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非洲孕育了人類,卻沒有孕育文明?

為什麼非洲孕育了人類,卻沒有孕育文明?

一條跨海輪船上,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正在爭論,誰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大。

中國人驕傲地說:我們有四大發明;

阿拉伯人跳了起來:我們發明了風車、三角學還有大三角帆;

英國人叨著雪茄:我們有工業革命和蒸汽機;

美國人聳聳肩膀:我們可研發了電燈、電腦還有原子彈;

最後,站在角落裡的非洲小黑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現代分子人類學已經證明,我們那產生了人類……

大家先是啞口無聲,又報以敬服的眼光。

下船後,大家轉手就把小黑給賣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既然非洲產生了最早人類,為什麼沒有產生最古老的文明?眾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國都不在黑非洲。美國生物學教授「呆萌的」(Jared Diamond)在《槍炮、病毒與鋼鐵》中給出了一個有趣的答案,我略作整理並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衣索比亞出土的「露西」被稱為「人類共同的祖先」。現代基因研究證明:白人、黑人、黃種人、棕種人只有一個祖先,那就是10萬年的非洲智人。(攝影:素走世界)

「呆萌的」教授認為:非洲的落後不是因為地不行,不是因為人不行,而是,非洲的野生動物不行。

一、不被馴化的非洲動物

農業文明起源於對野生動植物的馴化,這是人口與文明的基礎。

首先,從採集野果到播種莊稼,土地上的生物量密度增加,使得人類第一次能夠獲得更多的可消耗的卡路里,從而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按照非洲布須曼人(Bushmen)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北京五環內只能供養3000人,在1500年,非洲人口僅有2千萬,而農業大國的中國人口達到1.6億。

有了農業,定居取代了流浪,從而縮短了婦女的生育間隔,以狩獵採集為生的人通過哺乳期無月經、禁慾、殺嬰和墮胎等方式,把孩子的間隔安排在每4年一個,而農業部族能達到2年生一個。

衣索比亞的卡羅部落有一個習慣,婦女如果生下雙胞胎,其中一個會被丟進河裡餵養鱷魚,每年約有300個嬰兒被丟棄。

此外,定居使人類能夠將多餘的糧食貯藏起來,貯藏的糧食可以養活軍人、神職人員、手藝人等,他們是戰爭與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時,有了糧食儲備,文明國家可以開啟如金字塔和長城這樣的巨型工程。

電影《戰狼2》中有一句台詞:無論世界多糟,非洲兄弟生一堆火就很快樂。很多人批評非洲人不懂得儲蓄導致經濟落後,深層原因是落後的生產方式,讓存儲糧食變得沒有必要。

而馴化野生動物意義重大:牲畜能提供肉、奶、肥料和勞動力,渾身都是寶。家畜生產出的天然纖維可以用來做衣服、毯子、網和繩子。歷史上,中國馴化了豬和雞,又從西亞人那裡得到了牛、馬和羊,雞又生蛋,蛋又生雞,生生不息。

蘇丹大角牛有著恐怖的長角,非洲現在也有了牛、羊、馬,但是都不是本地動物馴化來的,其農業發展落後了其它大陸幾千年。

人類學還統計過,沒有馬,一個人可放一百頭左右牲畜,如果有馬又有狗,一個人就可能放五六百頭,由於非洲長期缺少馴養的馬和狗,使得畜牧業長期落後。

當其它大陸陸續被人類馴養的動物擠占生存空間的時候,這片野性的大陸仍然保存了100萬年前原始的自然狀態。

同時,馴化的大型動物可以快速把人、貨物和武器運到很遠的地方,在冷兵器時代,這是建立軍事帝國的重要基礎,成吉思汗的軍團正是依靠日行近200公里的蒙古騎兵征服了半個地球。

如果非洲能將犀牛、大象、河馬成功組織起來,有可能在幾千年前輕鬆打敗羅馬並建立世界性的非洲帝國。

總而言之,馴化動植物是人類原始積累的第一步,如果大象、河馬、犀牛、野牛、駝鳥……這些動物只要馴化任何一種,開場被賣掉的就不是非洲人,而是歐洲人,歷史也有可能被重寫。

顫抖吧!渺小的非非洲人!

奇怪的是,牛、綿羊、山羊、豬和馬這幾種重要的大型哺乳動物,沒有一種是在非洲馴化的,比如說馬,歷史上,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成功地馴養了當地的野馬,而非洲的斑馬卻沒有被馴化,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產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的珍珠雞,全身羽毛上有規則的圓形白點,形如珍珠,是非洲唯一被馴化的本地動物。

二、非洲為什麼沒有馴化斑馬?

「呆萌的」教授認為,斑馬有咬了人不鬆口的討厭習慣,動物園裡每年被斑馬咬傷人比獅子老虎加起來還多,而且它們很狡猾,套索過來,低頭閃過,套馬杆的漢子拿它們毫無辦法。

知道為什麼斑馬有條紋嗎?研究證明,和沒有條紋的哺乳動物相比,斑馬錶皮溫度低3攝氏度,因為氣流在黑白間產生小氣旋,助於表皮降溫。

「呆萌的」教授生物學出身,研究動物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拿出了各種證據:

比如說,獅子不適合被馴化的原因是:「某種動物吃某種食物其生物量轉換率通只有10%左右,由於這種根本性的缺乏效率,沒有一種食肉動物為了被充當食物而被馴化。古代中國的狗也被飼養充當食物,原因是因為缺少肉食,歐洲人不吃狗,人家有牛有奶。

一隻成年雄獅一天需要35公斤肉食。不久前,加沙地帶一家私人動物園就因為無力負擔,公開出售三隻獅子幼崽,他們只有賣了孩子才能夠養活幼獅的父母。

其次,被馴化的動物需要快速生長、快速交配,把幼象養成年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因此,人們發現,把成年大象從野外捉來調教要省錢得多;而獵豹的交配特別挑剔,需要在野外由幾頭雄性獵豹兄弟對一頭雌性獵豹追逐好多天才能夠成功,在家裡相親?人家沒性趣。

非洲的大猩猩一般需要10-13年才能夠性成熟,非洲很多國家人均壽命不到40歲,誰會想要去養一隻大猩猩呢?

