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武術滄海桑田,演變為中華「舞術」

中華武術滄海桑田,演變為中華「舞術」

作為炎黃子孫,每個中國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文化標誌,比如龍、孔子、關羽等,而最讓外國人感興趣的無疑就是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曾經創造了極大的輝煌,但後來卻逐漸沒落,變成了體育表演的套路花架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前世

正所謂「止戈為武」,「止」通「趾」,是奔跑的意思,戈是夏商周的流行兵器,止戈意思就是舉著戈揮舞奔跑。從武字的含義就可以看出武術是源於戰爭的搏殺技術,與現在流行的以色列格鬥術和拳擊不同,是真正的殺人利器。戰國以前,武術是只有貴族才能掌握的技巧,戰鬥也是貴族才有的榮譽特權。但隨著戰國七雄戰爭規模的擴大,大量的平民入伍為兵,為了提高軍隊戰力,武術這一壟斷資源也就流入了民間。隨著武術的普及流行,武術也得到茁壯發展,到了隋唐以後已經擁有了嚴密的十八般武藝體系。即使如此,武術也是地主家庭的人才習練的功夫,而貧寒子弟只求金榜題名,這就是老話常說的「窮文富武」。武術之門真正向底層民眾開放卻是明清之際:當時清兵入關,顧炎武提出民族淪亡不同於過去的改朝換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潮激發了漢人的反清情緒,許多的武術高手也挑選忠義的貧寒子弟傳授武藝,正是這樣的社會運動產生了詠春拳這一後來名揚四海的拳術以及天地會這樣的反清復明組織,至此中國武術發展到頂峰。

二今生

由於清朝入關遭到了江湖人士的阻礙,清朝頒布禁拳令禁止民間習武防止天地會等組織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儘管如此,民間依舊有許多人以遊戲的形式秘密練拳,這也就是剪刀石頭布的起源。到了清末時候,民間依舊能產生義和團這樣的練拳組織足以說明中國武術依舊留有餘暉,比如刀擋子彈的大刀王五和用兩把菜刀繳鹽局稅警20多把槍的賀龍,習武人士對近代革命和抗日發揮了重要作用。建國以後,全民都投入滿懷熱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運動之中,民間練武人士逐漸減少,習武的更多是戲台上的藝術人士。戲台上的武術緣於元朝雜劇的武術指導不願泄露武術秘訣而發明的套路,即花架子,毫無實戰功能。二戰結束後全球掀起體育競技風以消解戰爭的陰霾,新中國也積极參与世界潮流,戲台上的漂亮「功夫」被推入體育運動和表演的範疇,演變成了今天的中國「舞」術。而另一方面,武打明星李小龍則將真正的武術詠春拳名聲推向世界,但也開創了影視武術相結合的傳統,和「舞」術一樣,影視武術也是純粹的娛樂藝術而非武功。

三未來

在武術的傳承發展方面,鄰國日本對劍道的繼承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如果能對武術這一傳統文化和強身之術有所重視,武術復興不是難事。可隨著現代生活的加快,無論時間或者精力都不再適合全民習武,中國武術路在何方值得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李白的紅粉知己,不當公主當道姑
俄羅斯國歌的變遷,曾10年沒有歌詞!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