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榕城故事】福州古代聰慧的奇童

【榕城故事】福州古代聰慧的奇童

原標題:【榕城故事】福州古代聰慧的奇童


福州自古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稱譽。尤其是自唐朝以來,由於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學風鼎盛,於是湧現出許多文經武緯的大人物,同時也出現許多早慧的奇才神童。


唐代閩縣(今福州)人林傑,字智周,幼兒秀敏,開口成文,五歲能詩。有一次,他與父親同遊仙君壇,父說:「你能即景吟詩嗎?」林傑立即吟道:「羽客己登雲路去,丹砂草木盡凋殘。不知千歲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又拜謁唐中丞,作《七夕》詩一首:「七夕今朝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公贊道:「真神童也。」這一年,林傑才十歲。又有一次,林傑參加有侍御李遠等高官貴賓的宴會,會上一位貴賓見桌上有一盤荔枝,叫林傑當場吟對,他立即吟道:「金盤摘下排朱顆,紅殼開時飲玉漿。」比喻非常生動,令在座官吏嘉賓拍案稱奇。副使鄭立為他作《奇童傳》。


蔡伯俙


宋代閩縣(今福州)人蔡伯俙,三歲進皇宮伴太子讀書,四歲時面對真宗皇帝解誦詩歌,被皇帝賜予「校書郎」,並贊道:「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是老成資。初嘗學步來拜謁,方及能言解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詩中的「七閩」指明代以前福建別稱「七閩」,明代後開始因設八個「府」,故福建從明代開始別稱「八閩」。


唐代開元年間,埔山繆氏,有子七歲,聰慧能文。以神童召試《新月詩》云:「初出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十五團圓照滿天。」

南宋乾道年間,福州長樂人鄭昭光,聰慧超人。他八歲時曾在雲門寺前的獅子岩上題了一首詩:「生出群毛長,英雄跨百尊。爪牙應大用,今且踞高崗。」借吟獅子岩之獅子雄風來喑喻自己胸懷大志,果然鄭昭光成年後當上了丞相大官。



白玉蟾


宋代閩清人白玉蟾,七歲能詩,背誦九經。詩作中有「鳥聲人靜處,出色雨來時」「蛇岡嵐霧濕,魚市水風腥」「清風千里夢,明月一聲砧」「虎嘯月生海,猿啼風撼山」「夕照雌黃筆,秋煙水墨屏」「有客放船青草渡,何人吹笛夕陽樓」等名句令人傳誦稱絕。


明代閩縣(今福州)人,王維琬,六歲能詩。郡守吳崧在官署的花園裡試考王維琬,叫他當場作詩。他應聲曰:「為愛淇園種,冰雪許此心。雲收開鳳尾,風動作鸞音。散地玲瓏玉,穿簾瑣碎金。羨公明政暇,清興發高吟。」在場的官署人員聽了這首見景生情、吟物抒懷的詩,感到十分老練,眾人驚嘆稱奇。

(來源:《福州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文史趣談】古代那些千奇百怪的禁令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