再次,溫順的性格很重要。「呆萌的」教授指出,灰熊的肉是昂貴的美食,體重可達1700磅,主要吃素,因為成年灰熊非常危險,日本原住民阿伊努人在幼崽長到一歲大時就殺了吃掉(據說是一種熊靈祭的宗教儀式)。非洲野牛、河馬、斑馬都是脾氣不好的動物,統統PASS掉!

非洲五霸(Big Five Game)是歐洲殖民者對五種非洲兇猛動物的稱號,犀牛看似體型笨重、反應遲緩,每年傷人數卻超過了獅子,以致「灰犀牛」成為潛在巨大風險的代名詞。

此外,「呆萌的」教授還指出了非常有趣的一個因素:動物的天性。

所有馴化大型動物的野生祖先都有三個共同的群居特點:

1、生活在群體里;

2、在群體成員中維持著一種完善的等級;

3、佔據重疊的生活範圍,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領域。

牛在擁擠的圈養條件下還那麼聽話,因為它們在野生時代就習慣了擁擠,非洲大多數的鹿和羚羊在部分時間裡是群居,但是到了交配的季節就斗得你死我活。

中國鄂溫克人與馴鹿,馴鹿是即使在交配季節也不會相互攻擊的鹿種。

所以,被馴化的物種一定天性溫順,適合群居的物種。

非洲外有撒哈拉大沙漠的阻隔,內部則有著異常複雜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非洲種養的香蕉、牲畜都進不來,非洲在農業文明時代落後了幾千年,這麼大一片地方,連一個像樣的農業帝國也沒有,直到歐洲殖民者殺了進來,開始了四百年的贖奴運動,要不是瘧疾的阻撓,今天的非洲或許如同美洲和澳洲,白人殖民者一統天下。

電磁波探測顯示撒哈拉沙漠底部是河谷和河床,當智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向外遷移時,這裡是稀樹草原,而當兩流流域農業發展後,這裡形成了一個浩瀚無邊的無人區,導致了這裡封閉發展了幾千年。

所以,非洲文明發展不起來,非洲的野生動物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但是,非洲的野生動物也是有功勞的,功勞還很大,甚至可以說,沒有它們,也就沒有人類。

三、動物兇猛

我們小時候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草原拍攝的動物世界,因為太刺激了,你追我趕,血腥殺戮。有一句話顯示了這裡的殘酷性:「大草原上的羚羊每天醒來,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跑得快一點,否則它將被獅子吃掉,獅子則要考慮如何跑得更快一點,否則它會被餓死」。

人類的祖先首先生活在非洲森林裡面,氣候變化,森林退化,只好奔到草原上去,然而迎接他們的是什麼呢?不是「風吹草低現牛羊」,而是一雙雙藍幽幽的小眼睛。

殘酷的生存壓力迫使我們的遠祖首先挺直了身軀,看得遠一點,這樣才能逃得快一點,死得慢一點。

人類的第一次直立伴隨著直面動物兇猛的恐懼。

直立讓我們的祖先解放了雙手,丟石頭、生火,做交流手勢……動手又訓練了大腦,大腦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迫使直立人去更遠的區域去尋找食物,1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這是這樣開始了遷徙。

上古先民的遷徙和現代旅行不同,更像是非洲動物的遷徙,當生活資料不足的時候,就會挪動數公里,當生活資料又不足時又再次遷徙。

非洲就是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培訓基地,經過五大獸培訓出來的智人,其警惕性、腦容量、敏捷性、戰鬥經驗、學習能力,遠遠超過了當時地球上其它的人種,智人還擁有了可供交流的語言,導致歐洲尼安德特人和北京猿人莫名其妙地滅絕了。

其它大陸上難道沒有五大獸嗎?也有,比如中國黃河流域就有黃河古象,現在去甘肅省博還能看到,體格和長牙不比非洲象小;《冰河世紀》里的長毛象、劍齒虎;北美洲當時還有大地獺,體長6米,體重4千公斤,放今天就是拍恐怖片的主角。

北美大地獺化石。

但是,這些動物都是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根本就不是智人的對手,有的動物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敵人」的概念,溫順得可怕。

恐鳥在紐西蘭島存在了4萬年,公元1280年波利尼西亞人登陸,毫無防範力的恐鳥不到200年滅絕。

而非洲野生動物則與智人之間形成了某種自然平衡:人無法完全馴化和消滅動物,非洲的動物也學會如何群集而動、協同合作,並且發展了非凡的野性與活力。

如果存在動物奧林匹克運動會,非洲毫無懸念處於金牌榜首位。

短跑-非洲獵豹:時速110公里

跳高-高角羚:能跳起3米高,9米遠

長跑-駝鳥:可以90公里的時速跑上半個小時

舉重-非洲大象:平均體重7噸,可背負9噸重量

相撲-大猩猩:重達200公斤,可搬動重物達2噸

搏擊-蜜罐:號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平頭哥

足球-鬣狗:擅長團隊車輪戰,轉掏敵人薄弱環節

「樹挪死,人挪活」,這也許是非洲走出了人類,卻沒有走出文明的一種合理的解釋吧!

完!感謝閱讀鍋底星球,第1口鍋。

鍋底星球

打破鍋底 發現真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資源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北大資源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