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

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朱高磊)戊戌狗年春節初一至初六,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御苑昇平 曲樂鳴春」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藝術化再現已消失的皇家園林戲台,邀請市民「走進」御苑,賞戲曲,感受皇家園林中的戲曲文化。多項京冀民俗體驗活動輪番上陣,還有書法楹聯送「福」字,園林戲曲文化親子活動,崑曲京劇展演及多項精彩展覽集中亮相,與廣大市民一同度過豐富多彩的新春佳節。

重見已消失的御苑戲台 「化身」戲曲人物

自古以來,梨園戲曲就是人人津津樂道之所,不僅尋常百姓家需要戲曲享樂消閑,皇家帝後們也借戲曲調節精神生活。清代宮廷每逢慶典都有演戲活動,戲樓、戲台也就成了宮廷及御苑中不可缺少的建築物。

大年初一至初六,中國園林博物館裡藝術化再現已消失的皇家園林戲台——「萬園之園」圓明園中的萬方安和與坐石臨流景區內的同樂園清音閣,以趣味科普等形式展現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等北方皇家園林中戲樓、戲台建築。結合《清昇平署存檔》等文獻記錄,趣味展示20餘個較具代表性的清代宮廷演劇人物,現場化身「孫悟空」、「諸葛亮」…

共賞崑曲京劇戲曲名段 領略戲曲魅力

初二至初四,中國園林博物館每天開展2場次傳統戲曲表演和導賞活動,邀市民共賞《遊園》、《驚夢》、《貴妃醉酒》等名段,品曼妙崑腔與國粹京劇,感受戲曲與園林的天然和諧,體驗古人傳統佳節的園居生活,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

體驗京冀傳統民俗活動 清戲劇轎圍首亮相

「京劇人物泥塑」、「沙燕臉譜風箏」、「北京戲曲鬃人」、「戲曲人物燈彩」、「老北京麵塑」、「河北武強木板年畫」、「寫福字」等20餘項京冀民俗輪番上陣,讓觀眾感受傳統文化的活力,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樂趣。

近百件清中晚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戲劇藝術為題材的民俗文物,包括瓷器、竹木、銅器、銀器、絲綢等不同材質,雕刻、彩繪、泥塑、京綉等傳統工藝技藝。其中清代手工彩繪帽盒,清代琺琅彩紫砂壺,清代鏨刻戲出人物銀鎖,均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孤品。一對近2米高的「鳳翔木版年畫」門神爺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氛圍;1928年制《京劇四大名旦》條屏畫展板將園林與戲曲間交相輝映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首次公開亮相的展品「京綉京劇戲出清代轎圍、轎簾」十分引人注目,轎圍長270厘米,寬90厘米;轎簾長90厘米,寬120厘米。在展品上手工綉有18處與愛情、婚姻等相關的京劇人物場景,創造性地將戲曲、刺繡與中華民族婚俗習慣相結合,綉工精湛,圖案生動,表現出當時百姓對美滿愛情、幸福生活的希冀與嚮往。

參與戲曲文化楹聯書法 親子課堂趣味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期間,中國園林博物館還專為親子家庭共開設8場次的「園林戲曲文化課堂」與「園林楹聯書法課堂」。在「園林戲曲文化親子課堂」中,老師為觀眾細數園林中的戲院空間,解讀古代戲台的聲學原理,為小朋友們量身定做了手繪京劇臉譜趣味體驗,讓廣大觀眾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園林楹聯書法課堂」中,親子家庭跟隨專業老師走進園博館中的實景園林,了解園中楹聯深厚的文化內涵,學習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篆書、隸書的書寫技法,讓家長與孩子一同書寫新春對聯。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朱高磊)戊戌狗年春節初一至初六,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御苑昇平 曲樂鳴春」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藝術化再現已消失的皇家園林戲台,邀請市民「走進」御苑,賞戲曲,感受皇家園林中的戲曲文化。多項京冀民俗體驗活動輪番上陣,還有書法楹聯送「福」字,園林戲曲文化親子活動,崑曲京劇展演及多項精彩展覽集中亮相,與廣大市民一同度過豐富多彩的新春佳節。

重見已消失的御苑戲台 「化身」戲曲人物

自古以來,梨園戲曲就是人人津津樂道之所,不僅尋常百姓家需要戲曲享樂消閑,皇家帝後們也借戲曲調節精神生活。清代宮廷每逢慶典都有演戲活動,戲樓、戲台也就成了宮廷及御苑中不可缺少的建築物。

大年初一至初六,中國園林博物館裡藝術化再現已消失的皇家園林戲台——「萬園之園」圓明園中的萬方安和與坐石臨流景區內的同樂園清音閣,以趣味科普等形式展現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等北方皇家園林中戲樓、戲台建築。結合《清昇平署存檔》等文獻記錄,趣味展示20餘個較具代表性的清代宮廷演劇人物,現場化身「孫悟空」、「諸葛亮」…

共賞崑曲京劇戲曲名段 領略戲曲魅力

初二至初四,中國園林博物館每天開展2場次傳統戲曲表演和導賞活動,邀市民共賞《遊園》、《驚夢》、《貴妃醉酒》等名段,品曼妙崑腔與國粹京劇,感受戲曲與園林的天然和諧,體驗古人傳統佳節的園居生活,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

體驗京冀傳統民俗活動 清戲劇轎圍首亮相

「京劇人物泥塑」、「沙燕臉譜風箏」、「北京戲曲鬃人」、「戲曲人物燈彩」、「老北京麵塑」、「河北武強木板年畫」、「寫福字」等20餘項京冀民俗輪番上陣,讓觀眾感受傳統文化的活力,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樂趣。

近百件清中晚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戲劇藝術為題材的民俗文物,包括瓷器、竹木、銅器、銀器、絲綢等不同材質,雕刻、彩繪、泥塑、京綉等傳統工藝技藝。其中清代手工彩繪帽盒,清代琺琅彩紫砂壺,清代鏨刻戲出人物銀鎖,均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孤品。一對近2米高的「鳳翔木版年畫」門神爺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氛圍;1928年制《京劇四大名旦》條屏畫展板將園林與戲曲間交相輝映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首次公開亮相的展品「京綉京劇戲出清代轎圍、轎簾」十分引人注目,轎圍長270厘米,寬90厘米;轎簾長90厘米,寬120厘米。在展品上手工綉有18處與愛情、婚姻等相關的京劇人物場景,創造性地將戲曲、刺繡與中華民族婚俗習慣相結合,綉工精湛,圖案生動,表現出當時百姓對美滿愛情、幸福生活的希冀與嚮往。

參與戲曲文化楹聯書法 親子課堂趣味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皇家園林戲曲文化活動期間,中國園林博物館還專為親子家庭共開設8場次的「園林戲曲文化課堂」與「園林楹聯書法課堂」。在「園林戲曲文化親子課堂」中,老師為觀眾細數園林中的戲院空間,解讀古代戲台的聲學原理,為小朋友們量身定做了手繪京劇臉譜趣味體驗,讓廣大觀眾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園林楹聯書法課堂」中,親子家庭跟隨專業老師走進園博館中的實景園林,了解園中楹聯深厚的文化內涵,學習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篆書、隸書的書寫技法,讓家長與孩子一同書寫新春對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乾貨:世界經濟2018年五大走勢
蔣莉:人類基因編輯應有法可依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