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去雙手的安康男子努力成「自強標兵」,他的故事有嚼頭!

失去雙手的安康男子努力成「自強標兵」,他的故事有嚼頭!

下為正文

導 讀

白河縣三院村貧困戶巴文成20多年前因一場意外失去雙手,但他沒有被生活的貧苦和不幸擊垮,在脫貧政策引導和駐村幹部的幫扶下,靠著肩挑背馱實現著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

Introduction

巴文成今年56歲,二十七年前在花炮廠做花炮時的一次意外,讓他從此失去了雙手,無處務工、難以務農,他家的日子幾度快要撐不下去。

巴文成的妻子 毛明蘭(錄音):他沒有手,就我一個人幹活,困難的很,吃飯都沒有,孩子餓得坐在門墩上哭。

巴文成正忙著挑水喂牛,提桶、倒水,殘缺的雙手靈活自如。天氣寒冷,他的額頭滲出汗珠,頭上冒著熱氣。

巴文成(錄音):頭兩年我都沒幹啥,思想都想亂了,都不知道咋生活。手沒了,那才二三十歲,死我還不想死,想辦法活下去。

出事後的幾年裡,巴文成到山東務工,給礦山上挑水、在工地上背沙勉強維持生活。

5年後,在外一無所獲的巴文成又回到三院老家,他覺得,只要自己肯出力,日子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巴文成(錄音):我一天到黑就在想,只要有時間,只要有人找,出氣力的活,哪怕一天一百塊錢。

幾年前,在脫貧政策的幫扶下,巴文成在山下社區買了新房,他的勁頭就更足了,卯著勁要還上買房的貸款。

種玉米、紅薯和小麥,養雞、養羊、養豬再加上打零工,最累的時候,巴文成合眼就能睡著。

由於勞力、精力有限,規模不大,多年來收入一直上不去。

去年,為了幫助巴文成儘快脫貧,幫扶幹部鼓勵他大力發展養殖,幫他協調扶貧貼息貸款和擴建圈舍所用材料,解決了他的資金難題。

新建的牛圈到巴文成家的老房子有150步,為了早日建好圈舍、節省勞力,他起早貪黑自己背磚、運砂石料,這150步的距離不知道丈量了多少遍。

巴文成說,現在他每年都會參加幾次縣上組織的技術培訓,有了技術,發展產業就更有底氣。2017年,他還被評選為白河縣脫貧攻堅「自強標兵」。

巴文成說,雖然自己沒有雙手,在脫貧的路上也不能掉隊,他要靠著自己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

巴文成(錄音):下一步,牛我再增加幾個,豬多喂,雞喂個百八十隻。不等2020年也能達到小康,只要你勤快,養殖業搞好,一年一萬兩萬收入還是達的到。

近期熱點

記者:童慧、陳智婷編輯:凌晨

責編:馬莉、海濤

安康綜合廣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康綜合廣播 的精彩文章:

安康一男子1歲時被拐,失散近30年,今天與家人重逢!

TAG:安康綜合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