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跟著時裝去旅行

跟著時裝去旅行

寒冬伊始,從比弗利山莊的羅迪歐大道到倫敦的邦德街,櫥窗內亦或哈瓦那海灘的暖流亦或亞平寧半島的似火熱情,似乎都在向攢動不息的新貴們提醒,是時候穿上新衣度假了。

華麗霓裳的度假勝地

對時髦人士而言,比起度假本身,大家似乎更關心休假時該穿什麼,或者說,該以怎樣的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旅途中的一日三餐。這個所有人都化為圖片輸出者的年代,人們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划上等號,高級西餐廳與一套同今日套餐搭配的時裝,一場自稱說走就走的旅途與早已精心準備的每日穿搭,不過,這可不是穿度假系列的全部意義。

冗長的春夏大秀之前,許多奢侈品牌在都會發布早春系列,這些系列成衣線被冠以pre/resort/cruise的title,不免讓公眾摸不著頭腦。實際上這個概念在時尚界的初見雛形也不過十年有餘,只因在2004年至2005年期間Chanel、Dior等行業標杆性品牌在傳統的春夏/秋冬兩季之間推出了另外的系列,包括pre-fall(早秋系列)、resort(早春度假系列)或者cruise系列(度假系列);

它夾在春秋兩季的大秀之間,實為應對從12月開始的聖誕節長假到七八月的暑假(甚至短短兩周的3月復活節假期)銷售,這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傳統的時尚日曆,也為時髦客的日常休閑穿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度假系列也因此應運而生。它的出現,打破了原本用春夏和秋冬系列來區分上貨批次的時裝界,也給設計師多了一個發揮的可能性。

與傳統的「四大時裝周」有所區別,每年「早春系列」發布通常沒有固定地點,基本是以設計師的品牌感覺和服飾呈現體態為主要出發點。如今,品牌們已經開始滿世界攻城掠地般,在每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發布自己的度假系列了,演繹至今,品牌每一年的早春度假系列大秀,就如同一場環球旅行。

1930年代,女性穿著

以Chanel為例,迄今為止舉辦過早春大秀的地點,已經遍及巴黎、昂蒂布海角、凡爾賽等城市。Dior曾選擇英國布萊尼姆宮、法國戛納、紐約布魯克林、摩納哥等地;Gucci先後在紐約與倫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舉辦了兩次品牌早春大秀;Louis Vuitton看中了巴西里約、加州棕櫚泉、摩納哥等地。這些度假勝地,為購買華服包裹上一個更為精緻的理由,刺激著正在計划出游的人們肌膚觸感之外的想像力。

悠長假期的華服腔調

早在時裝季節線尚未成型的1920年代,Coco Chanel 和Jean Patou就已經開始推出為當時的上流人群準備春季假期時裝單品了,一般於10月的最後一周至來年的2月上貨。彼時的精英皇族秉持著持寵而嬌的度假慣性,將自己的聖誕行程規划到太平洋的熱帶旅遊島嶼與愛琴海的沿岸,逃離冷颼颼的西歐,在不同的氣候帶享受不同的溫暖。

Cary Grant 1939年與Monte Carlo度假時的舊照

所以從精品店林立的大都會到塞班島的度假村,就置衣這事而言,一場奢侈的旅途的揮金可以從頭至尾。這類成衣的設計靈感免不了與海岸遊艇掛鉤,而走水路亦是當時上流人群出遊的唯一方式,所以在法語中,「早春系列」叫做 「collection croisière」,而croisière一詞可以直白地譯為中文片語:乘船遠行。

度假風格時裝單品的發達則要歸功於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早期的電影與文學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講述精英人生與奢華假日,甚至不惜耗費大量的辭藻或鏡頭語言描繪出場人物舒適而奢華的衣著風格,使度假風格單品滲透進更廣泛的階層中。即便如此,當時的度假時裝的款式僅限於禮服和泳裝,場景也單調地固定在沙灘或者遊艇上。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度假風」一度遭遇了當時戰後經濟頹勢的打壓,直到Jacqueline Kennedy將其作為日常風格演繹,無時無刻不穿著度假風格單品,才使度假風格二度回春,併當紅直至今日;自此,美式文化中輕鬆享受生活的態度開始在度假形態中萌芽,黑色上衣搭配白色鉛筆褲、平底鞋,非常簡單,但絕不邋遢。此後的各個奢侈品牌也發現了度假風格單品的大熱,比起不著邊際的「老戲骨」一般的春夏/秋冬主系列單品,度假風格單品更是如同「流量小生」一般,簡單而帶有目地性的攻略著越來越多人的衣櫥。

