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90年代一部故事平淡的電影在中美兩國都產生轟動,原因卻大徑相同

90年代一部故事平淡的電影在中美兩國都產生轟動,原因卻大徑相同

1995年在美國上映了一部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廊橋遺夢》而改編的一部電影,轟動美國。這部家庭倫理類型的電影也引進到中國,也引發觀影熱和媒體評論熱。 小編要說的是,在中美兩國都是熱映、熱評,但社會影響卻截然想法。

《廊橋遺夢》由老戲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和主演,女主角由大明星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過《法國中尉的女人》)主演。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發生的一段感人故事。

影片的故事從都面臨離婚家庭解體的姐弟倆發現已故母親(弗朗西斯卡)給他們留下的一封信講起。

洛琳和邁克姐弟兩人從母親的信中發現,看似賢妻良母家庭主婦的母親,竟然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婚外情。他們的母親在心底深埋著一段感情秘密.......

這是一個住在小鎮上的四口之家。1965年的一天,丈夫帶著女兒和兒子(上中小學的洛琳和邁克姐弟兩人)開車去一個城市去看橄欖球比賽,妻子弗朗西斯卡獨自留在家中。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的車停在了她家門前。他向她打聽曼迪遜橋(一座古老的廊橋)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上車親自帶他到了橋邊。

曼迪遜橋——廊橋。

攝影記者羅伯特忙著觀察造型、選取角度,準備第二天來正式拍攝,為表感謝他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給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心中泛起了一種特別的滋味,於是邀請他去喝冰茶。

夜色降臨,弗朗西斯卡在送走羅伯特後竟有一種依戀的心情。

第二天,兩人羅伯特·金凱完成拍攝廊橋的工作,又給弗朗西斯卡拍攝了照片。

夜色再次降臨,兩人回到弗朗西斯卡的家中共進晚餐。

兩人互相講起了自己的婚姻家庭:羅伯特與前妻離異,而弗朗西斯卡伴著丈夫和一兒一女過著單調而清寂的鄉村生活。

在輕柔的音樂舞曲中,兩人情不自禁地相擁共舞。過膩了單調而清寂鄉村生活的弗朗西斯卡的激情被離異很久的羅伯特點燃。

在情意綿綿的音樂中,兩人最後一起走進了卧室。以後的兩天里兩人整日廝守在一起。

弗朗西斯卡的老公和孩子要回來了。羅伯特·金凱也只能走了,他希望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私奔),但弗朗西斯卡在猶豫和痛苦中難做決定。

弗朗西斯卡不願捨棄家庭,沒有上羅伯特·金凱的皮卡車,兩人痛苦地分手了。羅伯特走後,弗朗西斯卡收集了他所有的攝影作品。

1982年3月,她得知了羅伯特的死訊,並收到了他生前寄給她的——他的項鏈和手鐲以及當年弗朗西斯卡釘在橋頭的紙條。她把它們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

1989年弗朗西斯卡過世了,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們將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卡洛琳和邁克都被母親的感情故事和對家庭的責任心所感動。他們同情並理解自己的母親。同時,他們也開始珍視目前的家庭,放棄了草率離婚的打算。

這部片子,在美國放映後引發很大反響,它引發了性開放的美國,公眾,尤其是美國女性的思考:我們應該像弗朗西斯卡一樣,回歸家庭,對家庭和子女負起責任。

而在我國放映時,我國剛剛處於打破思想禁錮,國人開始對不幸婚姻可以以離婚解決有所認識。女性也開始想衝破沒有感情的不道德的婚姻的「牢籠」。中國的很多中年已婚婦女看《廊橋遺夢》,是嚮往女主角的一次為自我轟轟烈烈「愛一次」的大膽舉動。

美國女人向走回「圍城」,中國女性想走出「圍城」。這部電影竟然在兩個不同意識形態國度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社會影響。這也是這部看似故事平淡卻觸動很多人的片子為什麼在中國票房大賣的原因之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眼鏡頭 的精彩文章:

廣西這座不被看好的城市,如今發展迅猛令人刮目相看
朝鮮街頭的美女

TAG:黑眼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