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大熊貓在古代叫什麼?完全和「呆萌」扯不上關係
我國古代有兩本非常出名的文化典籍,一本叫做《尚書》,一本叫做《詩經》,前者為一部多個體裁性質的文獻彙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主要記載的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歷史。後者則是漢族文學史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計三百零五個篇幅,也稱毛詩,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內容、意旨等等。
在這兩個典籍之中,都提到了一個物種,尚書稱其為貔,詩經叫它是白羆。用現在的解字手法來講,貔和白羆的意思相近,關於解釋則有兩種,一種比喻勇猛的軍士或者軍隊,另外一種形容存在於傳說之中的猛獸,這個答案就不好解,有人指虎,有人說熊。
《本草綱目》_圖
近一點的歷史當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出現了一個叫做貘的物種。獸經里也有記載,不過名稱又叫做貉。但不管是貘或者貉,它們都有一種類似的顏色,灰白色以及棕白色的外貌。清代蔣超所著的《峨眉山志》里出現了貔貅的記載,關於貔貅的記載就相當之多,也可以稱為豼貅,是古籍中記載的猛獸之一。《史記·五帝本紀》之中,有一段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司馬貞索隱,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清稗類鈔·動物·貔貅》中記述,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 遼 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從這些歷史典籍中可以清晰看出這個動物本身的各種特徵,從性格入手的話,其雖然非常兇猛,但卻是可以馴服的。這樣一種勇猛的生靈用來比喻戰士也就非常恰當了,於是唐代有赳赳將軍,豼貅絶羣的句子,到了元朝也有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的例子。
貔貅壁畫_圖
從歷史起源講起,貔貅並不是只有這一個稱呼,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作為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瑞獸,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這裡還有一個典故,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簡單一點就是食金吃鐵,食鐵獸這個東西在《山海經》裡邊出現過,但最出名的是這個東西還是蚩尤的坐騎,參與了蚩尤與黃帝的大戰!漢代的東方朔在《神異經》裡邊介紹,南方有獸,名為嚙鐵。晉朝的郭璞在《爾雅 釋獸》中也對這個動物進行了說明,似熊,小頭,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好像有哪裡不對,畢竟這個叫做貔貅的食鐵獸樣子越來越清晰了,明代袁牧的《新齊諧初集》,有更詳細的記述,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
最為詳細一點的還要說《北川縣誌》,這也是將食鐵獸正式與現實之中的動物聯繫起來的。而這個被稱為食鐵獸的動物叫做大熊貓!
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之爭_圖
而關於大熊貓為什麼被稱之為食鐵獸,不過是傳聞大熊貓在無鹽可食的情況下,就會闖進村民家舔食鐵鍋里殘存的鹽分,村民們不了解大熊貓的習性,誤以為大熊貓在吃鐵,從此便得名食鐵獸。。。黃帝的龍是手下大將應龍變的,蚩尤結果騎著一隻熊貓去pk,結果。。。
當然這並不是說熊貓攻擊力低,只是大熊貓的攻擊方式有點另類而已,可能它也是動物界里唯一會使用星爺無敵風火輪的高手。一般情況而言,遇到危險的熊貓會背靠大樹或者岩石擺起防禦姿態,用雙掌招呼敵人,打不過就咬。但是熊貓進化了太久,已經算不上純粹意義的食肉動物,不會進行弱點攻擊。當這兩種攻擊並不能打敗對手時,熊貓就會抱著敵人滾下山坡,一趟風火輪下來,其實多半可能是被熊貓轉暈的。
上世紀作為外交使者的大熊貓_圖
雖然大熊貓的研究是從近代開始的,但於古而言,這個動物的記載數不勝數,按照正確的科學定論,熊貓還是動物界的活化石。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和它們同時代的動物有劍齒虎等等。
一八六九年,一個叫做阿爾芒·戴維的法國人在中國四川將一隻大熊貓製成標本,後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鑒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就是貓熊的意思。
在此之後,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於是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遊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迷並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其中包括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兩個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這兩兒子終於在越西縣開槍打死了一頭大熊貓,並且作成了標本帶回美國。當然美國人走了,還有英國人,德國人,但從始到終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國家博物館之中有了熊貓的標本,卻始終沒有能夠帶一隻活著回去的大熊貓。
宋美齡與大熊貓合影_圖
直到一個美國女人出現後,將一隻活著的熊貓真正帶到了美國,那是一九三六年,這個女人捕到大熊貓之後,採取行賄的辦法登上了到美國的輪船。而那隻熊貓在海關的登記表上寫的是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二戰時候,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在德機的轟炸下表現鎮定,玩耍自如,成為倫敦市民心目中的戰時英雄。在戰爭最嚴酷的時候,報紙仍然在報道這隻熊貓的生活。這隻熊貓在一九四四年底去世。《泰晤士報》刊登的訃告稱,她可以死而無憾,因為她給千百人帶來了快樂。
二戰結束之後,英國人通過外交途徑再次到汶川大搜捕,終於捕獲到一隻大熊貓送到英國。像中國的許多事物一樣,熊貓在國外大出風頭以後,在中國的地位迅速攀升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熊貓的活動。
大熊貓的生活照_圖
熊貓的名字太多,從歷史典籍上就可以看出,但真正定義為熊貓二字還是在一九三九年,當時重慶的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採用的是當時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為中文和拉丁文兩種,那時候中文的讀法是從右到左,貓熊也就變成了熊貓。
與西方的掠奪價值觀一樣,他們總會想方設法的將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死在自己的槍下,然后冠冕堂皇的將頭骨掛在客廳牆上。
或許由此來看,熊貓這種神奇的生靈從古典的傳說中到實際的現實里,走過的並不僅僅幾百萬年的進化,還有這各種各樣的痛苦。物種的延伸在某方面來講的確是血腥的,但這種萌萌的生物堅強的活了下來。
頑強的活著締造了不一樣的偉大,這種萌萌的動物到如今被稱作是最可愛的動物就像身上的顏色一樣,在黑白無間之下,活的有模有樣!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彭程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