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最大的一場「事故」

生命,最大的一場「事故」

在喧囂的世界,找回內心的寧靜。

文|海菲婭

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催眠師

陽光一直是明媚的,只是我們忘記了

新春,新年第一天。

陽光明媚。

陽光一直是很明媚的,我們忘記了這一點。

有時候,天空有烏雲的時候,我們忘記了;城市的上空有霧霾的時候,我們忘記了。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不見,便忘記了,然後陷入悲傷、恐慌、無助和孤獨。

新年第一天,從何處啟程,才好?

新年第一天,從何處啟程,才好?

不禁要問「是誰要啟程呢?」

「我」

「我是誰?」

從出生到後來,大多數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會告訴我們「你是誰」。

從一個身體,一個角色開始。

到後來慢慢,附加上越來越多的在夢幻泡影中緊抓的標籤,以及,用閃閃發亮的「志向」裝飾著的,人們創造的一切外在「有價值的」和「有意義的」。

「你是誰?」

「我是這個,我是那個。」

所以,我要緊抓著「這個」「那個」,否則,我怎麼看見我自己?別人怎麼看見我自己?

人類給自己開了個玩笑

人類不知怎的,給自己開了個玩笑,外在有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你的生命,要去追尋它,擁有它,你才是好的,才是會被看見,被認可的。

這個東西是什麼呢?

有普世的一些事物,也有文化差異下的各種不同的標定。

於是,我們活著的大多數教育,都在教導這個東西,把它根植到你的三觀里,然後用整個生命去追尋,否則,你的生命多麼虛無啊?

大多數父母都沒有去反思過,這個我們用來標定孩子生命的東西,是什麼,而它的「真實」或「虛幻」,是否值得考量?

其實,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孩子本身,加上那些他們所拿來標定孩子生命的東西一起,成了標定父母自己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東西。

很顯然的,一個想要成為音樂家才覺得自己是好的的父母,會努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音樂家。

其實父母大多數的追尋和焦慮的深層信念是:「如果無法……,那麼,我就不是好的父母,或好的人。」

用一個外在的東西綁架自己生命的父母,顯然,也會綁架自己孩子的生命,但能怪誰呢?一切行為都是處於愛,只是,愛被誤解了。

父母,也是迷失在世間的小靈魂。

3歲之前的那場失憶症

那麼,「我究竟是誰呢?」

大多數人,在出生3年內,就遺忘了真實的自己。

那個真實,應該是完滿的,不需要附加任何「我是……」也是美好的。

人生最大的事故,大概就是3歲之前的那場失憶症,忘記了真實的自己是誰。

然後,受苦就開始了。

從「你要思考這個……」「你要感受這個……」「你要做這個……」,而不是「那個……」的「好與壞」的教育中,我們的生命被誤解了、被分裂了。

人們拿不是自己的那個東西界定自己、裝飾自己,苦苦追尋。

「我」需要一個客體,來證明

但是,這個誤解,是無法用外在的什麼達成,來消除的;這個分裂,是無法用外在的什麼滿足,來彌合的。

人們用什麼來定義自己的生命,標定自己生命的價值,也就是,如果信念中,有了一個「我是……」「我只有……,才是好的」,那麼就會迷失在「……」中。

我需要你,最大的需要,是我需要你來證明,我是好的;

我愛你,最大的愛,是請你用你的愛來證明,我是好的。

我需要這個東西,擁有它,我才是好的;

我需要做這個事情,做好它,我才是好的。

我需要一個「客體」,只有它才能證明我這個「主體」,是ok的。

一個事故,一場失憶,一段虛幻的旅程,只有在長久的錯誤的追尋中,受夠了苦,才願意醒來,發現,我們在世間苦苦追尋,不過是為了找到被遺忘了的自己。

向外尋找,終究是會失敗的。

痛苦過後的領悟在於:關於尋找「自己是誰?」的這一場旅程,向外尋找,終究是會失敗的。

新的啟程,應該是個轉身,向內探索,發現圓滿真實的自己,作為生命力本身,就在當下,此時此地。

所有的心理諮詢流派技術,都在幫助我們,轉身;所有的靈性教導,都在呼喚我們,醒來。

所有的生活苦難,都在幫助我們,剝離幻相;所有的內在喜悅,都在幫助我們,體驗真實。

醒來之後,發現真實的自己,是圓滿的,放下向外的追尋,那會什麼都不去做嗎?

不會的,那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生命力自然的顯化和創造,而不是為了拿來證明生命。

這並不是一個「知道」了就能醒來的夢。

夢中沉睡的苦越來越刻骨,醒來的光越來越強烈的時候,睜開眼,大概還有一個炫目的適應過程吧?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關於「記起來」的旅程吧?

需要頭腦、感受、身體、每一個神經和細胞,都要記起來。

「我是誰?」

「我是不是好的?」

我們沒有一刻,不在苦苦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你想要什麼?」

「這個,那個。」

「你真正想要什麼?」

「如果這個,那個,能證明,我是好的,這個,那個,就是我。」

「你真正想要什麼?」

「我,我是好的。」

親愛的,一起啟程吧。

關於醒來,關於記起。

我們似乎還要一起去體驗好多,才能感受到:

「我,我是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懶心理社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痛,比「原生家庭的痛」,還要痛

TAG:樹懶心理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