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日本海軍為何急切得派它去送死?

「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日本海軍為何急切得派它去送死?

作者:李學華,退役陸軍上校,情報學博士,季我努學社會員

1945年3月底,盟軍發動沖繩戰役,並準備以此為跳板進攻日本本土。為阻擊並遲緩盟軍攻擊腳步,日本海軍決定實施「天一號作戰」,集中倖存的大部分水面艦艇精華進行孤注一擲的反擊。

這支艦隊被命名為「水面特別攻擊部隊」(Surface Special Attack Force),核心就是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救星」的「大和」號戰列艦。

從日本海軍下達的命令來看,「大和」號執行的是一次明白無誤的「有去無回」式任務。首先,它攜帶的燃油只夠駛往沖繩島單程使用,餘下的所有空間都用來裝載彈藥;其次,「大和」號出發前接到的指令是戰鬥到最後一刻——如果在水面上堅持不下去就在沖繩島搶灘,充當「不沉沒的固定炮台」,繼續戰鬥到被完全摧毀為止。

不過從內心深處,日本人並不希望「大和」號有去無回。

首先他們對「大和」號超強的戰鬥力和防護力有充分信心。該艦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裝備有9門460毫米94型艦炮,是有史以來所有戰艦中口徑和威力最大的火炮,與美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相比,在炮口初速、彈丸威力和射程上均佔有優勢。有數據稱,「大和」號主炮可以在2萬至3萬米距離上貫穿「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主裝甲(世界上其他任何一艘戰列艦也不在話下),而「依阿華」級的主炮此時還難有作為。

另外「大和」號是人類建造的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全艦裝甲和防禦板重量接近23000噸,佔全艦正常排水量的33%,可以承受460毫米火炮在2萬至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抵禦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航空炸彈的轟擊。在水下,「大和」號的設計可以讓它在命中2至3枚魚雷的情況下不損失戰鬥力。

其次,「水面特別攻擊部隊」出發時,日本人為「大和」號配備了能拿得出手的最強護航陣容——輕巡洋艦「矢矧」號(Yahagi)號和8艘驅逐艦。從這個配備看,日本海軍並不想讓「大和」號去自殺,至少希望它能在沖繩有一戰之力。

第三,如果不敵,日本人還是希望「大和」號能跑回本土。儘管原計劃只讓該艦攜帶單程燃油,但根據歷史學者克拉克·G·雷諾德(Clark G Reynolds)和加爾茲克(Garzke)在《航母戰爭》和《戰列艦:二戰中軸心國的主力艦》兩本書中講述,日本海軍還是在油料緊張的情況下籌集了相當於「大和」號燃油攜載量60%的額外油料準備應急。

只是日本人沒想到的是,他們的通訊密碼早已被盟軍破解,「天一號作戰」的內容對美國海軍來說已不是秘密。當「水面特別攻擊部隊」航行至九州島西南海面時,美國海軍潛艇「馬鮁」號和「鏟鱘」號發現了他們。

4月7日中午12時30分,280架美軍轟炸機和魚雷飛臨「水面特別攻擊部隊」頭頂,對「大和」號發起第一波攻擊。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內,「大和」號遭到了持續攻擊,身中數枚炸彈、魚雷。日本人終於14時零2分下達棄艦命令,14時23分,「大和」號傾覆。

編稿編輯:姚天琦

歡迎大家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謚號剛直,先後六次辭官,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是誰?
噶爾丹如何為患清朝?康熙皇帝為何要舉兵親征?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