50年代 度假風格 時尚插畫

隨著人們交通模式的改變,度假風格早已不同早前那般被限制在洋流所及的區域內,上世紀60年代開始,噴氣式飛機誕生,上流社會的人們開始乘坐飛機遊走於各種高級社交場合,他們在巴黎過周末,又去羅馬或紐約參加派對,再飛去卡普里島曬太陽。與頭等艙並肩而來的除了空中豪華的美酒與美食,還有長達數小時的坐姿,以及走出飛機時依然精緻講究、紋絲不亂的衣著。

於是,這類「第五季」時裝的背景從海風變成了機艙內冗長的空氣沉澱,設計師們也改寫了度假的潮流公式,陽光海岸線上的泳衣與沙灘褲變成了更適應不同類型旅途的穿著,從棉質夾克到軟底樂福鞋,包括無袖連衣裙、闊腿褲、小開衫、連體褲等等休閑講究的衣服,以及更為奢華舒適的用料,形成了今日度假系列的雛形。

風景醉人,人會醉

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假期的美夢終將散去:忙碌伊始,結識不同的人之後還是要面對同樣的人。

對於歐美人而言,度假的儀式感與我們的春節類似,除了舉家出遊的溫馨場景之外,免不了刻意而為的地「曬」些非日常的「生活」。回到原本的地方,從假期歸來的人們會攀比各自度假的地點,(我們則轉而去關注社交媒體上還有的點贊);近的是美國本土的加州或者棕櫚泉,稍遠的則到夏威夷或者南美洲,最時髦的當然還是西班牙海灘度假勝地Ibiza,排序從來都是看似和財力掛鉤著。

去不同地點所穿著的時裝也大相徑庭。加州多的是寬鬆T恤衫和牛仔褲的懶散組合:棕櫚泉是各種超大配飾的匯總,從耳環項鏈到帽子,而衣服極盡能少則少(尤其是溫暖的季節),甚至天天穿bikini都不奇怪。當然免不了一席禮服長裙,用來應對入夜後的晚宴。到了法國的海灘,則是各種奢華品牌的度假風混搭時裝秀,熱衷於炫耀的名門望族子弟攬著遊艇與香檳,穿著來自定製品牌的海魂衫與漁夫鞋。

這些所換來的不僅僅是當時的快樂,還有instagram上又一個網路名媛新貴。而傳統的歐洲人更愛在此刻享受冬季的嚴寒,滑雪是整個歐洲熱衷的度假休閑項目。傳統的歐洲奢侈牌,比如Prada等在早些年都會有滑雪系列,而這些系列的受重視程度正在日益被度假系列蓋過。可以說度假文化的差異也是新世界和舊世界交替的一個代表。

Grace Kelly 舊照

與其說度假是一種態度,不如說是在享受一類儀式感。instagram上的諸多熱門圖片都免不了這一類hashtag,人們對此產生嚮往,嚮往一種更為玩樂派的精彩人生,而喪失了早些年裡對於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期待。近日的熱門繪本小說《The end of the F world》中便描繪了與之不同的旅途,兩個人,說走就走漫無目的卻又戛然而止的旅途,不去刻意做任何記錄,甚是浪漫。當然對於時尚人士而言,如果主角的出遊穿著Louis Vuitton或者Saint Laurent就再好不過了。

早些年英國小說作者Agatha Christie記錄了一系列雖華服滿盈,卻驚險萬分的旅途,而如今的悠閑正如同度假系列的這些設計及衣料般,柔軟精緻、泛善可陳卻缺乏刺激。是時候去早年的他類作品中溫習出新的路子了,對於時髦度假客而言如此,對於設計師而言亦是。

Bon Voyage!

Jude Law 電影短片 commissioned 劇照

文字·Pippi Ko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裝 的精彩文章:

絕地求生國服預約,老兵歸來領取專屬時裝
這是逃生?還是私奔?荒野行動情人節限定時裝天使之吻正式出售

TAG:時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