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只氣球過新年
詞曲:胡昉;編曲/演唱:羅佳希
歌詞附後
「媽媽說:氣球里兜住的,除了空氣,還有輕鬆和快樂,親手把它們迎回家,這過年該有的樣子就全有了。」
那一年,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家裡連黑白電視也沒有,更不曉得有春晚。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
從寒假開始,父母陸陸續續買回了酥糖、京果、花生、蠶豆、瓜子、大白兔奶糖。這些年貨,大多都是在春節前才上市,憑副食品票定量供給。
炸肉丸子、藕丸子、藕莢、魚塊、翻餃的料,家裡早已備好,就等年二十九,年三十,全家一起上陣,開鍋烹炸。
爸爸往年都會在年頭,拿回一兩張年曆畫,有風光的,有花鳥的,貼在家裡最當眼的那面牆上。那年拿回來的是一幅紫玉蘭,畫面雅緻,表層還泛著一層薄薄的蠟光,剛拿回來,乍一鋪開還可聞到一股新鮮的油墨香。
200響一掛的瀏陽鞭炮,媽媽也從廣埠屯的百貨公司買了回來。買回來就被一拆二,我和弟弟一人一半。為了圖個喜慶,討個彩頭,媽媽又再挑幾款小型花炮。隱約記得我們家常買的有一款叫蝶戀花,點燃後在地上撲騰、跳耀,噴出不同顏色的火花,還有一款是可以「啪」的一聲飛上天,噴出一隻彩色降落傘緩緩降落,為新一年投送幸運。
(以上兩張圖片來自網路)
萬事俱備,還欠一樣。
每年過節的時候,我和弟弟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氣球。不是那種可以飄在空中悠悠然不墜的氫氣球;雖然我也羨慕別人家的小朋友,可以把扎氣球的繩子牽在手上,讓氣球飛在頭上,祥雲般跟著走。但那種氣球比普通的貴,父母不捨得買,我和弟弟不會鬧著要,只要過節能有一個梨形的或者豆莢形的普通彩色氣球就知足。
買氣球的時候,父母一定會帶上我和弟弟。這樣,我們可以自己挑自己喜歡的顏色。媽媽說:氣球里兜住的,除了空氣,還有輕鬆和快樂,親手把它們迎回家,這過年該有的樣子就全有了。
年二十九,我和弟弟跟著媽媽到單位值班後回家。離幼兒園門口還有十幾步路的時候,便看見小販在兜售氣球,他肩上扛著一個竹竿,上面綁滿五顏六色的氣球。
「媽,買氣球!」我提醒著身邊的媽媽。這種事,弟弟一般不會主動作聲,都是要我開口。
這要求符合我家優良傳統,十分正當。媽媽沒有半點遲疑,母子三人齊步走過去,挑了兩個買下,一黃一藍,花了兩毛錢。
我和弟弟牽著兩個氣球回家。它們輕盈,光鮮、靈潤,像精靈一樣,手指一彈就蹦開,在狹小的屋子裡,方向不定,軌跡飄忽。只要不讓它們掉到屋內用來取暖的煤爐子上,我們就讓它們在屋內飛好一陣,讓它們攜帶過節的喜慶,觸摸這屋子裡的每一個角落。
過了初一,這兩隻氣球就開始漏氣,開始變小。而且,我的氣球比弟弟的癟得快。這令我心裡暗覺不爽——兩兄弟互相比較之下的小情緒,有時真的很難控制。
把氣球扎口的橡皮筋解開,用嘴重新往裡吹氣,用自行車打氣筒重新往裡灌氣,也無補於事。到了初四,重複的吹脹令氣球出現了一個針尖大小,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細孔,它再也無法充盈起來,空氣無法在它裡面持續停留,我的氣球徹底沒了氣。
到初五,弟弟的氣球也沒能逃過同樣的命運。
隨之,年貨吃完,春節的洋洋喜氣慢慢消散,年曆畫漸漸失卻了光澤,日子如常,歲月依舊,又得重新盼望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我的容易被滿足的兒童時代——過年有一隻氣球在手,都可以很嗨皮,還讓平時在心裡忍不住帶著盼望。這,其實已足夠美好。
(手機數碼繪圖:風流君的君)
一個新年的孩子
(詞曲:胡昉;編曲/演唱:羅佳希)
一個新年的孩子
倚在透明的窗前
他注視 一直笑
都市的狂歡
兩個新年的孩子
倚在透明的窗前
他注視 一直笑
他注視 一直哭
一個新年的孩子
你有什麼理由
去拋棄
一個新年的孩子
你用什麼感情
去對待
一個新年的孩子
你有什麼感受
去訴說
一個新年的孩子
你到底是喜歡
還是煩憂
-感謝閱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