「書道如參禪,透一關,又一關。」應繼《聖教》為根,《祭侄》為干,兼至諸家,旁及篆隸,繁其枝葉。
古人云:「學書忌浮論而無實功。」余當遵師重學,不計名利,謙而誠,恭而安,積學養氣,以書載道。逸少之書五十有二方稱妙,宣尼之學七十之後而從心。余不才,敢當竭盡其能也。
丁酉冬月侯伯泉於慿硯山房
TAG:枕溪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